原创,今日头条有发过,2200多收藏(估计是我19年的巅峰了) 2018年,我看了一些关于如何学习的书籍,粗略统计有20多本。我自认为所看的书都是经过仔细挑选的,可是看下来之...
原创,今日头条有发过,2200多收藏(估计是我19年的巅峰了) 2018年,我看了一些关于如何学习的书籍,粗略统计有20多本。我自认为所看的书都是经过仔细挑选的,可是看下来之...
有人常问,背那么多诗词有什么用? 背诗词,是为了去大漠塞北时,能体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茫感,去烟雨江南时,能体会“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清幽感,而不是...
这绝对不是一篇成功学,大概是一个小白作者的年终总结。有一些经验,也有一些教训,可以分享给走在出版路上,有出版梦想的人。 为什么会被签约? 呃,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被简书签约,据...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怪事,比如有些人极度聪明但充满疑惑,另一些人愚蠢透顶却自信满满,比如有些人轻松工作一小时赚的钱,比另外很多人累死累活一年赚的钱都多,比如有些人因为一些事情难过...
“这回请您看的几个项目都是主打办公室白领市场的,一家卖冰鲜盒饭,一家卖水果和果切,还有一家两样都卖,还兼营酸奶和冷藏西点。三家的商业模式差不多,都是前期通过BD团队(商务拓展...
观察工作生活中的人和事,会带来很多有趣的感悟。未必有多深刻,但也都能映射到日常的产品运营工作中。 最近感受,很多事还用不到专业或高深的知识,只要用正确的思考方式,再做好该做的...
嗯的~
为什么买书要看出版社?因为不看,真的会被气死前天想要买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了解了几个译本,在蜗牛试读了一下。张谷若的上海译文版本在当当上搜不到。另两个比较知名的译本是董秋斯和宋兆霖的。 一般买外国文学类的书,我...
其实,对于译作的阅读而言,首要选择的不是出版社,而是译作者!
就出版社而言,编辑处理流程需要通过三审三校,主要把控出版内容(包括政治方向以及与出版需求相关的增删部分)和协助作者把控文法用字上的疏漏,但不得改变作者的风格。
就出版角度的阅读而言,一本书的字体、字号、字距、行距、用纸的颜色厚薄质感、装帧设计都是关系到读者阅读体验的部分,因为读者不仅在用眼睛读书,也在用手和手指的皮肤读书。对于出版者而言,这是需要市场经验的事情,这也关系到成本和最初的市场定位。比如普及版和典藏版一定是不同的。例如,假如完全相同的内容书厚一些,价格高一些,读者甚至更愿意买,最终成了卖的不是书而是纸张。这种情况就叫做用手读书,属于市场现象的一种。
看到你的文字觉得你这么想很好,说明中国大陆读者成长了,不会再以内容来满足阅读,对于阅读体验更增进了一层。
看了一下当当买书号的版本,字距行距并不属于紧缩类型,可能字号大小的原因。
一些出版社有自费出版和卖书号方式(两者本质不同),于是一些书商打着××出版公司、×社外编辑室的名义,承揽图书出版,其实是代理出版业务,例如紫图、博集天卷等,这些其实统统不是出版者(国家核准的出版社),他们没有任何权利决定一本书是否能够出版,最终还是要真正的出版社来决定。
趁着作者们普遍不懂出版法律和规则,误以为找出版社谈出版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一些愚蠢的出版代理机构将网罗的作者作品提交给这些中间商,这些中间商再去找经常配合的真正的出版社看出版社是否愿意出版,当中变数极大!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简书作者出版不顺利以及被耍的原因。作者的代理人找的不是真正的出版社找的是二渠道书商,作者代理人自以为那些书商能买书号并自有发行渠道,并觉得操作过一些听说过名字的热销书,却不知出版社更愿意和作者直接打交道,储备作者资源。而书商掏钱自己出版,不仅被剥皮言重,而且不守信蒙骗出版社和作者,比如明明印了10万册说只印了6000,谁知道?!
当当属于自费买书号出版方式,所以他想节省成本,于是本文作者所说的阅读不适的印刷品就这么出炉了。从长远看,劣质的纸质书的市场投放都是一种自掘坟墓的行为,加速了纸媒向电子阅读的转变,也许将来纸质版图书会成为奢侈品。
如果只是考虑内容的话,译作者绝对是第一要素。
前天想要买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了解了几个译本,在蜗牛试读了一下。张谷若的上海译文版本在当当上搜不到。另两个比较知名的译本是董秋斯和宋兆霖的。 一般买外国文学类的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