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邻居王阿姨一大早就在哭诉她找了一个不孝儿媳妇。本着八卦好奇人人有责的心理,我凑过去听了一阵。大体的事情是这样的。
王阿姨的儿子打工的时候,认识一个离过婚的女人,两个人谈起了恋爱。对于这种事,家里人当然强烈反对,总觉得自己的儿子是个宝,哪里容得下这个女人兴风作浪。不行,必须分手。
迫于家庭压力,儿子表面上妥协了,回家相亲了个本地女孩,一切仿佛走上正轨。谁知道有一天,一个女人挺着大肚子找到他家,正是那个离过婚的女人。
这事整得,咋弄呢?为了孩子,算了,忍了,于是只好放弃了本地女孩,选择了即将生孩子的离婚女人。
这件事虽然很荒唐,但老两口还算满意,因为女方家没人要彩礼。省下的钱王阿姨首付给儿子买了房,老两口开始过起了苦日子。因为,儿子的那点钱还完房贷根本不够家庭开销,老两口成了儿子的救助中心,没事就来借个三五百。
日子就这么凑合过吧,谁让是自己儿子呢!王阿姨两口子,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刚开始的时候,婆媳矛盾不算太深,因为儿媳妇忙着生孩子,生完孩子后,王阿姨接着带孩子,一家人的心都在孩子身上,倒也没有特别大的矛盾。随后第二个孙子出生,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更苦了,王阿姨老两口就差三顿省成两顿了。
咬牙接着过吧,一转眼,孩子都上学了,家里的房贷都是靠着老两口养着,孩子也是老两口抚养长大。儿媳妇没有上班赚钱的觉悟不说,还丝毫没有感激之情。每天好吃懒做,东晃西荡的没个正形。
这种事还能忍,于是家庭矛盾爆发了,王阿姨斥责儿媳妇不务正业,不带孩子,简直臭不要脸。儿媳妇也不是省油的灯,一口一个老不死,整天没事就来指手画脚,你算老几。
双方互相看不惯,谁也不服谁,儿子就当没看见,该干嘛还是干嘛,仿佛家里没有他这人存在。
王阿姨破口大骂,大骂儿媳妇不是好东西,祸害了自己的儿子。唾沫星子乱飞,杀伤力惊人,我下意识退后几步,随口问了一句:“阿姨,你儿媳妇家就没人来看看。”
实际上我是想了解下王阿姨的儿媳妇怎么会变成这样,原生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王阿姨更生气了,开始破口大骂起亲家母。亲家母较之她的儿媳妇当仁不让,用王阿姨的话说,都是不要脸的东西,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亲家母是在他们结婚后出现的,出现就是要钱,最后直接赖在儿子家,声称要不到彩礼钱就不走了。
儿媳妇颇为彪悍,直接让她妈滚,话里话外都是已经被卖过一次,彩礼钱早就拿过了,这次又来要钱,还想再卖她一次,还想卖她多少次,简直不要脸到家。
母女娘当着孩子和王阿姨的面骂得十分难听,说是泼妇一点都不夸张,到最后,亲家母干脆开始撒泼打滚。
儿媳妇不甘示弱,直接冲进厨房拿起菜刀要砍死她老妈,她妈吓得跳起来就跑,两人一边跑一边叫骂,简直没眼看。
没办法,两个孩子在边上哇哇大哭,王阿姨只好拉住儿媳妇,带着亲家母离开。亲家母不愿意走,王阿姨咬牙掏出两千块钱,总算送走了亲家母。
除了这些,儿媳妇还有让人气愤的地方,非常自私,从来不曾想着孩子。打个比方,如果遇到好吃的,第一时间自己先吃饱喝足;去超市买个东西,买了一堆适合她吃的;吃的饭菜,都是她自己爱吃的。至于孩子,仿佛不是她考虑的事情。
为了这点,婆媳没少吵架,最后发展到一见面就吵的地步。
我望着王阿姨,她几乎是一边骂一边诉说儿媳妇的种种让人难以忍受的事情。我在想,无论如何这都是家里的私事,这样说出来真的好吗?
从上面的事情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王阿姨一家,还是儿媳妇和亲家母一家,实际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这一家吵架仿佛没有儿子什么事,仿佛就没有这个人。这种情况表明,两人都没有把他们的中间人放在重要位置。
什么样的孩子会被父母忽视呢?
从来没有把孩子当成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孩子只是他们的附属品,或者工具人。从来没有关心过孩子的真实内心感受,只是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孩子。这种爱无疑是肤浅的,是流于表面的。
这种情况下长大的孩子就会缺少主见,一切都有父母做好决定了,时间一长,他就失去了独立选择的能力,变成父母的附属品,父母让干嘛就干嘛,关键是父母还津津乐道,孩子听话不是好事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从出生开始,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就是靠父母的反馈而来,一岁多的时候,我们开始有意识的探索世界,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能够给予我们足够多的爱和包容,支持我们探索世界,就会激发我们强大的自信心,这是我们形成独立人格最好的阶段。这种情况的次数多了,我们的自信心会越来越强,最后形成独立人格。从小就开始独立自主起来。
这样的孩子可能不是父母喜欢的。因为这多少让他们缺乏掌控感,这是不听话的表现。在很多父母的认知中,总觉得小孩子懂什么,因此会强行干涉孩子的一些探索和选择。
打个比方,孩子正在努力克服困难,想要拿到远方的玩具,如果最终达到目的,就会极大的增强他的信心。即使失败了,也是他坚强独立的第一步,因为这是他的选择,摔倒的次数多了,最后拿到东西,他会有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想法,这也是独立人格形成的重要原因。
如果父母强行干涉呢?就会出现,孩子刚刚准备走,父母一溜烟把玩具拿了过来。对父母来说,这都不算事,何苦为难孩子。次数多了,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就会破罐子破摔,既然啥事都有父母做,那他懒得动了。
可是,每个个体都渴望独立,被父母压抑的独立人格会隐藏在潜意识里,直到某天爆发出来。就好像上文我写的,儿子表面选择分手,实际上背地里还和那女人在一起,这就是渴望独立的人格对父母的无声反抗。
后来隔三岔五就找父母拿钱的举动,就是缺乏独立人格的体现,潜意识里他还是把父母当成不断给予的对象。
儿子为什么会找这样的对象呢?不是因为爱,而是这个女人身上有妈妈的特征。都是十分强势的存在。这让他有了小时候妈妈替他做出选择时的感觉,这种感觉无疑是非常吸引他的,仿佛只要她做出选择,他安心等着结果就是了。这是潜意识里对父母的依赖投射到另一半身上。
女方家庭呢?
你们应该也看出来了,儿媳妇和亲家母的性格几乎差不多,都是自私自利的性格。儿媳妇完全被自己的妈影响到了。什么样的父母出现什么样的孩子。这就是原生家庭造成的影响。
儿媳妇的问题是怎么造成的呢?
希望大家踊跃发言,后面我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