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半路出家的咨询师,很幸运地比较顺利地边学习、边从业。但是几年以来,其实并不舍得把自己的休息日主动开放出来接咨询,除了就了个别老来访方便的时间。一方面想多留点时间体验个人的自由生活以及探索和尝试更多想做的事情,不想重复以前单调的KPI导向的工作模式,另一方面也怕其他事情多了而影响做咨询的专注——果然也发生过对唯一这位在休息日做长程咨询的来访者放鸽子,而且不止一次,虽然来访者没有因此中断关系、还用自己也对别人犯过同样的错来理解和宽慰我,我还是不能接受这样的乌龙事件一再发生。想到从事这个行业不太可能不在一般的休息日接访,便将新的地面咨询个案加上之前这位老来访的视频咨询集中到周日的上午,在机构工作室的环境里接访,同时也跟这位来访者处理了之前的缺席和延误。算是松了一口气。
今天的另外一个感悟是,到底我们做咨询是要更多地对潜意识还是对意识做工作?我主要学的两大流派,精神分析/精神动力学倾向于前者,叙事疗法是倾向于后者。我的个案经验告诉我,用存在主义(也是后现代咨询取向的哲学基?。┑拇耸贝说氐木醪旌透兄シ直?、去关联,就能找到答案,一定因人、因时、因场而异,没有标准的、一律的答案。很多时候,是巨大的现实压力和威胁激活了我们的应激反应,但被忠诚、道德、清白等等难以名状的情绪和感觉阻断了我们真正面对、表达和迎战这些压力、调动我们的生存技能和资源、寻求现实的解决之道,当然可以说这里面有潜意识在作怪,但是如果我们可以足够地承认和直面现实的压力和困难,就可以发展新的经验和体验,替代那些潜意识的恐惧,而不是非要在对过往经验形成的潜意识的探索和表达上停留太久。咨询师要更敏锐地捕捉这些机会,顺势而为。
在回家的路上,我算计着已有的地面来访者到不同地铁口附近的路程和方便程度,考虑着以后工作室的选址,感受着现实的考量带来的更多的明晰和确定!或许,善于在当下觉察自己真正想要的,积累现实安排和协调的经验,才能在生活和工作等不同领域相互迁移、丰厚体验,作为咨询师来说,做一个完整的人,才能给来访者做好榜样吧。所以,我还是决定不要做成天上课、督导、做咨询和个人体验的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