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北京七级大风,下班后更显得冷,每个人都戴着帽子缩着脖子脚步匆匆,我从上地铁就想念小区楼下那家面馆热气腾腾的骨汤拉面,一到站脚下不停地直奔而去。
当我终于把一碗香喷喷热乎乎的面捧在手上,感觉一天的劳累都消散了,换成满满的幸福感。
面店不大不小,非常干净,环境很温馨,这个时间段的客人大多是下了班的年轻人,大家都各自低头看手机,店里很安静。
就在我全心全意享受拉面的美味时,突然爆出一声巨大的吼叫:“我操你大爷!”这一声京骂惊得店里所有人抬起头,大家茫然四顾,最后把目光齐齐落在门口的一对母子身上。那对母子和我之间隔了一桌,母亲把孩子挤在墙壁和自己之间,可能孩子把面条弄散了,气得母亲大骂。
“服务员,把宝宝椅拿来!我操你奶奶的,吃个饭你都不会吃??!”母亲还在大声骂孩子。服务员小跑着把宝宝椅送来了,母亲一把抱起孩子非常粗鲁地往宝宝椅里塞,孩子的腿伸着,她蛮横地把孩子的腿蜷起来塞到宝宝椅里,嘴里还骂骂咧咧:“妈的,坐好!你自己吃,我看你会不会吃!”
她塞孩子的动作太粗鲁,隔壁桌的女孩不由得伸出手虚扶,同时劝:“慢点,慢点?!蹦悄盖装蚜撑す粗敝钡乜醋懦錾嗳暗呐ⅲ骸霸趺戳耍吭趺戳耍 彼庖蛔?,我看清了她的面容,眉头紧皱,满脸铁红,双目圆瞪,眼神非常凶狠。女孩说:“我没别的意思,我是担心别伤着孩子?!蹦悄盖装胃呱っ欧浅G坑驳鼗亓艘痪洌骸安恍枰?!”
人都是有回避本能的,遇到危险的、丑陋的、尴尬的、棘手的事情,会本能低头回避,在那母亲“不需要”三个字还没落地的时候,我已不受控制地低下头不看了,同时余光瞥见其他人也纷纷低下头不再关注。如此凶神恶煞、不识好歹的女人,谁都不想再多花一秒钟时间在她身上吧。
隔壁桌“多管闲事”的女孩看样子是和男友来吃饭的,被那蛮横母亲呛了一下后,筷子一摔,脸拉得老长。男友说了声“走吧”,起身搂着她走了。估计接下来少不得背后咒骂那母亲,以解女友心头之恨。
从头到尾,我都没有听见被骂孩子一点声音,出于好奇我又看了看他们。我更震惊了,那是个男孩,看样子也就两岁,我家孩子两岁半,所以对判断这么大孩子的年龄我甚至可以精确到月份。那孩子此时老老实实地坐在宝宝椅里,面前放一大碗面条,孩子吃力地拿着筷子往嘴里扒。没有孩子的人可能不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自己使用勺子吃饭已经了不起,女娃三岁左右可以自己使用筷子,男娃四岁之前都很难自己用筷子。那女人竟然让两岁的孩子自己用筷子,而且还是吃面条,怎么可能干干净净吃下去。
果然,孩子又把面条挑到了桌子上,对面翘着二郎腿自己呼啦呼啦吃面的妈妈啪的一下把孩子的筷子打掉:“笨死你算了!饭都不会吃!”孩子木然地看了她一眼,愣了半天,然后两只小手捧起巨大的碗,小心翼翼地用喝的方式吃面条。
我没有看错,孩子的眼神不是茫然,不是恐惧,不是惊慌,不是疑惑,就是木然,黑漆的双眼里没有一点情绪波动,很明显已经习以为常了。
你仔细看过孩子的眼睛吗,那是清澈的,剔透的,没有一点杂质,所有情绪一览无遗。有人说,孩子初初来到这个世界,所见都是陌生和新鲜,所以眼神必是清澈和本真的,也有人说,孩子不会说话,只能用眼睛和肢体语言来表达需求,所以眼睛必须极其清澈,大人一眼就能看懂他想要什么。我一直特别喜欢看我家宝宝的眼睛,真的是两汪清澈见底的泉眼,宝宝的情绪就像泉面的涟漪,层层荡开,传递到我心里。当他高兴时,眼睛先笑;当他疼痛时,眼睛先哭;每次带他去新的地方玩,他的眼里写满了“这是什么啊”。
自从做了母亲后,我特别看不了拐卖儿童、孩子坠楼等关于孩子受伤害的新闻,电脑或手机里会弹出这样的新闻条目,我是绝不敢打开看的。所以看到一个两岁的孩子拥有如此木然的眼神,我心里疼得受不了。
一个崭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骨骼柔软,四肢无力,口不能言,视物不清,连抬头翻身都不会,连吃喝拉撒都不能控制,该有多惶恐,多无助。而孕育了他的母亲,是将他带到这个陌生世界的人,也是他在这个世界唯一认识的人,无论疼他爱他还是嫌弃他,都只能仰她鼻息,承受所有她给予的。直到十岁之前,父亲和母亲都是孩子的全部,身为父亲或母亲,如果你骂孩子,就是全世界都骂他,如果你打他,就是全世界都抛弃他。
这如同把全身瘫痪的我们扔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只能接触到一两个熟悉的人,我们的吃穿、拉撒甚至是否活着,全要仰仗他们。他们喜欢我们,我们会跟着高兴,他们要是讨厌我们,我们会惶恐地讨好他们,努力改正自己,让自己变成他们喜欢的样子。如果他们一再冲我们发脾气,我们会不知所措,终日惶恐,害怕他们不要我们了。所以当面店的蛮横母亲把儿子的筷子打掉,儿子会楞了半天后,用两只小手把巨大的碗捧起来喝面条,呆愣的时候他小小的内心在急速运转吧,这已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讨好母亲的方式了吧。
这个孩子想必会早早成熟,早于其他孩子学会自己吃饭、穿衣、睡觉、骑车等自理手段,但他的性格、价值观能否成熟或健全却不敢说。育儿专家说,孩子六岁之前有着惊人的吸收能力,他会像扫描仪一样将所见万物全盘吸收,不一定理解,但都能记住,这些都是日后形成他心理素养、性格、价值观的重要素材。这也就是为什么童年的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一生的。
这个孩子长大后大概会是这样两种人吧,要么内向、敏感、自卑、多疑,妈妈的暴戾让他长期处于惶恐中,潜意识里用沉默承受的方法讨好母亲,不敢敞开心扉和外界接触,不敢表达自己;要么暴躁、易怒、自卑、不懂得心疼人,妈妈的暴戾让他“皮了”“木了”,不再沉默承受,而是以牙还牙,把妈妈的暴戾悉数继承下来。不管是哪种,自卑和不安全感几乎是一定的。
心理学大师卡尔荣格说过,一个人终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就已形成的性格。这个孩子如果持续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将无法逆转地深刻体验这句话。这是那个母亲的悲哀,也是我这个目击者的悲哀,可是我没有任何办法。
朱德庸说,多想回到童年,抱一抱小时候的自己。我想现在就去抱一抱那个孩子,可是我不能,我也不敢,我终此一生都要努力克服来自童年时代的懦弱。
我走出面店的时候,那个母亲对着手机语音聊天,可能聊高兴了,哈哈大笑,同时伸出手顺了顺孩子的头发。孩子可能是喝面汤饱了,也可能感受到母亲的爱意,张着嘴“啊、啊”地吐出几个音节,好像是“喝奶奶”。
他还那么小,话都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