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加第五期阁·主题读(鲁迅)征文活动。
序
“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散播到大众心里”。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到现在也不过时。
什么是鲁迅精神?1937年,毛泽东在《论鲁迅》中指出:鲁迅具有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三个特点形成了伟大的“鲁迅精神”。
100年后的今天,社会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什么还要读鲁迅?“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回答,那就是为了了解和认识我们自身所处的文化?!敝逃椅氯迕羲?,“对中国文化有最深入了解的,鲁迅是第一人,他的眼光很‘毒’,他重新发现了中国和中国人。”
为什么要读鲁迅?如果让我回答,我会说,是为了解鲁迅先生对国人的深刻剖析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提升看待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深度思考的能力。
《铸?!罚罘胬慕J怯镁裰偷?/h2>
鲁迅先生作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以笔为戎,剑走偏锋,作品思想犀利,直指封建礼教和反动统治阶级的心脏。他一生忧国忧民,真正将中国文学转变为为人民谋解放的思想利器。
《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小说集。在古代历史文献、神话传说、人物典籍基础上加以改编、演绎而成。8篇故事,篇篇精彩。其中的《铸?!房吹米钗亩?、悲壮冷冽,心中的感慨也猛烈地喷涌而出。
《铸?!吩睹技涑摺罚谋嘤诓茇У摹豆忠熘尽?,说的是一个叫“眉间尺”的年轻人在黑衣人的帮助下为父报仇的故事。
眉间尺的父亲是一名出色的铸剑师,应征为“王”铸剑,历经三年铸得雌雄双剑,料到王会杀死自己,于是偷偷把雄剑留下,把雌剑上交。并交代怀孕的妻子,等孩子长大后为他报仇。
16年后,母亲将心中埋藏多年的仇恨交代给了眉间尺,他着青衣、佩青剑踏上复仇之路。在复仇过程中,一位黑衣人说他能为眉间尺报仇,但需要其“?!焙汀巴贰?,眉间尺均悉数奉上。黑衣人带着头和剑见到了王,设计劈下王头,自己也削头入鼎,在金鼎的沸水中,三头大战。最终,眉间尺和黑衣人合力完成了复仇。
这篇诡谲的小说初稿完成于1926年,著名的《死地》《纪念刘和珍君》的发表也是在这一年。这不得不提到当年的历史事件。
1926年3月,“3.18惨案”发生。请命学生中有47名殒命在段祺瑞政府的枪口下,另有100多人受伤。反动军阀的暴行令鲁迅等多名爱国人士义愤填膺,他们谴责这种毫无人性的行为,发一系列檄文进行反抗、讨伐。
“如此惨虐险狠的行为,不但在禽兽中所未曾见,便是在人类中也极少有的,……”“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的越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惨案发生当日,鲁迅在《无花的蔷薇之二》中愤慨地写道。
从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向封建礼教宣战,到“女师大学潮”“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与迫害学生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进行论争,鲁迅不畏强暴,执笔对战。彼时的他,俨然是一位真正的“文学战士”。
鲁迅先生在给黎烈文的信中说,《故事新编》是“塞责”的东西,除《铸?!吠?,都不免油滑。这篇精心之作,不得不让人细细品读,思量作者的用心。
一、眉间尺——从优柔到决绝,年轻复仇者的成长之路
刚刚十六岁就被委以复仇重任,性格优柔的眉间尺能够完成复仇吗?鲁迅通过一系列事件描写了眉间尺从优柔寡断、有勇无谋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有思想的复仇者的过程。
16岁“交子”前,家里吱吱作响的老鼠令眉间尺厌烦不已??吹嚼鲜舐淙胨停阉擅鞑逶谇缴系男】桌?,赏玩着老鼠。拿一根芦柴让它顺着爬上来、摁下、爬上来、再摁下……如此反复,直到“换了6次松明”方可作罢。他对老鼠一会儿憎恨、一会儿又充满怜悯。在老鼠即将逃走的那一刻,用脚踩死了它,而后自己又像作了大恶似的心里难受起来。
作者开篇通过“落水鼠”事件交代了眉间尺不冷不热、优柔寡断的性格。一位不成熟的年轻人,注定无法单独完成复仇任务,这为黑衣人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杀父之仇不得不报。天不亮,眉间尺就踏上了复仇之路??吹健巴酢钡亩游楣词?,众人都陆续跪倒了;王的队伍从面前经过时,跪下的人也都俯下了头。而他却独立于人群中,“从伏着的人们的脖子的空处跨出去”,要冲向王去报仇??吹缴备赋鹑?,心中自然是仇恨无比,但这种突兀的举动,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幸亏有人捏了他的脚使他倒了下来。这个人是谁,文中并没有明说,但除了黑衣人谁会无聊去捏他的脚。
这一部分,说明了眉间尺计划不周、有勇无谋,同时将黑衣人的出现往前推进了一步。
由于跌在了干瘪脸少年身上,少年不放他走。面对少年的纠缠,眉间尺“怒不得,笑不得”,虽然心里急躁不堪,但始终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仇人远去。两人对峙了“煮熟一锅小米”的时光,直到黑衣人出现替他解围。
这部分内容,一方面说明眉间尺没有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无法应对特殊情况,进一步表现眉间尺作为复仇者的不成熟;另一方面,虽手持利刃,在报仇的关键时刻,即使被人耽误也不乱杀无辜,说明眉间尺是一位心存善良的人。
同时,这也是黑衣人的“首秀”?!熬偈智崆岬匾徊Ω杀窳成倌甑南掳?,并看定了他的脸。那少年也向他看了一会,不觉慢慢地松了手,溜走了?!焙谝氯私饩让技涑呤?,展露了自己的能力,为后续眉间尺对他的信任打下了基础。
“他走出城外,坐在一棵大桑树下,掏出两个馒头来充了饥;吃的时候忽然记起母亲来,不觉眼鼻一酸,然而此后倒也没有什么?!?/p>
年轻的眉间尺抱着牺牲自己也要为父复仇的决心,但牺牲自己就能复仇成功吗?他内心明显信心不足。
面对强大的敌人,无经验、无能力的眉间尺如何实现复仇?谁能助他实现复仇大任?矛盾在此升华,黑衣人正式亮相。
黑衣人的能力、自信、侠义之气综合成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彻底征服了眉间尺。眉间尺选择了信任,奉上了自己的头和剑。
仅凭一面之缘,就将身家性命及复仇大任托付给了一个陌生人,这看起来并不算思想成熟的表现。但是,出师不利、经历失败的眉间尺已经学会了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成长。面对强大的王、强悍的护卫队伍,与其自己毫无把握的复仇,不如信任这位厉害的复仇者。
关键时期如何选择,关系复仇的成败。眉间尺冒险做出了自认为成功率较大的选择。事实证明,他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从冲动蛮干到学会思考,从优柔到决绝,眉间尺的思想层面上实现了跨越式的成长。这时,他已经不再是一个有勇无谋的孩子,而成长为一位有思想的复仇者。
二、黑衣人——于黑暗中冷观世界,复仇者的精神和意志?
“须眉头发都黑;瘦得头骨,眼圈骨,眉棱骨都高高地凸出来”,这位生于“汶汶乡”的“宴之傲者”很难不让人想到鲁迅本人?!把缰秸摺笔亲髡咴霉谋拭诖宋闹敖鲇霉淮?,本文之后也再无用过。
忧国忧民、对封建礼教深恶痛绝而又刚经过“女师大学潮”“三一八惨案”的鲁迅,面对残虐的反动军阀,他悲愤不已,称三月十八日当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奋笔疾书“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他将自己的意志和精神化为“黑衣人”,为饱受摧残的受害者复仇。
黑衣人全身都是黑色,他生活在黑暗中,像局外人一般冷观世界。他对这个世界有着深刻的了解,所以有着深刻的憎恶。他两眼冒出“磷火”的光,复仇的内心可见如火一般的热腾。
当眉间尺狐疑的时候,他说:
“我一向认识你的父亲,也如一向认识你一样。但我要报仇,却并不为此。聪明的孩子,告诉你罢。我多么地善于报仇?!?/p>
黑衣人说的“认识”不是狭义上的认识,而是对所有受害群体及受害根源具有深刻的“认识”。他的“报仇”不是单单为眉间尺报仇,也不是为自己报仇,而是他看透了黑暗,对黑暗的憎恶而选择的复仇,也可以说他是复仇的精神和意志本身。
“你的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我的魂灵上是有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伤,我已经憎恶了我自己!”
你的仇恨就如我的仇恨,他,和我也一样,身处这个黑暗世界,我们都是一样的人。我的魂灵已经受到太多黑暗的污染,我已经憎恶我自己!
这句话包含着鲁迅先生的自我反思和批判精神。
在《父亲的病》中,悔恨自己受“衍太太”的“教育”在父亲临终之前大喊大叫,令父亲不能安静地辞眠。
现实生活中,被母亲以生病为由从日本骗回国结婚,即使无爱也不能离婚,害得原配妻子朱安守寡一生(失婚妇女在当时不是要寻短见也会一辈子遭受唾弃和厌恶)。
生活在封建旧社会里,受尽了封建礼教的熏染,鲁迅深受其害也“害了”别人,封建礼教不放过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
鲁迅先生的“自我批判精神”在其他作品中多有呈现。
“我曾经说过:中国历来是排着吃人的筵宴,有吃的,有被吃的。被吃的也曾吃人,正吃的也会被吃。但我现在发现了,我自己也帮助着排筵宴。……中国的筵席上有一种“醉虾”,虾越鲜活,吃的人便越高兴,越畅快。我就是做这醉虾的帮手……”(——《答有恒先生》)
无论是《一件小事》中的“我”、《狂人日记》中的狂人,还有在《答有恒先生》等文中,都可以看到鲁迅对自我的剖析和反思。
这种反思与批判是进一步发现自我的不足、不断完善自我的一种可贵的品德。
三、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
复仇不能只靠勇气,要讲策略,以最小代价赢得成功。
“善于复仇”的宴之傲果然功夫了得。他设计见到了王,让眉间尺的头颅在滚烫的水中和他互动,又是跳舞又是唱歌。
高潮时戛然而止,诱王到鼎口察看时,劈下王头落鼎。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两头在鼎里死战,王占上风,见此形势宴之傲从容地削头落水,直奔王头。最终,王真正死了。两人相视一笑,合上眼睛,永远地沉入水底。
这一部分的描写相当诡谲,但由于前面故事情节铺垫成功,读起来并不感到恐怖,反而在看到王真正死后心中感到很痛快。
大仇得报,杀人成性的、残暴的王被铲除。没有用“千头颅、万头颅”,只用两个人的牺牲就战胜强大的敌人,怎能不让人痛快?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面对死、伤的学生,鲁迅先生悲愤不已,他奋笔疾书,连续发表《无花的蔷薇之二》《可惨与可笑》《死地》《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向反动军阀进行讨伐和论争。文章中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改革自然也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我对于这回的牺牲者,非常觉得悲哀?!?/p>
“改革”,要知己知彼,有勇有谋,讲究方式方法,用最小的代价赢取最大的成功。
四、“暗喜”与‘忠愤“,葬礼上的滑稽
王后、王妃在葬礼上的“不专心地看着百姓的哭”是装模作样的,因为她们在看到王头落到金鼎的时候是“夹着秘密的欢喜”的;大臣、太监们也都“装出哀戚的颜色”,显然内心并不哀戚。这些是因为王的暴虐无道,一不高兴就杀人取乐,谁都保证不了自己的脑袋能在脖子上呆几天。看到令自己整日诚惶诚恐的心头大患被除去,想必内心是欢喜的。
这些封建专制下的臣子,他们要遵守“三纲五常”,逆来顺受,听天由命,助纣为虐;但是另一方面,这何其不是一种卑怯,是没有勇气、遇到强者不敢反抗的怯懦。
假哭的王后、王妃,假装哀戚的臣子,“忠愤”的“义民”,从四面八方奔来看热闹的民众,乱七八糟的行列,还有在灵车的金棺里藏着的三个头和一个身体,让这场本应庄严的葬礼看起来很十分滑稽。
“百姓们都跪下去,祭桌便一列一列地在人丛中出现,几个义民很忠愤,咽着泪,怕那两个大逆不道的逆贼的魂灵,此时也和王一同享受祭礼......”
暴虐的封建统治者被铲除,但“萌民”仍在精神固化的处境中。反动统治阶级即便被推翻又能怎样?麻木的思想必须通过改变多数人的观念才能消解。
“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
写在最后
封建礼教的“仁义道德”,让“君臣”,“父子”,“夫妻”都被安置好了自己的位置,“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要杀民,民不得反抗。眉间尺联合黑衣人选择向王复仇,象征觉醒者向封建专制、反动统治阶级的反抗。王被刺杀,不是简单的刺杀,象征着封建专制、反动统治阶级被推翻。
眉间尺的头颅和雄剑象征着强大的武器,是具象化的“?!保谎缰料笳髯鸥闯鸬木窈鸵庵?,是意象化的“剑”;精神意志和硬件武器合二为一,铸成一把最锋利的剑,“改革”,需要的就是这把最锋利的剑。
这篇《铸?!?,包含着深刻的“鲁迅精神”,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在精神、思想、艺术等多方面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