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会无期》里有句很经典的台词:我听过许多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很巧,后来我在《读者》杂志上看到一句话:为什么我们听过许多大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当时只看这一句就觉得妙不可言,印象十分深刻。后来读了《道德经》之后,对这句话有进一步的了解,越发觉得这句话是对的。
一个设计师在他的自述里提到,年轻时觉得老祖宗的“风水”那一套简直是天方夜谭,过了三十岁后,设计的作品无一不在无意间暗合老祖宗的观点。他这才发现,老祖宗所谓的“风水”其实蕴含很多科学的道理。
讲究风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住得舒服。而现在房屋设计的目的不就是建设宜居处所么?他越想越觉得有意思,忍不住感慨:这些东西都是过了三十岁才慢慢发现,中国人的东西真的很有意思。
大道理就像这样,要想一下子就领会到可能没那么容易,其内涵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慢慢体会。我们中华民族好多东西就是这么奇妙,在二十岁看来十分荒谬,三十岁后再看,慢慢地就有点意思了,四十岁后开始知道这里面奥妙无穷,懊悔为什么当时自己不懂这个道理,非要去走弯路呢。
《道德经》里讲,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意思是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
“道”的奇妙之处在于,非得道者不能一下子就看清它,都只是把关注点放在“道”的第一表象上,仅凭表面的现象就轻易下结论。
偏偏“道”展示在众人面前时都是普通的、甚至是看起来很荒谬的面目,所以,很难在第一时间就吸引人们的兴趣,也很少有人愿意当“傻子”,冒着巨大的风险去求道。
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试错成本太高了。
我们都急于成长,没有谁愿意、也没有谁敢停下脚步来听听“道”是什么。别人都在奋力奔跑,自己仅仅是以步行的速度前进就已经很焦虑了,更何况停下来呢?
所以,道很落寞。很多人都只是听说过“道”,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东西,却无暇思考与践行。
那些看起来暗昧的路你敢走吗?那些看起来在后退的路你会去走吗?那些看起来崎岖的路你愿意走吗?这样的人少之又少吧!走这样的路,无疑要比别人慢很多,而如今的我们慢不起来。
在鼓吹成功趁年少的当今社会,每个人都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卯足了劲,努力争取“三十五岁之前退休,然后好好享受人生”。一个一个都汲汲于虚空的浮名,不断借鉴当代成功学大师的经验,一边喝着鸡汤,一边依葫芦画瓢,小心翼翼地绕开路面绊脚的石子,避开黑暗的道路,纷纷涌上看起来光明平坦的平凡之路。哪怕这条路是狭窄的,只要能挤进去就无所谓也无所畏??上Щ畛隼吹亩际潜鹑说娜松詈笪颐潜涑闪舜蠹蚁胍哪Q?,却不是自己喜欢的样子。
因此才有了慨叹:我听过许多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当真这样?非也!
大道的显现不是外炫的,而是返照的,它不易被一般人所察觉。道深邃、内敛、冲虚、含藏,幽隐未现,不可以形体求见。它呈现的特性是异常的,以致普通人听了不易领会。
因此才有那么多的人在初次“闻道”之后纷纷扭头走开,兜兜转转经过十数年的打拼,再回头看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道”就在这里,是我亲手抛弃了它!
生命就是这么迂回曲折,不然怎么会精彩有趣呢?
也许就是这样才会出现“大器晚成”这个词吧!
大道理就在这里,我们都有平等的机会来听取,至于能不能运用起来,完全看个人的修为了。
2012年我在武陵源丹霞观遇见一位道长,据导游说,这位道长已经九十八岁高龄,修道一生,修为颇高。
当时我看到他从大殿走出来,在场的无论是真道士还是当地村民扮的假道士,纷纷被他气定神闲的气场震撼到。那是炎热的中午,大家都热得不得了,假道士挽起袖子满腹牢骚,游客也不停地扇扇子,烦躁地踱来踱去,只有老道长整整齐齐地穿着道袍,脸上一丝焦躁的神色都没有。
我们从小就听说过“心静自然凉”,从小就学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真遇上事儿了,心态就很难保持平静了。
在这炎热的大殿前,我们的心就像一碗水,炎热就像一颗豆子,豆子轻轻掉进水里,立马就有水花溅起,水面也开始晃个不停。
而那位老道长却仿佛心中有一个平静如镜的清潭,炎热侵袭好比一颗尘埃飘落水面,掀不起风浪,老道长内心依旧波澜不惊,神色平淡。
这就是道吧,听过大道理之后去践行,去修炼,慢慢才能体会到“道”的力量与奥妙。
既然没有把“大道理”上升到“道”的层面,那我们对大道理的体悟就没那么深刻了,也容易认为这一番道理都是空话。
只是,年轻的我们哪里有福分体会到这么美妙的东西呢?小时候我脾气非常暴躁,稍有不快就摔东西,买回来的新玩具很多都被我拗断,内心的暴戾之气可见一斑。渐渐长大后懂得克制自己,才发现原来自己伤害了那么多人,做了那么多坏事,深感惭愧。如今更是体会到修行不易,也更为珍惜自己与他人。
大道理听了之后,只有“勤而行之”才能产生它描述的好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谁都会叨叨几句,可是真去做的没有几个,并且很多人都忘了,修身之前,需要“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心不正、意不诚的人,即便去践行大道理,恐怕也会招致祸患。
对大道理“若存若亡“的人最多只能成为“中士”,我们很多人都是下士,道理听过了就过了,耳边风一吹就抛到九霄云外,所以我们才会说出“听过许多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的话。
体道而行方得道义?;怀山裉焱ㄋ椎幕熬褪牵μ篮攘瞬幌Ч扔诹?。也许我们消化功能不好,鸡汤又喝了太多,才会过不好这一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