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大学一毕业通过招考进入一所县级市的高中工作,至今从教12年。简单介绍下我们这个地方,因为地处州府所在地,什么机构都有两套班子:州级单位和市级单位。比如州公安局和市公安局,这个类似于省府所在地。因此我们这的学校也有州级**中学和市级**中学。所以虽然我校是市里重点学校,但的确有点小尴尬,大多数成绩优异的学生都奔着州级重点中学去了,有些甚至去省级重点去了。我校学生主要是以下三种:1、成绩优异的周边乡镇学生;2、没考上州里重点的城里学生;3、没达到我校分数线的城里学生。
背景简单介绍完毕,接下来讲讲这些年我遇到的值得思考的小故事。为了叙述方便,这些同学暂且用ABC指代吧。
(1)总想作弊的A同学
我们一般认为作弊的都是成绩差的学生,但A不是。A属于上文提到的第一类学生。
她那时总分在班上排名前十,年级前一百。正常发挥,上个211没问题。我平??吹剿苁窃诤芘ρ?,而且我教的学科还挺优秀的,因此很喜欢她。
但渐渐地发现有点异常,每次小测试她都考得不错,一到大考总是会下降很多。后来班主任跟我交流时告诉我:这个学生的成绩不太真实。原来,有次月考,她竟然用之前偷偷配的钥匙进老师办公室涂改自己的卷子,修改分数。
我们都恨铁不成钢。
后来我找她聊天,(当然假装不知道她去办公室改分数的事)她告诉我,她妈妈年轻时在外打工嫁到外地,后来父亲过世,母亲一个人无力抚养她和哥哥两个,便把她送回外婆家,(她外婆家在我们这边的乡下)母亲和哥哥则常年在外打工。
她说,每次她都想考好点,好让母亲放心,当然也想在外婆一家面前抬起头来。所以有时候明明准备好了,却总是不放心自己,总想着投机取巧。
A就是社会所称的留守儿童。典型的缺乏家庭关爱,导致缺乏自信的表现。想要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好,却总担心表现不好。想取得高分其实只是为了获取关注和关爱。在他们内心,无数次想象着父母陪伴在身边的感觉。
作为老师,我可以给予她学习上的帮助,课余也可以像朋友般谈心,却永远代替不了父母。
人们常说认可自己是做事成功的关键。我多次与她聊天的时候,我不断强调这一点,也不断告诉她:你很优秀,要相信自己。
慢慢地,A成绩稳定下来。高考结束,A同学考上一所师范院校。
(2)总想请假的B同学
B 同学让我印象深刻,更多是因为她的奇葩父母。
B 是在高一分科重新分班后进入我班的。起初,她并不是很引起我的注意。
她每天基本正常上学放学,上课时你目光投向她时,她总扑闪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穿着打扮也很得体,讲起话来声音也是软糯好听。
尽管成绩不太令人满意,但我觉得这娃娃态度挺好的呀。
没过多久,B 同学经常请晚自习的假,理由是身体不舒服。我规定要由家长打电话。前面一两次我也没太注意,第三次我发现帮她请假的貌似总不是同一人,而且当天她上课时还好好的,第二天来上课时也好好的。
后来我与她本人谈话说,如果是确实身体不舒服请假可以理解,建议平常加强身体锻炼,一些小感冒呢就尽量不要请假了,总请假影响学习呀。她当面应得好好的。
我也打电话给了她家长,她妈妈接的,我跟她说平常多替她调养身体,还有多跟她交流。她妈妈回答说好,但是自己太忙了。
把她请病假的路堵死了,B同学踏踏实实的来校上了一个星期。
然后,没多久,她故伎重演。我没有准她假。第二天,喊她到办公室问她昨晚到哪去了,她说没去哪,在家啊。我这次拨通讯录上的第一个号码没人接,于是拨了第二个。
电话接通,是她父亲,我说明身份。然后问他昨晚晚自习期间B在家吗,有带她去医院看吗?他一头雾水,说我不知道嘞,可能在她妈妈家。
我这才知道原来她父母离异各自生活了,她平时跟着爸爸住。
接下来再打电话问她妈妈,她妈妈也说不知道,昨晚她在外。
B一口咬定因为不舒服先去妈妈家休息了一会,等到晚自习下课了她回的爸爸家。
我对她做出口头警告,说如果以后不舒服去医院看病,拿医院证明给我才能算是请假。
后来我辗转看到她发的QQ动态截图,有晒在某个酒店的,有晒一大把钞票在麻将机旁说钱这么好挣的.....
后来晚自习不来的情况又出现了一两次,当晚联系家长总是不一定能接通电话,或者打通了也可能说不知道,我不在家。
我把B同学喊来,她起先说得很镇定,因为我已经对她晚上去向有大致了解,所以我不动声色看她表演,把和她对话用手机录下来。我提醒她说,我记性不好,我现在将我们对话录下来。
到后来,她自己讲的话里漏洞越来越多,(说到这,有人说一个班主任还要是一个刑侦专家,这话说得可真没错)自己编不下去了,老老实实的说老师我错了,下次再也不这样了。这次我让她写了个检查。
过了两个星期,又晚自习不来了,而且第二天白天也没来!再翻考勤记录本,这两个多月迟到十多次了。
这次叫她请家长来,根据学校违纪行为处理方案,她旷课和迟到次数达到了记过。我把学校这些条款念给她和她爸爸听,然后他爸写了一个条,大概是B同学本学期迟到旷课多少次,态度不端正,现带回家反省。他们自己表示一定不会有下次了?;顾祷褂邢麓蔚幕?,他自己主动来带她回家。
.....
中间的省略号代表又是几个回合:B请假、旷课、迟到。
到某天,我发觉我不能再让B 一个人消耗掉我的精力了,我还有60多个想学的同学等着我呢。
于是,在B 又旷了一个晚上加白天的课后,我对她父亲说你带她走吧。我实在管不了她了。
后来,B同学的父亲打电话请求我再给一次机会,见我不为所动,他找到了我们教育局的熟人电话给了我们校长,校长找我过问了此事。
也许是年轻气盛,也许是我自认为应该坚持原则,我坚定的不愿她进我这个班了。
再后来,她父母轮番打电话给我,先是说他们又多么不容易,后来又骂我:你以为你是什么东西!隔天又为之前的言语道歉....
最后的结果是学校把她调到另一个班(其实她基本达到勒令退学了),再过了一个学期,她自己走了。
像B同学父母生意做得还不错,家庭条件好的,如果给予孩子的只是物质上的关心,在学?;臼橇罾鲜ν诽鄣亩韵蟆?/p>
3.总想抽烟的C同学
C一进校就分在我的班。
不善言谈,几乎不会笑??欢嗑?,就有老师跟我反应他上课老爱趴桌子。
找他谈话,你说十句,他可能不回答你一个完整的句子,要么是嗯啊,要么沉默不语。
有次课堂上,老师批评几个没完成作业的人,C当即站起来拍桌子嘴里还嘟哝了一句脏话。
与他多次沟通后,我感到到他脾气很大很倔,只能和颜悦色与他讲。
后来,分科后分班他进入更好的一个班级了,不到一个星期他去学校申请回我的班来。
转回我的班前,他来找我。我对他说:新班级学习氛围更好些,高考更有把握些。他说他不习惯,就想回我的班级来。
那时我就知道这是一个外表粗旷倔强内心细腻念旧情的孩子。
相安无事一两个月,期间偶尔有些小问题也都很好解决了。
没多久,学校政教处检查寝室,发现他床底有烟头。叫班主任处理。
喊C来办公室,老样子,他一声不吭,我口干舌燥讲了吸烟的危害、学校对吸烟的处罚规定等,让他写了一个保证。(现在想来,什么保证都是假的,有烟瘾的人哪是什么保证能阻止的。)但不管怎样,在学校,这次算是有违纪记录了。
没多久,政教处主任打电话叫我通知他家长到校。一问,还是老问题,查寝室发现床底下箱子边几十个烟盒,而且还是不便宜的那种。
联系家长,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爷爷赶来了。
他爷爷一到办公室,问题来了,不太听得懂普通话。我还没开始讲C的情况,爷爷在那快哭出来了。请同事用方言帮着问(我不是本地人,会听方言但不会讲。)
原来,爷爷以为要用钱,就装了4000多块钱在腰包里,不料下了班车出了汽车站才发现腰包被划了,钱也不见了。
“那是我这半年一个一个矿泉水瓶子,一斤一斤废纸换来的??!”爷爷带着哭腔说。
尽管知道没有多大希望,还是叫C带着爷爷去派出所报了案。我当时注意到一个细节,他跟他爷爷说话时特别不耐烦,很凶。(他们讲的是少数民族语言,我和其他老师都听不懂。)
第二天,把他叫来办公室,了解到他爷爷在镇里开了个小小的废品收购站,这些年,他父母一直在外地打工,他跟着爷爷生活。
我苦口婆心对他说你看你爷爷挣钱多不容易啊,你抽烟一天2包好几十,这次还害得爷爷掉了这么多钱,把烟戒了吧。他点头说好。然后不做声了。
再后来,C抽烟又被抓了。这次通知到他父亲来了,他父亲是一个非常壮实的农村汉子,声音洪亮,嗓门很大。
跟他父亲讲明厉害关系,请他带C回去教育下,他父亲不愿意,说会影响学习。
根据学校规定,签了记过同意书。
原以为,C会有所改变。结果,没多久,大课间又与一帮同学偷偷跑去寝室,被闻讯赶去的政教处主任逮个正着。
这次再通知家长,C 父亲接到电话就开始不耐烦了,说你们学校怎么这么不负责任?什么事情都推给家长?!
C听到他父亲对我凶,抢过我电话跟他父亲吵了起来,还时不时拍桌子,扔东西。尽管用的他们少数民族语言,我没听懂,但从语气表情可以判断,谈崩了。最后,C 甩出一句:老子不读了!
家长不愿来,学生又比较狂躁,没办法,我把情况上报给学校。
后来,我们学校司机开车,主任坐副驾,我和老家与C家是一处的同事坐后面,把C夹在中间,送回了他家。(怕中途C 跳车,也听闻那个地方民风彪悍,特意请了这位同事与我们一起。)
后来,C转去了一个私立学校。
再后来,C 还来观看我们班球赛,在教师节和春节还会发短信祝福我。
到高考临近的时候,我给他发短信加油打气??上Ц呖己笪仕杉ǖ氖焙颍挥刑剿幕匦?,我估计不太理想。
这么多年,我对我的学生尽量持理解态度,因为我本身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上课睡觉,撒谎请假,上课看小说、偷吃东西这样的事情也没少干。
但是身份转换,成为老师,光理解他们也没用,学校规章制度,成绩考核使我们必须得做出一些限制学生的事情。
在当班主任与学生深入了解的过程里,我吃惊的发现现在离婚率竟然有这么高!我所带的60几个人的班级,一半以上学生来自离异家庭。
或许是巧合或者是必然,这些孩子性格都有点偏激。他们很容易将老师的好意规劝理解为针对,动不动就准备防御攻击。
出现问题老师与家长沟通时,家长在那着急上火痛苦流涕,而他们无动于衷,又或者当时承诺改正,第二天依旧我行我素。
所以,与另一半过不下去的家长,真的非常需要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切勿将你对另一半的愤恨、对社会的不满挥洒在孩子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