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我在人民日报推荐100本书的读书学习栏选的一本书,从一开始读这本书,我就知道我选对了。
书的开始,作者就开门见山地告诉读者:“这是一本为阅读的人,或是想要阅读的人而写的书。说得更具体一点,这本书是为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b>
而作者对“阅读的人”是这样解释的:
“那些今天仍然习惯于从书写文字中汲取大量资讯,以增进对世界了解的人,就和过去历史上每一个深有教养、智慧的人别无一致?!?/b>
每次读到这段文字,我都深深地被作者折服。这样说,真的能让每一个看到它的读者更加坚定继续读书的想法,另外,这个马屁拍的真的挺让人受用的!
现代社会我们有非常多的获取资讯的方式:手机、电脑、电视、收音机......读书这件事还像以前那么必要吗?或者换种方式说:为什么在这个时代通过书本阅读依然重要?
这也是我曾经思索过的问题,但是我没能给出合理的答案,就像专家说长时间观看短视频会降低人的智商,降低人的理解能力一样,我只知道结论,无法清晰的指出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这本书的作者在第一章就给出了我以上几个问题的答案,表明了读书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现代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换句话说,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
会发生这个现象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所提到的这些媒体,经过太精心的设计,使得思想形同没有需要了(虽然只是表象如此)。如何将知识分子的态度与观点包装起来,是当今最有才智的人在做得最活跃的事业之一。
电视观众,手机电脑用户、杂志读者等所面对的是一种复杂的组成———从独创的华丽辞藻到经过审慎挑选的资料与统计———目的都在让人不需要面对困难或努力,就很容易整理出“自己”的思绪。
但是这些精美包装的资讯效率太高了,让观众、用户或读者根本用不着自己做结论。相反,他们直接将包装过后的观点装进自己的脑海中,就像录影机愿意接受录影带一样自然。他只需要按一个“倒带”的按钮,就能找到他所需要的适当言论。他根本不用思考就能表现得宜。
在看完这段话之后,我很清楚地明白了短视频对人的危害——思想上的危害, 我也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读书的过程没人替我们总结主旨,没有人替我们下结论,我们必须自己思考,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意思,和作者达成共识。
02
作者指出阅读的目的有三种:获得资讯而读、求得理解而读、娱乐消遣而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讲的是:为增加理解力而读——求得理解
求得理解而读:一个人试着读某样他一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这个东西的水平就是比阅读的人高上一截,这个作者想表达的东西能增进读者的理解力。简单来说,就是从比我们“更高杆”的人身上学习。
在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起了高中我读的那些故事会、读者文摘、知音······那所有的书籍原来读了只是获得消遣和资讯罢了`(*>﹏<*)′,没学到啥东西。
回过头来再讲,要做到书中提到的——求得理解而读,最基本的就是主动地去阅读。
一般来讲,比起充满主动地写和说,读与听好像完全是被动的事。(虽然严格来说,不可能存在完全被动阅读这回事)
写作者及演说家起码要花费一点儿力气,听众或读者却什么也不必做。听众和读者被当做一种沟通接收器,“接受”对方卖力地在“给予”、“发送”的讯息。
书中的作者通过对比棒球比赛中“投球手”、“球”和“接球手”这三者非常巧妙地阐述了主动阅读的读者与作者及作者写的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就好像是投球手,作者写作的书籍中发出的讯息是球本身,而读者就像是接球手一样,必须主动去迎合飞来的球,才能够把它牢牢接住。
这个比喻真的非常生动形象,而且十分贴切,只是读完,我就完全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我为作者深入浅出的功底感到敬佩。
为了能够做到主动地、求得理解的阅读,我们必须还得用自我要求型的方式阅读。
简单来说,我们必须尽量不依靠外在的力量帮助我们阅读(别人的教导、工具书、导师解析、阅读鉴赏、一切能够给我们提供帮助的人或物),一切都靠自己去思考、去运用自己的想象力理解。
就我自身而言,如果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后面或者中间有注释和解析,我总是忍不住读完书的内容就马上看那些别人的解析和鉴赏。
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读完一本书却无法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这本书的内容,原因就是出在我吸收的是别人的理解,我并没有自己深入思考过 ,我没有自己的理解,我成为一个“录影带“。
03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
1、第一层——基础阅读: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简单点说,就是九年义务教育应该掌握的阅读技巧。
2、第二层——检视阅读:
a、有系统的粗读或略读:在看书前,先仔细地观察这本书??纯词榈氖槊?,有序就先看序;研究一下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如果书后有索引,先了解一下;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找几个和主题相关的篇章看看;最后一步,把书打开,东翻翻西翻翻,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一遍。
b、粗浅的阅读:从头到尾的快速读一遍,遇到不懂得字句跳过去,这样我们就能大概的了解一本书了。
在这里作者谈到了速读这种读书方法——所有的速读只是基础阅读的一些指导,依然是基础阅读的层面
3、第三层——分析阅读,也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中重点讲述的阅读层次。
a:给一本书分类
b:第一阶段:叙述整本书的大意,为一本书拟大纲的技巧,发现作者的意图
? ? 第二阶段:找出关键句、找出主旨、找出论述、找出解答
? ? 第三阶段:判断作者的论点是否正确。判断作者论述的完整性
c:公正地评断一本书
d:赞同或反对作者
e:? 运用辅助工具帮助自己阅读(有些书需要查相关资料和背景)
事实上,我只是大概的讲了这五点,还有分析阅读的十五个规则我就不赘述了。
在看完这本书关于分析阅读的内容后,我不仅产生一种:读书怎么这么难???要是按照这种方式阅读,我一年能读几本书?。?/p>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作者告诉了我答案:在几百万册的书中,只有万分之一的书值得做一次分析阅读—— 一次,就可以放回书架了。
在分析阅读这个层次,运用所有的阅读规则读一本书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平时的阅读能运用其中的几种规则就已经能够带来很多收获,增加理解了。当然,运用的规则越多,收获越大。
读到这里,我心里松了一口气,原来不必每本书都这样。一本好书,才值得这样做。
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就同一个主题同时阅读几本书
a:第一个步骤:找出相关的章节
b:第二个步骤: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c:第三个步骤:厘清问题
d:第四个步骤:界定议题
e:第五个步骤:分析讨论
由于篇幅已经太长,我就不再更加细分。
作者讲的阅读的四个层次是高层次兼容低层次的,也就是说,最后的第四层次主题阅读,必须运用到前三个层次一些阅读规则。
上面已经讲了,主题阅读是就一个主题同时阅读几本书,也就是每一本书都要运用到前三个层次的一些阅读规则。
读到这里,我已经很难想象标准的运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的主题阅读的规则,做一次主题阅读要花多长时间了······
04
除了介绍阅读的四个层次以及如何运用它们的规则之外,书的作者还介绍了怎么运用分析阅读这种方式阅读其他不同读物的方法。例如小说、想象文学、诗、哲学······
书的后面还推荐了建议阅读的书目,在作者眼里,这些书超出大多数的水平——超出许多。这些作品是每个人都应该特别去研读的书,这些书是真正伟大的作品,任何人去荒岛,都应该带这些书一起去。
书单很长,我感觉这一辈子都读不完······作者又开始安慰我了——不必读完所有书才算完成挑战,只要觉得自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时常举例来论证他表达出的观点,其中,涉及到最多的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蒙田这三位。
我记得很清楚地书中的一句话:”全部西方哲学,不过是柏拉图的注脚“。我看的抖音中的罗翔老师说的最多的也是柏拉图的《理想国》,这让我对柏拉图的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必须要读一读了。
阅读完这本书,不仅仅是让我知道如何阅读一本书(对这本书最好的概括就是他的书名,真的是个有心的作者),更是让我坚定了坚持读书的想法。
整本书让我真正了解到关于阅读的艺术,读这本书是如此的美妙让人沉醉,获得知识,增长理解力这种深层次的快乐是以前我玩游戏获得胜利的那种快乐所无法比拟的。
强烈推荐大家读一读这本书,它是值得做一次分析阅读的书。它是一本有关阅读永不褪色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