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还是不跑?这,是一个问题。
『壹』
接着上回说。
这个期待荀彧出现的人,自然就是曹操。
因为他很清楚,即便没有曹丕,只要能够得到荀彧的支持,朝臣们就不会再在这件事上纠缠下去,曹植自然也就没事了。
而另一边,虽然司马懿还没想明白荀彧所谓的“忠义两全”的办法是什么,但事到如今,他也只能选择相信荀彧——或许以他的影响力,真的能让奇迹发生?
奇迹确实发生了,只不过却是上天跟司马懿开了个玩笑。
第二天,司马懿起了个大早(抑或是彻夜未眠?),思忖着荀彧到底能给他送来什么样的消息。
然而,但当他看见前来报信的,是一个身穿孝服的人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事情的发展恐怕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可是他仍未死心,挣扎着问了一句,你为何人穿孝?
来人的回答,击碎了司马懿最后的幻想。
没错,荀彧死了,留给他的只有四个字——有负所托。
有时候,挣扎,亦是徒劳。
陡然间,司马懿有点支持不住——荀彧本是他营救司马朗最后的希望,也是他最大的希望。而现在,随着荀彧逝去,这个希望也越来越渺茫,一股强烈的挫败感涌上心头,让他好生绝望。
当然了,身为一个士族子弟,从小受到的教育让他很快就回过神来——此时,并不是刨根问底的时候,而该先去祭拜他这位有实无名的“师父”。
司马懿快到荀府的时候,恰逢曹操驾临,他掂了掂随身携带的“铁证”,忍住了前去找曹操伸冤的冲动。
不一会儿,里面就传来了曹操痛哭的声音。
终于,司马懿还是没有进去,他当街长跪,跟荀彧作了最后的道别。
『贰』
回去的路上,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司马懿心头,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这个问题,就是荀彧的死因。
服药自尽?
这四个字已经来来回回在他脑子里闪现了无数遍,可他依然没有想通——昨天明明还好好的,怎么就突然死了呢,还是服药自尽?
首先,能肯定的是,他昨天离开之后,荀彧一定去找过曹操。虽然他不知道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但绝对与“司马门”一案有关。
其次,以荀彧的为人,是绝不会让曹操为难,真要他去向曹植问罪的。荀彧的目的,只是让曹丕这个嫡长子继承太子之位,而非铲除一切竞争者,他并不是一个嗜杀之人。
再者,荀彧说他会想一个忠义两全的办法,那定然是有把握才对。忠,应该是要替曹操保住曹植;义,应该是帮他救出大哥司马朗。但,真的是这样么?荀彧的心思并不是那么好琢磨的。
最后,以荀彧的身份和地位,还能够让他选择这种方式来结束自己生命的,普天之下,就只有曹操一个人了。只是,立储之事虽然兹事体大,可即便两人意见不同,也没必要闹到这步田地呀!
而且,就刚刚灵堂上曹操的举动来看,也不似作伪。毕竟,若不是当初荀彧向曹操建议“奉天子以令诸侯”,或许就没有如今的“魏王”了。
这背后,一定有什么原因是他所不知道的,到底是什么呢?
哎,想不通,真的想不通。
『叁』
生平第一次,司马懿感到如此无力——司马朗在狱中奄奄一息,曹丕翻脸无情,荀彧意外殒命,汲布虽然帮忙找来了证据,如今却毫无用处……
等等,证据?
司马懿握紧了怀中的那副画像,心想,若不是崔琰这个伪君子,事情怎会闹到如此地步,连荀令君都被牵连了进去,还因此而丧命?
不行,一定要找他讨个说法!
司马懿气冲冲地来到崔琰面前,将竹简重重地摔到他面前的案几上。但崔琰似乎并不惊讶,也不动怒,只是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句:“你来啦?!本秃孟袼浪韭碥惨匆谎?。
司马懿气势汹汹,接连问了两个问题:“你知道我要来?那你知不知道昨晚发生了什么事情?”
崔琰还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淡淡答道:“我知道?!?/p>
司马懿终于忍不住心中的怒火,质问起崔琰来:“你号称谦谦君子,竟为了一己之私颠倒是非、坑害无辜?!?/p>
然而,崔琰并没有接他的话,只是拿起竹简,告诉司马懿:“这个东西已经没有用了?!?/p>
说完,他并没有理会司马懿,继续自顾自地说到:“荀令君不在了,一个时代因而他结束了,许多人的希望也因他而结束了?!?/p>
听到“希望”和“结束”二字,司马懿怔了一下,他又想到了荀彧,想到了还在牢里的司马朗。
崔琰顿了顿,似乎是犹豫了一下,不过最终还是说出了一句十分耐人寻味的话:“我别无选择,你,也别无选择。”
只不过此刻,司马懿仍在气头上,根本无暇他顾,去体会崔琰的言下之意。
他难道不觉得奇怪,为什么崔琰看到“证据”的时候,一点情绪波动都没有,就好像他早就料到了一般?
『肆』
是夜,曹操召集了满宠、钟繇、杨修三人,让他们帮忙查看荀彧生前留下的文书,看看是否有任何疑点或违碍之处。
大王有令,不敢不从。于是乎,三人分坐,挑灯夜读。
这,难道就是古装版的加班狗的日常么?
一夜无话。
翌日清晨,熬了一夜杨修又照例随手从一堆竹简中抽出一卷,拿掉封缄之后,却不料上面赫然写着“子桓”二字!
他立马来了精神,拆开一看,果然有蹊跷,他知道,机会来了!
万分惊喜之下,他也顾不得脚酸腿麻,手忙脚乱地从地上爬了起来,一边跑一边惊呼着“大王,大王”,似乎发现了天大的秘密。
被留在原地的满宠和钟繇二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那么问题来了,杨修到底发现了什么,值得他如此大惊小怪呢?
『伍』
曹丕突然被叫进了宫中。
当他来到大殿之上,却发现曹操满脸怒气地坐在朝堂之上,手中似是拿着一封奏疏,正重重地敲着案几,发出很不耐烦的声音。而堂下,正候着昨夜清查荀彧文书的三人。
他心叫不好,难道是出了什么问题?他瞬间就想到了好几种可能性,却来不及细想。
脚下不停,径直走到大殿前面,还没行完礼,忽见曹操把手中的竹简朝自己砸了过来。他躲也不是,不躲也不是,只得硬着头皮站在那里,看着竹简飞过来。
幸好,没有被砸中,可却连几个旁观者都吓了一跳。
“逆子!”曹操咬牙切齿地蹦出两个字。
曹丕一脸懵逼,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难不成还是因为子建?
当然,曹操这时候根本没心情跟他扯,狠狠地说道:“你自己看!”
他从地上捡起竹简,从头开始看了起来。看到一半时,他忽然大惊失色——这!怎么可能?一定是有人陷害。
曹子桓这才知道,手里的这封书信,竟是有人伪造了他的笔迹,写给荀彧的。信中所写,尽是抱怨曹操废长立幼的言辞,甚至还将他比作袁绍和王莽!
这让曹操如何不生气?
我们在《谁输谁赢,谁对谁错?》里就已经分析过,曹操对“孝”是极其看重的。而且还说了,曹操动起真格来肯定不是那种似笑非笑,轻松写意的样子。
那曹操动起真格来,是什么样子?
相信你已经看到了。
此刻的曹操,真的可以说是“气都不打一处来”——两个儿子,一个刚闯了祸还关在牢里,另一个不但不帮忙还在背后搞小动作,都不是省心的东西!
他又想起了幼子曹冲,若不是……
铁证如山,曹丕百口莫辩,曹操将他褫夺衣冠,打入了大理寺牢房,还扬言要学王莽大义灭亲!
『陆』
不得不说,老司机真的是句句箴言呐。昨夜才说了句“曹丕若倒,必获大罪”, 没想到今日就应验了。
正当司马懿和张春华又准备要撒狗粮的时候,郭照带着曹丕的管家出现在了他们面前,将曹丕被下狱的事告知了司马懿。
司马懿很淡定,他料想以曹丕素来的表现,没什么可值得紧张的,估计只是一场误会罢了。而且,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给曹丕上一堂“向上管理”课,谁让他对自己那么绝呢?
送走了郭照一行人,司马防又火急火燎地赶了过来,并催问司马懿,我不是让你收拾东西赶紧走的吗,你怎么还不走???
司马懿跟没事儿人一样,还说了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能跑到哪里去呢。末了还反问了父亲一句,不先救曹丕,怎么救大哥?
司马老爹这才爆出了两个最为关键的猛料:曹丕所犯之罪乃是谋逆,而主审官却是丁仪。
听到“丁仪”二字,司马懿的脸色立刻变得煞白。
若要说曹丕是被冤枉下狱的,即便罪名是谋逆,他司马懿自问还是有办法救他出来的。毕竟只要曹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切都好说。
可现在呢?曹操竟指派丁仪主审,丁仪是何许人也?
丁仪,是曹植的属臣——西曹掾属。同时也因为曹丕的反对而未能成为曹操的乘龙快婿,所以对曹丕一直心怀怨恨。
让这样的人来主审可不是开玩笑的,司马懿并不担心曹丕会受不住皮肉之苦,而是害怕曹操真的动了杀心。
于是,他不顾父亲阻拦,头也不回地就跑了出去。
他应该是去找人了,可是,荀彧都已经不在了,他还能去找谁呢?
咱们下回再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