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分身”是个特别霸气的词,就像鸣人消耗查克拉创造出来的幻影,也像悟空用猴毛变出的小猴子,可以在主体遇到困难时助一臂之力。最初报名参加“分身术训练营”就是因为它的名字和这些由名字引发的联想——最近一堆的事情让自己忙得不可开交,有点把控不住的感觉,同时也影响到了情绪,整个人处于浑浑噩噩、什么都不想干的状态,我也期盼着能有一群“分身”来协助我度过这个关口。
报名训练营的过程有些坎坷,不过最终还是找到小伙伴,组建了团队,拿到了入场券。第一堂课,便是男神易仁永澄大大的分享《成为高效能人士,你就差这一个习惯》。待我听了分享,才知道,原来老师说的“分身”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啊,但是这样的“分身”却比想象中的那些要接地气得多、实用得多了。重要的是,能追根溯源,觉察各种不良状态、不良信念的根源,然后一举击破当下遇到的问题。
先来张课堂笔记的脑图。(PS:电脑端的Mind manager坏了,限免时下了一个MindNote,第一次用还真不大习惯呢,大家将就着看吧)
这次分享的内容我将其概括成“1321”——1个习惯、3类环境、2种方法、1样工具。
“1个习惯”:这里所说的习惯不同于我们平时提到的那些“早睡早起”“每天健身”“坚持写作”……而是一个“元习惯”,也称为“首位习惯”。何为“首位习惯”呢?就是养成其他所有习惯、做好其他所有事情、成为高效能人士的基础。如果没有养成这个习惯,那么其他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而这个“首位习惯”就是“积极主动”——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创造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外部环境,并通过自我意识来主动做出选择,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但却包含了很深刻的内涵,要想做到实属不易,必须抓住意愿、资源、选择权和自我决定四个关键点。
? ? 意愿,指的是本身要提高积极主动的意愿度,主观上愿意做到“积极主动”。
? ? 资源,指的是任何人的资源都是充沛的,要敢于张嘴要。这让我想到了吸引力法则、想到了《秘密》系列书籍和电影中阐述的理论。资源,不仅仅来源于自身、来源于周边的小伙伴,更可以“无中生有”,向宇宙下订单。只要你去想,去相信,就能得到。
? ? 选择权,指的是在刺激和回应之间,要拥有选择权,要懂得去做出好的选择。而我认为,选择权不是只有意愿就够了的,还需要有持续不断的积累——积累经验、积累资源。只有积累了足够多可以为你所用的东西,才能让自己的选择范围增大、选项增多,才更有助于做出正确的选择。
? ? 自我决定,指的是“我决定我要成为怎样的人”?!读慵蕖芬皇橹杏幸痪浠啊巴饷婷挥斜鹑耍挥心阕约骸?。既然拥有选择权,就可以自己决定自己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想要有怎样的情绪状态,而不是被外在的种种不利因素限制了自己。
其实,“积极主动”这件事无非是在讲“自律”,因为人是拥有自我意识、并且可以主动使用自我意识的生物,所以可以做到“自律”。重点在于你是否有强烈的意愿、自己决定自己想要的生活。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养成“积极主动”这一首位习惯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可以支撑自己成为期待的样子,所以,这是一个必备的习惯。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它也被列为第一条。
“3类环境”:分享过程中,澄大大列举了三类错误的信念,在我看来,这也是三类运用元习惯的主要环境。
? ? 首先,对他人或一些社会现象不满。有一类人叫“愤青”,这大概是比较极端的例子。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为他人的言行举止不合自己的心意或有违道德伦理,自己看到或经历后就各种不爽,然后影响一整天心情的事比比皆是。老大分享时举的“赶公交车”的例子就是最常见的一个。大大课程中说了一句话“不要因为他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第一次有人跟我讲这句话还是在我高一的时候,这些年,我经?;嵊谜饩浠疤嵝炎约?,有时奏效、有时无效,但多少会有所意识。而在听了这次分享会后,感触更深,也找到了可行的方法,这点在后面的“1样工具”部分会具体介绍。
? ? 其次,一言不合就翻脸。受原生家庭或者从小到大生活经历的影响,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情绪按钮”,平时生活中再温文尔雅、再通情达理的人,一旦“情绪按钮”被触碰到,也会“翻脸不认人”。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中小学生喜欢互相取绰号,如果刚好这个绰号当事人不喜欢、认为是在说自己的某个缺点,那么很可能就会引起打架事件。而随着我们长大,就会有更多经历和更多不愿意多提及的事情。虽然作为成年人,通?;岫霉思伤说母惺?,对他人内心比较排斥、比较禁忌的东西有所顾忌,尽量不提起,但也保不准偶尔会一不小心说出口或遇到那么一两个爱挑事儿的人。那么这个时候,能控制自己情绪的、能让自己跳脱出不良状态的人只有自己。
? ? 第三,因某事失败认定人生失败。这也是特别常见的情况,小到某次考试的失利,大到生意失败倾家荡产。面对没法一帆风顺的人生,生活态度就尤为重要,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绝地反弹的能力,而不是因为一两次事件的失败而一蹶不振。当然,对于天生乐观的人来讲,也许这些事都是浮云,但大多数人可能都需要一些方法,才能让自己从失败的影响中逃脱出来。好在我们拥有“大多数”同类,所以,不会孤单。
? ? 老实说,当老大讲到这三类人的时候,我真有点脸红,貌似每一种都在自己的身上出现过。不过也忽然意识到,这个训练营实在是太适合我啦~~哈哈~~当然,这只是三种最常见的情况,肯定还会有许多没有谈到的,那么,在遇到这些让自己的情绪和状态陷入低谷的情况时,就要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去做梳理,让自己冲破束缚。
“2种方法”:想要在不良的环境中依然保持良好的状态,做到积极主动,就要依托一些方法。澄大大在分享中结合原理讲了两个很实用的方法。
? ? ? 其一,分身术。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在吃饭,然后把自己从那个正在吃饭的自己身上抽离出来,飞到空中,鸟瞰那个正在吃饭的自己。这,就是“分身”。听起来很玄乎对吗?其实,它的含义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两个自我——理性的我和感性的我。通常情况下,我们都在用“感性的我”,或者说“本能的我”在生活——饿了吃、困了睡、高兴了笑、伤心了哭……一般来说,这样生活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一旦这样感性的我被无限放大,放大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吞没那个“理性的我”(又称“资源我”),于是,你会有很多情绪化的反应,你会变得没有办法自律、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工作、学习、生活可能都会因此变得一团糟。这个时候,就要学会“分身”,把“理性的我”从那个“感性的我”中抽离出来,站在一个制高点上往下看,意识到自己被“感性化”了。这是第一步——只有对“自己被情绪淹没”这一事实有所觉察,主动利用分身的能力,才可能往下做调整。
? ? ? 其二,甜面包热汤模型(TMBRT)。这是人类行为的本质模型,也是我们去分析“感性的我”的工具。该模型的五个要素分别是:动机、行为、触发器、触发器敏锐度和奖励。当我们利用这个模型去分析自己的“感性小我”的时候,就要从这五个方面入手。
? ? ? 举个例子:每次男朋友有什么事情不合我意了,我就翻脸不理他。(这只是个栗子。。。这只是个栗子。。。这只是个栗子。。。重要的事要说三遍,人家还是很温柔体贴贤惠的女纸,哈哈哈~~)
? ? ? ?这件事怎么分析呢?
? ? ? ?行为:每次首先觉察到的通常都是自己的行为,再由行为去分析其背后的东西。在此处,行为便是“翻脸不理男朋友”。
? ? ? ?触发器:由行为可以分析到触发器,我们可以将触发器看作是“起因”,这里的起因就是“男朋友做了不合自己心意的事”。
? ? ? ?触发器敏锐度:通常小我对触发器的反应速度是比较快的,因为这很可能是由一贯以来的习惯造成的,所以会比较敏锐。我认为这一点不用太详细地去分析,但可以观察,每一次觉察和改变是不是会让这个触发器变得越来越不敏锐。
? ? ? ?动机和奖励:这是要觉察行为背后的东西,即“我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一般而言,动机都是由过去的经验造就的、存于潜意识里的东西——而且通常是让自己尝到过甜头的东西(即“奖励”)。拿以上例子来说,可能在过去热恋的时候,只要自己一不开心,翻脸不理男朋友了,男朋友就会来哄自己,就会来道歉认错,最终满足自己的心意。这就是一个“奖励”。那么,这样的事情多了,我们的潜意识便会自然而然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我不理男友,他就会来向我道歉,就会来满足我的需求。由此可见,我的动机是“希望男友跟我道歉并满足我的需求”。
? ? ? ?当我们找到了真正的“动机”,就可以对症下药了。这就要引出接下来的“1样工具”。
“1样工具”:喜欢澄大大的分享、课程,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最终总能落地,通过一些方法和工具,让学到的理论马上运用到实践中。这一次,大大给我们的工具是“积极主动自我觉察表”。
关于这张表,澄大大并没有做特别具体的介绍,但是依然比较容易理解。有几个点较能引起我的注意。
? ? ? 首先,自我觉察的内容。这主要是表格的上半部分。由此我也想到了一个模型——“BEAT自我觉察模型”。该模型来源于《思维太极》一书。
? ? ? B-身体:Body。问自己:“此时此刻我身体有什么感觉?”
? ? ? E-情绪:Emotions。问自己:“此时此刻我体验到了什么情绪?”
? ? ? A-行动:Action。问自己:“此时此刻我采取了什么行动?”
? ? ? T-想法:Thoughts。问自己:“此时此刻我有什么想法?”
? ? ? ?这是比较全面的觉察内容,可以关注到因为动机引起的自己方方面面的反应。通过觉察,可以帮助使用者理性地去分析当下在身体、情绪、思想、行为上的状况,及时作出调整,并促成后续行动计划的良性进展。
? ? ? ?其次,“任何事情都有三种以上的解决方案”。这点非常重要。这为我们局限的思维提供了更多种的可能性。当我们找到了行为背后的动机之后,就可以问自己“要满足自己的需求,除了这么做,还能怎么做?”当我们被情绪淹没的时候,经?;帷耙桓睢?,觉得没有其他出路了。但其实,只要你跳出思维的局限,站到更高出俯瞰,就会发现,其实办法有很多、解决方案也有很多。逼着自己头脑风暴,想出三个以上的解决方案,就会重新回归理性的“资源我”。同时,也不要忘了身边的亲朋好友,当你自己想不出三个解决方案时,也许他们会站在更加中立、客观的角度给你帮助。
? ? ? 第三,if……then……。这也是我用过的非常好用的工具,不仅可以用于习惯养成,还可以用于其他很多方面。有助于一举打败“小我”。怎么用这个工具呢?“if”的后面要填写某个触发器,但是“then”的后面要写上更有利于个人发展的行为,即经过分身分析后、理性思考得来的行为。还是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在以往,“if 男朋友有什么事情不合我意了,then 我就翻脸不理他”,在经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后,我把这个行为转换,变成“if 男朋友有什么事情不合我意了,then 我就去吃一块糖,并且也给男友递一块糖”(因为甜食能让人心情变好,并且在吃糖时,彼此都可以稍稍平缓一下情绪,可能吃完糖两人好好交流了)。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触发器不再触发可怕的事物,养成习惯,以后每次遇到同样的问题就可以顺利解决。
以上便是整个分享的主要内容,一个小时,收获满满,真的超值。
最后来点题外话,关于俱乐部学习的标准。这是一个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或者说想得不够全面。而在这次分享会上,澄大大给出了一个“6步走”的方法——知晓→理解→使用→应用→评估→创新,这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可以作为自学程度的一个判断标准。对于任何一样新事物的学习,其实都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也只有完全走一遍这个流程,才算是真正地“吃透”。只是,对于一般人来说,做到最后的评估和创新是有一点困难的,也未必有必要这么去做。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决定是否要做评估和创新这两步。但前面的“知行合一”,我认为绝对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应在每一次学习的过程中加强运用。就像这次的“分身术训练营”,听分享是一回事,亲身实践应用是另一回事,只有用过才能真正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才会有新的体悟。
“分身术训练营”是我在原本就很忙碌的情况下毅然选择参加的一个活动,我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期待通过活动解决当下遇到的问题,让不良情绪得到排解,让生活重新步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