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街上随处可见颜色各异的自行车,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共享单车,手机一扫,一两毛钱便可以骑走一辆,随开随停,方便快捷。
可是那些年的自行车不是这个样子。
小时候家里只有一辆二八的自行车,是母亲结婚时的陪嫁,上海凤凰牌。母亲说在当时那可是很耀眼的嫁妆,姥爷心疼母亲嫁给贫寒的父亲,结婚时给了母亲最好的陪嫁。那辆车可算是全家最重要的出行工具。父母骑了很多年,我和弟弟都是在它的车背上长大的,父亲去城里工作,来回十几公里的路也都是靠着它,有时父亲会在车后座上放一个箩筐,用它驮上百斤的货物。那时候农村很多人家里都会有这么一辆堪称功臣的自行车。父亲很是爱护它,经常给他上油,闲暇时还会用布仔细地擦拭,尤其是走过泥泞地之后,肯定要用水把它清洗一番,在物质尚不富裕的那个年代,也许这辆自行车就是父亲心中的宝马。
父亲会骑车载着我们,却很少让我们去碰它。到了我该学骑车的年纪,为了怕我把他的车子摔坏。父亲在车子后座装上一根横木,倒下时可以支撑,不会摔到人,当然也不会摔坏车。父亲特意让我在秋天学骑车。因为秋天割完水稻,家家户户都把稻草捆成小捆,搭成人字形树在胡同的两侧。刚学骑车子的我们穿行在这样的道路上,一旦摔倒了会摔在软软的稻草上,这些因地制宜的土办法保护了我们自己,也?;ち顺底印?/p>
学会了骑自行车,我和几个小伙伴就偷偷地趁大人不骑车的时候,把各家的自行车骑出来。因为腿不够长,骑车的姿势自然是很不雅观的。有的脚插在大梁下面,有的腿跨在大梁上,即使是屁股坐在车坐上的,每蹬一步,要用力去够脚蹬子,身体也扭得厉害,像马戏团里的狗熊骑车一般。但是我们却很快乐,呼朋引伴地骑着大大的车子穿梭在树林里,田野间,吹着口哨,肆意快乐。虽然有时摔跤了,回家免不了一阵数落,那数落里既有对我们的心疼,也有对车子的心疼。
那时候一辆自行车是全家共用的,格外珍惜。
后来,条件略好些,我也拥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那时我已经十一岁,而现在的孩子三四岁就有了自己的小小自行车。那辆自行车其实是父亲拼装的。有一天,父亲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两辆都不能骑的破旧自行车,他很兴奋地鼓捣了一晚上,帮我组装成了一辆可以骑的自行车,说实话并不好看,骑起来有时会吱嘎吱嘎地响,还是有横梁的。但这是属于我自己的自行车,我再也不用偷骑那辆够不着的二八自行车了,我还是满心欢喜的。这辆组装的自行车伴随了我从五年级到初中毕业四年的时光。不过,青春期的少年已经懂得了要面子,那吱嘎吱嘎的声音多多少少带给我一些自卑。
上大学时,我终于用自己勤工俭学的钱给自己买了一辆八成新的二手自行车,通身漆黑,样子并不好看,因为师兄师姐们说样子不好看的自行车才不会有贼惦记着。不过这辆自行车真的是很好骑,没有吱嘎吱嘎的声音,没有横梁,是一辆真正属于女孩子骑的自行车。幸亏有了这辆自行车,使我转遍了校园的角角落落,也使得再远的课都没有迟到过。我很珍惜这辆自行车,为了锁住它还买了两把锁。但它还是被贼惦记上了。那天在图书馆出来,我人生中第一辆自己购买的自行车只剩下了一个车轮,因为那两把锁太结实了,那个贼估计没有耐心打开。望着那个车轮我心疼不已,心里暗自诅咒着那个贼,不知道他偷了我一半自行车要来干什么。那把钥匙我留到现在。后来,我就再没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了,不是买不起,而是好像不那么需要了。
家里经济宽裕了,父母已经换上了电瓶车,我们年轻人买了汽车,自行车不再是出行的必需品。曾经家家当作宝贝的自行车成了可有可无的物件,甚至很多人家里根本就找不到自行车了。
第一次骑公共自行车是十二年前在杭州。杭州除了厚重的历史和美丽的风景外,还拥有着包容和创新的理念。公共自行车便是共享单车的雏形。市政统一设置了很多换乘点,骑车人可以在不同的换车点借还。车子是红色的,有车筐,办一张卡既可以随刷随骑,方便快捷。骑着单车穿行在杨柳拂堤的苏堤白堤上,赏西湖,观孤山,这是何等浪漫惬意的事,怎能不吸引异乡客人。我便是被吸引的异乡客之一,花了两百块钱押金办了一张公共自行车卡,至今卡还在,车子似乎没有再骑过。
一六年,在街上看到几个女孩骑着一种漂亮的车子,车子看起来很重,车轮也不是平时充气的那种车胎,整个车子以暗红色和银色配色,很有质感,在车流中让人眼前一亮。后来知道那就是最早的摩拜单车。摩拜不断地更新换代,共享单车吸引了很多骑车人,也吸引了很多投资人。对骑车人来说它解决了公共交通短途接驳的棘手问题,对投资人来说它是极大的商机。于是街头共享单车的颜色丰富了起来,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宛若一道彩虹,架起了人们出行的最后几公里。不管商家几度浮沉,共享单车确实是便利了我们的生活。
虽然现在我家里没有一辆自行车,但我却时时都能骑到自行车。从全家共用一辆自行车,到如今的社会共享单车,小小的自行车见证了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理念的创新。我怀念那些与自行车有关的往事,我也感恩这个了不起的时代。
齐帆齐第4期28天写作成长营(4)篇,2013字,累计579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