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宝木笑
阅读《春日序曲》是件需要耐心且暗藏危险的事。安德烈?艾席蒙显然不想写一个过分用力的故事,因而在情节设置上他并没有掺杂太多的机巧,你必须足够耐心才能觉察其中的韵律。也许,这本小说更多的是这位走向古稀之年的作家在蓦然回首,他需要的是一部真实的小说,用文字祭奠曾经的过往。就像他的那部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并获第90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小说《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也许讲述的是青春懵懂的情爱,但这永远只是表象,更多的东西需要读者自己有足够的阅历引燃。这显然是一件暗藏危险的事,对于青春,这意味着认清本我,也许地覆天翻,对于暮年,这意味着回望人生,也许悲从中来。所以,《春日序曲》不是写给所有人的故事,安德烈?艾席蒙想要拥抱的永远是本身就有故事的人。他更愿意在微风的午后,和这样的人邂逅在地中海某个小岛的酒吧,彼此微笑,漫不经心。你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才能感知海风之外似有似无的味道,也许是美酒,也许是体香,谁是我的风语者,你是谁的解语花。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矫饰和逃避在所难免,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美满幸福其实只是生活表面的一层糖霜。冰川在海平面之上不动声色,只有你自己知道海面下的暗流汹涌,更多的那一部分才是你每日小心掩藏的自己?!洞喝招蚯芳负跣戳吮B薜囊簧淙晃颐腔嵛首钪掌氖焙?,保罗不是才过五十岁么?然而,我们都明白,当保罗最后放弃了海蒂,并试图不留痕迹地与妻子谈谈海蒂时,这个充满仪式感的行为,宣告他对情爱的渴望和追求被划下了休止符,以后的日子也许岁月静好,但也仅是往后余生。但仅仅这些已经足够了,对于很多人来说,“往后余生”的开启时间可能更早,也许在四十岁,也许在三十岁,亦或二十八岁。保罗对于安德烈?艾席蒙来说,不仅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更像一面行走的多棱镜,他需要的是更深刻的东西,而不是《春日序曲》表象的随性风流。
安德烈·艾席蒙
但表象的这种随性,却是《春日序曲》最早带给我们的迷醉。保罗在情爱生活中的漂泊与跋涉,就像小说的同名管弦乐,那是一曲《谜语变奏曲》。埃尔加把十四个变奏献给十四个熟人和朋友,安德烈?艾席蒙将各种情爱的变奏献给今天的你我。一切都是谜,不管是成年后的保罗专程到那个地中海小岛,还是保罗在纽约网球场反复地流连徘徊,他实质上都是在一次次试图找寻那个谜语的答案。保罗无疑是一个情史丰富的人,他在十二岁时的情窦初开,他迷恋木匠南尼充满雄性荷尔蒙的身体;他与大学时的恋人克萝伊分分合合,同时还与一位大一男生享受鱼水之欢;他在纽约工作时,挽着女友茉德苗条的腰,猜测着她的出轨,疯狂想象着网球场上的德国人曼弗瑞;他走入人生的第五十个年头,在婚姻之外又遇见可以做自己女儿的海蒂,在浓郁的暧昧味道中,在那层窗纸已经湿润行将破裂的瞬间,他重回十二岁时的迷茫和怅然……
安德烈?艾席蒙明白,人类的情感是最为复杂的东西,没有足够广度和深度的样本,不足以支撑更加深入的思索。不管是爱情小说还是情爱写作,这种深入度将决定着一部小说的一切。一步步走向人类情爱深处,是一个不动声色的细腻过程,开篇我们所说的阅读《春日序曲》需要的耐心正在此处。十四岁开始阅读《追忆似水年华》、成年后又在大学讲授普鲁斯特的安德烈?艾席蒙,他的小说带着浓郁的意识流小说的风格——对个人内在精神和思维意识的刻画极为精准和细致。我们透过安德烈?艾席蒙的文字,仿佛拥有着保罗的眼,我们透过十二岁少年的眼,看到木匠南尼在地中海日光中晒出来的肤色、他颀长健美的身体、他的眼睛、嘴唇、脸颊、下巴……我们透过安德烈?艾席蒙的文字,仿佛与一切近在咫尺,小说第三部《曼弗瑞》开篇连续5页的内心独白,仿佛普鲁斯特笔下的马塞尔,自由联想的意识连绵不断,汇成涓流:
“我知道你怎么刷牙,知道当你刮胡子时肩胛骨如何屈伸,知道你刮完胡子之后会赶快冲个澡,当你冲完走出来时,皮肤闪亮着,知道你会怎么用毛巾围住腰部,然后,就为了接下来的刹那,我渴望每天早上都待在网球馆,因为你擦干自己之后,就会把毛巾抛在长椅上站着。就算我没在看,也很喜欢你正在我身旁,很喜欢想着你想要我感受到你,你不可能不知道我渴慕你,每晚我以此哄自己进入梦乡,想象枕在你的臂弯里,你也枕在我的臂弯里。我知道你用什么肥皂,你要花多少时间梳理湿头发,你如何把乳液抹到双肘、膝盖、大腿,以及每个纤巧的脚趾之间……”
《追忆似水年华》剧照
爱情与情爱其实是个难以分清的概念,吸引我们的确实是肉体,这并没有什么让人羞愧的地方。值得玩味的是,保罗在两性之间辗转的过程,同性之爱总是以米开朗基罗著名雕塑大卫的风格展现,更侧重的是肉体细节的展示和联想。与之相对的,在异性之爱中,男女床笫之事几乎没有任何细节,更多的反而是精神上的细细体味和反思。也就是说,保罗一直寻找的是东西就是——心,这件事情最终将跨越性别。同性之间的肉体吸引丝毫不亚于异性之间的鱼水之欢,而异性之间的星辰之恋也丝毫不比同性之间的禁忌之爱弱小半分,性别之爱的差异最终在这种追寻中被完全忽略。而这将会把主题的挖掘最终从载体的窠臼中完全解放:今天,我们来说说爱情,这与你是谁无关。
曾有人将《断背山》称为“西部同性恋史诗”,李安对此是不以为然的,他一直不同意将《断背山》简单视为一部同性恋电影,他说他的电影讨论的其实是有关人性的厚度和韧度的问题。如果这样看,《春日序曲》也并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忘年恋、婚外恋等各类情爱故事的小说。安德烈?艾席蒙实质上是讨论在世俗和成规的束缚和挤压下,人内心的孤独和荒芜,灵魂在道德、利害、庸常等各种生活环境调制的鸩酒中,是如何徘徊挣扎、彷徨无措、极力去寻找一个突破的出口和释放的途径。所以,我们会在小说中看到很多超出道德界限的事情,比如保罗大学时代和克萝依热恋的同时,在和某个甚至不知姓名的大一男生享受肌肤之亲。而当两人毕业分手后,他们时隔多年又重燃爱火,这个时候克萝依已经有了丈夫和孩子,而保罗也有着固定的男友曼弗瑞。
一切都不再重要,所有束缚都只是形式,这无关东西方情爱和婚恋的道德差异,安德烈?艾席蒙要的是更抽象和辽远的主题。这让《春日序曲》充满张力,且更具现实意义。小说中有两处地方值得特别注意,一处是小说封面推荐中的那句话:“我们一辈子只爱一次,有时太早,有时太迟,而其他的时候则总有几分蓄意”,这是保罗父亲对他说的话。在小说深处,还有一个与保罗父亲相互映射的人物形象,那就是保罗大学里认识的一位英国老教授,他总是会对学生说:“你是否也曾喝过人生的葡萄美酒”。老教授在旁人看来无疑是成功且幸福的,他婚姻幸福、为人父、受尊敬的院长、学者、作家、环游世界的人……当他发现与自己一直恩爱的夫人曾经和别人有过一段婚外情,并在六十四岁的时候在日记里写下:“我终于喝到了人生的葡萄美酒”,这位丈夫并未像大部分人一样怒不可遏,相反,他为夫人感到安慰,同时陷入深深的悲哀……
《断背山》剧照
个人认为,这才是《春日序曲》最隐秘的情事,这才是安德烈?艾席蒙最想要表达的心绪,这也是这本貌似不讲究技法的小说真正的大巧不工所在。安德烈?艾席蒙实际上在书写一种两代人的宿命,暗含着表达整个人类共同的无奈,小说的暗线是一种非常巧妙的映射结构。老教授为夫人感到安慰,源于自己的悲哀,因为在他的心中,他一直深爱着一位男士,他是一位鞋匠。他经常光顾他的小鞋店,着迷、犹疑、试探,情欲在尽力的遮掩中暗潮涌动,然后两人相忘江湖。四十年后,这位老教授带着双胞胎儿子故地重游,竟然发现小鞋店还在,当老教授与鞋店店员攀谈,试探着说自己几十年前经常在这里定制皮鞋的时候,那个店员竟然取出一双木质鞋楦子,上面有磨灭不了的紫色字体刻着姓名“劳乌?鲁宾斯坦”。店员的话让老教授呆在原地,然后泪流满面:“是的,我们保留着鞋楦子。做这些鞋楦子的人是我祖父。三年前他离开了我们?!?/p>
《断背山》剧照
《春日序曲》中的这种映射关系,从平行角度看,老教授对应的是保罗的父亲。保罗的父亲和老教授一样,是他人眼中的成功好男人,他永远温文尔雅,永远得体随和。而保罗的初恋,那位身材很好的木匠南尼其实是父亲的同性爱人。之所以每个夏天父亲一家都要去那个岛,之所以每次离开那个岛,父亲都要特意独自留在岛上一周时间来整理别墅,都是为了与南尼一年一度的相逢。所以,南尼当时即使早已看出保罗的情愫,却拒绝了他。所以,父亲从南尼口中得知儿子的取向,却依然用爱?;ぷ潘6庵钟成涔叵?,在纵向的角度,就是保罗其实一直走在相同的宿命之中。他发现自己的女友茉德已经和其他男人出轨,在大量细腻的意识流描写中,我们发现保罗当时的情绪像极了当年的老教授——他并不愤怒,而是为女友感到安慰,同时为自己感到悲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坟,那里住着未亡人,而在安德烈?艾席蒙西方式的演绎中,这个未亡人只是一个符号,超越性别和年龄,甚至不再是肉体,代表着一种精神上强烈而隐忍的深深诉求。
也许,安德烈?艾席蒙想要对我们说的正是这种强烈的隐忍,《春日序曲》也因此完成了对我们所处现实生活的本垒打。在日益泛滥的消费主义和网络环境下,在后工业时代价值重构破灭的废墟里,在水泥森林黑暗生存法则的重压下,爱情似乎早已逐渐蜕变成情爱。我们在网络和现实中突然发现,也许我们比欧美在情爱方面更加随意和功利,虽然我们在无限惶恐中永远不会承认这个问题,但在内心深处却充满愤懑和不解: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我们登月都已经50年了,我们可以建设任何浩大或精微的伟大工程,我们将自然压在身下,我们无所不能……只是当我们从每个组织中脱离,离开忙碌的工作状态,当我们从每个交际圈中暂避,逃出繁琐的家庭庸常,那个时刻却总像沾满砂糖的砒霜——我们最渴望这个时刻,却也最怕这个时刻,因为那个时刻意味着我们必须直面自己的欲望和灵魂。
《廊桥遗梦》剧照
《廊桥遗梦》剧照
我们蓦然惊醒,我们回首往事,我们一声叹息,我们悔恨交加……我们不知道原来自己是这么能忍,我们能够忍受老板的咆哮,我们能够忍受同事的奚落,我们能够忍受陌生的恶意,我们能够忍受亲情的绑架……我们还能忍受不去见那个人,也不再联系那个人,假装那个人从来都没有经过我们的生命,我们也能忍受与合适的对象以每个器官相爱,只除了心……我们相信生存大于一切,诗和远方最终都会腐化为陈年的苟且,死水微澜处有妥协怯懦的腥臭,但也有安逸舒适的芬芳,只要我们足够能忍……但总有那么一瞬间,我们会仿佛《追忆》中的马塞尔遇见那块玛德琳蛋糕,思绪好像决堤之水再也无法抑制,绵绵不绝的是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多年之后,物是人分,我们是否也会成为保罗收到的那张泛黄的老照片:
“照片上的南尼和父亲穿着泳衣,背后是大海。南尼的右臂搭在父亲肩上,另一手扶着父亲左肩。父亲叉着双臂,笑得灿烂,南尼也是,两人都像运动员般健美。那一刻我才明白,虽然父亲比南尼起码大二十岁,但在照片里他们看来如此相似,简直就像兄弟。我从来不认为父亲是俊男,然而,从这个新角度去看,他不仅是英俊而已。我花了这么多年时间才看到他们俩有多相似?!?/p>
因为,这个世界虽然从来不缺幸福的爱情,但更多时候,我们以每个器官相爱着,只除了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