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问题和经济学有关吗?今天听了《爱、金钱和孩子》,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不同父母选择不同教养方式的原因,教育问题和家庭经济原来有一定的关系。接下来说说我自己的感受
经济因素
1、收入水平
? ? ? 收入水平高不平等,只有考上大学才可以有好的工作,对于教育回报率关注度高,孩子育儿问题更加重视,必须要出人头地。?;崽缴肀叩穆杪韬秃⒆铀?,你要好好努力学习,考上重点高中,才能考上大学,这样才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个孩子形容他爸妈就像直升机,一直在不停的关注着他们,这个比喻很形象。特别是一年级孩子做作业,父母就一直盯着,这是专断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中国目前认为90%的人认为需要勤奋,努力才会有更好的将来。
? ? ? 日本只有35%的人认为勤奋重要。日本收入水平低不平等,不一定要靠考上理想大学才能有好的工作,他们很多考不上大学的,都留家里传承家业。收入水平也是一样,没有太大的偏差。低教育回报率,让父母对于孩子更宽容,重视孩子独立性,权威型和专断型教养方式。
2、欧洲贵族
? ? ? ? 欧洲贵族生活,他们靠的是地位,维护社会关系来生存,整天都是骑马,参加各种聚会。他们经济条件都不错,只要能维持着这些关系统,生存并不是问题,所以他们的教养方式很宽松,放任型父母
3、跟着父母生活
? ? ? 孩子跟着父母一起生活,依附于父母,住在大院里。典型《红楼梦》里,一大家族,孩子就必须听从父母,听从祖辈,大家长式的教育。欧洲的农场主也是这样,孩子跟着父母一起生活,必须听从。他们的教养方式就是专断型,必须听从长辈。
教养方式
从经济因素分析,我们看到不同父母的不同教养方式
放任型? ? 放任孩子做任何事,另一种是直接忽视孩子,这样对于孩子伤害很大。
专断型? ? 控制型父母,必须按自己意愿要求孩子
权威型? ? ? 以说理和努力塑造孩子的价值观来达到目标
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教养方式尼,他们原因是什么。这来自父母的想法,他们自身的教育认知,内在驱动力。利他心,孩子开心,快乐就可以;父爱主义,一切以为孩子好为理由,培训班,早教,盲目追求,偏向密集型教育。
各国教育现状
中国? 应适教育,高学分制。教育资源不均衡,家长过于焦虑,买学区房,各种早教,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于教育投入过多,由专断型教养,逐步转化为密集型方式。中国孩子学术能力强,全球性的考试,总能得到高分,但孩子的幸福指数则是最低的。创新能力来说中国还是层出不穷
芬兰? 整个国家重视教育,学校教育水平基本一致,没有那个学校特别好。师资力量雄厚,教师职业得到尊重,芬兰老师都是要硕士要求。学校对于孩子进行测评,但是他们测评的结果只反馈给老师,孩子并不知道,由老师针对每个孩子进行教学方案改进。
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用实验证实了以上这一点。
这个实验发生在1968年的一所乡村小学。他对学生进行了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测验结束后,他把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给了校方,并叮嘱他们要保密,免得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事实上,名单上的孩子都是罗森塔尔随机选择的。
奇妙的是,8个月后,上了名单的那部分学生,成绩普遍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性格变得更外向,自信心、求知欲都变得更强。
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如果你对一些人赋予强烈的期待,这份期待就会奏效。
摘至佳蔓有话说
瑞典? 同样为欧洲国家,经济也很宽裕。他们的教育方式和芬兰类似,唯一区别的是,他实行市场化招生。国家给每个家庭都发了劵,学校要收到劵才能拿到补贴,这样学校教育更多的是迎合孩子,如何让孩子高兴,如何让孩子能拿着劵到学校。这样就导致学业成绩大幅下滑。
日本 有很知名的学校,经济发达,考上名校并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他们可以努力考上理想大学,如果考不上,可以帮家里打理传统行业,或者找份工作,日子一样可以过得不错。他们没有升学压力,收入水平低不平等,教育回报率不高。日本孩子幸福指数高。
如何改进
从大局来看,教育需要得到全社会重视,提高整体师资水平。
大的环境需要很长时间来进行调整,那我们作为父母,可以先从我们自身开始做起,父母需要进行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懂教育,提高自身素养,逐步从密集型转向独立型教养方式。
0-4岁孩子各方面潜能培养,需要父母和孩子进行充分沟通交流,小时候父母和养育人的语言对于孩子来说,是肥料,是雨水,全社会需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强烈推荐《父母的语言》 这本书。父母应从自身做起,有终身成长的思维不断学习、思考,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养方式,帮助孩子激发潜能,保持好奇心,探索未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