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7日,农历正月十八,星期一,小雨 年味
关于年味,现在说起来,肯定感觉没有以前的年味浓。
记忆中,小时候的年味比较浓。
大概那时候家里也不富裕,一进入腊月,祖母就要忙着阴“阴米”、熬红薯糖、粉炒蚕豆、炒花生达苞(玉米)米化子、包糖果子等,为过年准备小孩子的零食。这些零食一是给小孩子们在过年的时候“丰富”嘴巴。
二是再配上买回来的一些点心如果子、焦切等,用来招待来拜年的亲戚,称之为摆上果盘碟子。
进入腊月下半个月,则家里要准备蒸包子、炸油条、打豆腐、磨糯米粉做汤圆等等,这是为过年的食物准备的。
再接近年尾一点,则要清扫庭院、打堂屋厨房灰尘,趁着大好天气洗晒被褥;还要请裁缝师傅到家给全家人做一套新衣服。
到腊月二十七八,则要写对联了。家里没有人写的,还要去请别人字写得好的去写;还有就是把家里的腊货该蒸的蒸,卤的卤;有富裕的人家还要做卷切,也就是蟠龙菜。这个工艺虽然简单,但也比较讲究,哪道工序弄得不好,就做得不好,切了夹不起来。所以一般人家嫌麻烦,也就不做;花点钱买一点回来。
到过年最后几天,集市上也是比较热闹的,都是办年货的人们。比如买红纸准备写对联,买门神年画,或者其他一些年货。
把这些都准备好了。弟兄多的人家,则先从最小的兄弟开始,一家一家地开始团年,吃团年饭;有的人家从腊月28就开始了。
在这准备过年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忌讳要注意。比如,说打扫庭院打堂屋厨房灰尘,不要放在腊月24。因为这天是老鼠嫁姑娘,你闹它一天,它闹你一年。在腊月23是过小年,这天要敬灶神。因为说这天是灶神上天汇报工作,所以要把他敬一下,让他在王皇大帝面前说这家的好话。
全家人在一起团年吃团年饭是最大的一件事,家家都要做的,无论是穷家,还是富家。一般团年饭在中午吃。吃团年饭,一般要蒸个格子,里面是白菜为底,上面是猪肉和排骨。除此之外,还要炒上十几个菜。一般先吃菜,等菜吃得差不多时,再端上蒸笼格子上来,以示全家团圆。
吃之前,家里的老人,还要在神柜上点上灯或者蜡烛,让它亮着,还要摆上3个小酒杯斟上酒,摆三碗饭,从团年的桌上一样挑一点菜,放在一个碗里,也摆在上面。这是在敬祖宗。在神柜下面还要烧一点纸钱给回来团年的祖宗们带走。
吃好团年饭后,把这些摆在神柜上的三碗饭分别分给家里的猪牛鸡等吃掉,以示人团年了,家里的牲畜也要分享一下团年的饭菜。
除夕团完年后,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比如全家人要洗澡洗头洗衣服等,换上新衣服,以迎接新年。
记得小时候,吃完团年饭后,若是晴天,父亲还带上我们兄弟们去田里挑点猪菜,以留备过年几天给猪吃;免得过年几天上田里去弄菜。
关于过年的事情还可回忆许多。此时也不想记了。
总体上说来,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过年的氛围不如以前浓厚了。
我想这是一个感觉问题吧。以前物质生活相对贫乏,所以对物质的期望值要高,人们也就用心关注了;现在要什么有什么,也不需要去关注了。所以大家就有年味淡的这个感觉了。
不过,我认为,现在的年味最浓的应该是亲情,是亲人团聚和相聚。一年上头,大家都在忙碌,没有过多地去关注身边的亲人,也没有时间去思考亲情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
而过年,则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一个全家人团聚的机会。此时,亲人相见相聚,是难得的一次“过年”。
我想,关于年味的浓与不浓,是亲情的重与不重。但愿年味浓,亲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