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幼时小学因为频繁转学,以及语言不通(彼时普通话并不普及,所以换一个城市很容易沟通障碍),曾一度觉得与同学们格格不入。幸好当时因表哥搬家于是家中收到一堆闲置书籍,从此一入书门深似海。
最初只能看懂理解其中的《小学生天地》、各类作文书以及郑渊洁的《童话大王》、《舒克与贝塔》等,而后开始囫囵吞枣般的看完四大名著、《老舍文集》、《鲁迅文集》甚至余秋雨的散文《文化苦旅》等。
《茶馆》、《骆驼祥子》、《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文章因为有人物有故事情节性对于不过10来岁的我来说可能更有吸引力。而散文类型的《文化苦旅》,记忆中给我的感受大概就是两个词语“荒凉”与“痛惜”,“荒凉”在于书中所描绘的满天黄沙的寂寥,历史遗迹的残垣断壁,并“痛惜”于历史文物的忽视埋没与摧毁。
而后初中时代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本书是童喜喜的《嘭嘭嘭》,记得当时《楚天都市报》其中整整有一版都是用来介绍推荐这本书。
“爱虽然会让心痛但爱也是人类所拥有的最伟大的力量?!?br>
你看,这就是阅读的力量。哪怕多少年后,想起它当时带给我的触动依然觉得自己会随书中的人物难过哭泣。
初中时学校旁边有很多读书社,大概就是二十块办一张卡,然后每次借书按一天一毛钱一本书的租金收费。那会因家离学校比较远,自己与校友在学校外面合租,于是有大把的自由时光用来看书。
修真类《诛仙》、《飘邈之旅》大概04年出版没多久时我就已经开始阅读;侦探类如《福尔摩斯》、《名侦探柯南》等;言情类那会比较火的类似于《那小子真帅》、《轻舞飞扬》、《一杯热奶茶的等待》(此书一出,感觉大街小巷都是奶茶店)以及《烈火如歌》等。看书之杂现在想想自己也觉得挺神奇。
而后发现学校附近的三个读书社都没什么书可以看时,于是攒钱(好长一段时间都是吃5毛钱的北京方便面度日)到市图书馆办了年卡。记忆中04年那会年卡好像100多(这笔钱对于初中时代的我简直是天文数字),每次借书大概只能借2本,超过规定期限才会收费。
从此爱上文学类一发不可收拾:《呼啸山庄》、《简 爱》、《红与黑》、高尔基三部曲《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以及《傲慢与偏见》、《飘》、《鲁滨逊漂流记》等等世界文学。
虽然现在很多书内容情节都已经记不清,但每每想起彼时的自己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来回几公里的借书时光总是令人感慨动容。
记得知乎上有个回答:
“小的时候我吃过很多东西,其中的大部分我已记不清是什么,但我知道,他们已经成为了我现在的骨和肉,”
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二、写字的意义是什么?
初中那会因为同学之间互相借阅书籍,一来二往就与隔壁班级同样是书迷的一位女生相知相识,遗憾的是初中毕业后就断了联系。依稀记得她的名字是李亚琴又或者是肖亚琴。每每想起她时心中总是感动与祝福。
记得初三那年飘雪的平安夜,那时通讯并不发达,她在我租住的楼房下等我,她自己也无法确定我究竟会不会回来或者什么时候回来。她在飘雪的寒夜里等待,仅仅只为了送我一个寓意平安的苹果。
她是一个胖乎乎带着眼镜的女生,母亲早丧,父亲经营一家小水果店独自拉扯她长大。
我想单亲家庭的孩子总是比旁人要过得辛苦些,因为母爱的缺失,旁人异样的指点,甚至可能还有来自于同学们若有若无的孤立排挤,以及父亲不善言辞的情感关怀上的疏忽。
这样的生活环境下也许会有怨恨妒忌埋怨等等负面消极的情绪,然而恰恰相反,印象中的她不看书时总是笑得很爽朗,而看书时又专注得迷人。似乎她的生活除了书就是笑。
她酷爱写字,各种练习册上,试卷试题空白处总有她的一些奇思妙想的随记。在闹书荒时我会央求她把她写的文字借我阅读,也是她鼓励我试着把自己的所感所受通过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或许这就是文字的魅力,你可以在自己所写的故事里寄托情感从而得到些许慰藉。文字不仅能记录情感也能给予温暖。
它可以是一种想象,你可以在自己的文字里抟塑捏造出任意的人或事物,你可以在自己所创造的世界里肆意天马行空的想象;
它可以是一种文化或是精神的载体,你可以借由笔下的文字去批判现实的某一现象或是传播真善美;
它可以是一种纪念,你可以通过文字来记录某个美好的瞬间或是对某些人某些事物的思念与追忆。也许,写字不会让你成为名利双收的作家,可能也不会有人阅读,甚至不会被认可理解。
但是你何不妨将写字仅作为一个与自己对话的过程,如一种日记、周记、随笔甚至简单到寥寥数语的批注都是极好的。你可以在文字里抒发情感、剖析自我、感悟人生。毕竟时光会流逝,感受会淡化消散,但文字却可以留存永久。
三、旅行的意义又何在?
阅读可以让你走得更远,而亲身经历更是对自我的一次次洗涤净化。
因为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我才能站在莫高窟前感受历史的流动,感受沉重的叹息在耳边的风声中忽远忽近,感受厚重的文化气息侵袭在每次扬起的沙砾里。
因为安妮宝贝(现已改名为庆山)的《莲花》,我才有足够的力量克服一切坚持到了西藏。譬如在海拔4300的邦达突发强烈不适的高原反应,譬如在西藏出租车上因为粗心遗忘了后备箱的行李,又譬如自己仅凭一身孤勇却敢独自前往语言不通的尼泊尔。
因为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我才会二进内蒙古阿拉善盟,欣赏过浩瀚星空下寂寥无边的沙漠,感受过刺激的沙漠越野。吃过满嘴苦涩的黄沙,却也有过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畅快淋漓。
要知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其实私以为读书、写字与旅行不过是一个完美循环的过程。
阅读给你制造出一个想象一个框架,旅行途中的所见所闻带来的切身体会是在慢慢填充那些空白,而文字让这些记忆可以愈久弥新,甚至也许每次读来都会有不一样体会感受。
如果你不曾亲身攀登过一座山峰,又如何能切身体会书中所描写的艰难险峻?
如果你不曾亲眼见过大海,又如何能理解书中所描绘的波涛汹涌?
如果你不曾立身于漫天黄沙里,又如何能感受它的荒凉寂寥?
如果你不曾看过西藏路上朝圣藏民们脸上的虔诚,又如何会懂信仰的力量?
如果你不走出眼前的生活,又如何得知自己的渺小无知?
如果你对当时的所感所受毫无记录,那么待到感觉渐渐消散时你又该如何攥紧曾带给你的震撼与感动的瞬间?
如果……
我想,如果人生没有阅读、写字以及旅行,那么与行尸走肉又有何区别?
祝愿你们也祝愿自己:都能静心阅读,用心写字,享受旅行,感受人生的多姿多彩。
? ? ? ? ? ? ? ? ? ? ? ? ? ? ? ? ? ? ? ? ? ? ?by:梦哒哒biu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