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考上一所好大学,人生就会逆转,可发现4年后我依然平庸。我以为读完研究生,肯定能出人头地,可2年后我还是泯然众人。我以为的这些都是错的。
直到拿到硕士学位,毕业3年后,我才明白:
改变从来不会自动发生,学习也是一项需要习得的技能
即使在学校里浸泡一辈子,如果不思考,不行动,安逸的躲在象牙塔里,所谓的学历还真不如一张白纸来得实际。
我的大学和研究生都在中国传媒大学上的。它有挺大的名气和不错的口碑,我很爱我的学校,毕业后每年都要回去看看的。
这所学校的学习资源真的很丰富,如果好好把握,我一定能被打造成一个顶优秀的人??墒导噬?,大学4年,研究生2年,加起来的6年纯学习经历,我学到的东西却还没有我近一年辞职在家学到的多。
这么说来,那6年的受教育经历算是挺失败的。可我不能怪学校,毕竟修行靠个人;好像我也不能怪自己,因为那会的我就是傻嘛,即便有人提醒,我也未必会照着做。好在现在的我比原来聪明了许多,即便不再上学了,却真正开始了学习之路。
Part1:我是如何度过大学4年的?
上大学的四大板块:上课,睡懒觉,追韩剧,看小说。延续了高中好好学生的本性,上了大学我也基本没逃过课,规规矩矩的上课,记笔记,写论文,成绩总体来说能排在班级前10%吧。上课之外,其余时间基本是纯娱乐,睡到自然醒,看剧到半夜,小说不离手,简直爽歪歪。
实际上,大部分同学都是这么个节奏,我们觉得很正常。经历了地狱般的高考,我们把大学作为放松的天堂。
但总有少数的同学,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忙着组织社团活动,忙着学英语考证,忙着见师哥师姐取经规划未来……
然后,我们这帮闲人,取笑他们在社团甘心当老师的免费劳动力;议论他们英语学得好又能怎么样,反正怎么也比不过人家英语专业的;鄙视他们不好好享受学生生涯,着急考虑毕业后的事,特别功利。
就这样,我的大学生活基本框定在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上,度过了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4年青春。表面上,我完成了应有的学习任务,规矩上课,按时交作业,也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晌掖永炊济挥兄鞫难埃侵殖遄乓桓瞿勘?,如饥似渴,激情满满的去探索的冲动。对,就是少了激情,少了求知的好奇心。
如今让我遗憾的不是:成绩不突出,社交活动少,也不是没有疯狂的玩耍,不顾一切的恋爱,这些都是表象。
让我最为遗憾的,是我在20岁的年纪,对繁华的北京,对精彩的校园,对一切新的事物,对自我发展的其他可能,我完全没有探索欲,而是直接选择了麻木和常规。好多事情我在尝试之前,就被想当然的“没用”,“没意思”止住了前进的脚步。
最终,由于前期对毕业之后的方向几乎没有尝试和思考,我匆匆忙忙找了份不理想的工作,毕业了。结果,工作没干多久,就彻底绝望。于是辞了职,破釜沉舟开始考研,想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Part2:我是如何度过研究生2年的?
成功读研之后,我决定采取和大学完全不同的策略——尽可能的去尝试新的事情。
于是,第一次体验当班长,主动交新朋友,时不时去没有去过的地方。读书的类型也宽泛了很多,各类题材都试着拿来读。我甚至在研二的时候,跟着一个景观设计团队,跑到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实习了2个月,凡是新鲜而陌生的,我都选择大胆的尝试。
就这样,2年间里,我尝试了很多事情??苫毓讼吕?,2年的再次学习,并没有让我发生太多改变,那些尝试也只停留在了体验的层面,我没有深入思考,没有潜心研究,自己的方向到底在哪里。确切的说,我还是没明白正确的学习姿势。于是我还是平平淡淡的毕业,按部就班的工作??晌倚睦锸贾崭≡?,焦灼,总觉得应该可以更好,却又找不到问题的源头。
于是,我把差劲的学习效果归咎于失败的教育体系,从此再也不迷恋学历的传说。自己就是个教育失败的活生生的例子,不是吗?
可现在,我终于明白了问题在哪里。我在6年的高等教育时间里,竟然没有弄明白
“学习”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怎样是有效的学习?
学习是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它只是过程和手段,而绝不应该成为目的,它最终是为了改变行为,升级自己的。我们之所以要学习,终极目标是为了自我成长,而判断学习是否有效,就看自己有没有成长。如果没有成长,一切的学习都是浪费时间。
那么什么才是成长呢?
1. 你的思考方式有没有升级?
2. 你的行为习惯有没有改进?
3. 你有没有思考你的“思考方式”是否存在问题,然后改进?你有没有观察你的行为习惯是否正确,然后按照正确的方式执拗的执行?
我为什么没有用,技能的提升或名利的获得等标准来评价成长呢?因为只要你学会了正确的思考方式,按照正确的方法,执拗的去做正确的事,任何世俗的成功都是很自然就能发生的。成功,不过是成长的附带效应。可反过来,没有成长,却一心想成功,那是不可能的。
可过去愚蠢的我,就是把学习当成了目的,并为自己学习的动作本身而洋洋得意。所以我机械的阅读,盲目的体验,却很少思考学习之后的路要走向哪里。
我没明白,参加社团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提升自己,探索自我,最终指引自己的行为。学语言考证,不是非得出国才有必要,那是为了多打磨一个技能,好在未来多个选择的机会;保持好奇心,尝试新事物,不应该作为行为的目的,它只应该是方法,帮我们找到感兴趣的,要长期坚持的发展方向。
研究生毕业后,我偶然发现,过往的一切愚蠢都是因为我的认知系统太低级了,看问题总是浮光掠影,从来没触及本质。那时候,我的眼里只有表象,从没有试着去挖掘事情背后的意义。不过,现在想来,即便当时努力挖掘也未必有收获,因为在那个认知水平遇到的问题,无论如何也没法用当时的认知来找到答案啊,否则就不会有问题了。这也是我后来才想明白的。根本途径,是升级我的认知系统。
于是2017年初,我果断从国企单位辞职,给自己放空一年,专注自己的认知升级,然后重新选择人生的方向,再次出发。
Part3:我是如何度过2017年的?
这一年,我又改变了学习套路,读书范围直接缩小到认知范围,凡是跟意识,思考,感觉有关的书籍,我都拿来读,而且尽量看英文原版的(因为翻译会丢失很多精华)。我基本上告别了虚构小说类,专攻非虚构的,能改变我大脑的书。最初的时候,那都不算读书了,简直是啃书,我读的很吃力,可收获真的很大。我一次次的被书中的观点惊到,被自己过去的愚蠢吓到。这里我列举几本对我提升认知,影响深远的书籍,《把时间当作朋友》《Succeed》《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Beyond Feelings》《Mindset 》,这些书都有中文版,请自行查阅。而对我的人生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物,就是李笑来,有关他的公众号和频道,因规避广告之嫌,大家可在网上自行查找。
后来,我在《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本书里,找到了读书的理论模型——T型读书法。横杠,表示广泛的阅读,什么都看,什么都读,那是我在大学和研究生干的事情。竖杠,表示选择一个对你来说重要的方向或领域,纵深阅读,尽最大可能彻底搞清楚这个领域的要点,然后大胆的去实践和应用。
在一段时间的专攻和实践后,我意识到了,决定人生高度的,根本不是五花八门的方法论,技巧策略。而是对人生规律和做事原则的底层认知。简单说,就是那些最简单,最普世的智慧。人人听的耳朵起茧了,但就是很少有人做到的道理:积极主动,深入思考,要事第一,知行合一,双赢思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刚需是最大的驱动力,你的社会价值决定了你的个人价值,先去理解别人再寻求别人的理解……
我们最需要学习的,就是真正认识到这些智慧的重要性,然后结合到自己身上,把自己这一生要坚持的原则,要做的事情搞清楚,然后真的要去做,要去做,要去做。
如今,我还是不停的尝试新事物,但这次我会思考的更多,我专注于尝试之后我能学到什么,新的收获和我以前的经历有什么关系,然后判断哪些行为我应该执拗的去执行;
我还是会看很多书,虚构的,非虚构的都看,但这次我不求数量的多,我专注尽可能的去吸收书中的精华,哪怕一本书我只记住一句话,但我会按照这句话来改变行为;
我还是会有困惑和迷茫的时候,我也会记录下来,可这次不是为了发泄情绪,我是为了审视和纠正,反思问题出在哪里,应该怎么解决。我会想法设法把自己从困境中解救出来,继续前行。
在我看来,学校的学习经历和毕业后的学习经历,最大的区别在于,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主动学习,什么是有效的学习。
过去学的是知识,可知识是死的。现在学的是思维,思维的活的。过去的学习是为了父母,为了成绩,为了找份好工作,现在的学习完全是为了自己,为了升级思维系统,打磨专业技能,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然后逐步培养更高价值的自我。
也许,我的学校教育彻底结束了,但我觉得真正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希望6年的校园时光里,我只专注三件事:
1.?升级自己的思维系统,将自己的大脑研究个透彻,这是内功心法。
2.?打磨一招顶破天的技能,无可替代的一技之长,而非成绩。这是比武招数。
3.?通过阅读,咨询,搜集那些毕业后的人的境况与感悟,再决定自己要如何度过校园时光。别把自己当作不喑世事的学生,学着用社会人的视角看待这段时间,你会更清楚什么事情最重要。这是决胜未来的千里眼。
过去的我,活在了当下,所以被困在了未来。
我希望,现在的我和你,从此之后,让行动活在当下,让认知活在未来。哪怕在毕业之后,才真正明白如何当一个好学生,也是美妙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