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省亲之后,似乎灯节没过瘾,特地又隔空组织了一次灯谜会?;啬克怠爸频泼占终哂铩保得髡庑┑泼?,都有谶语的意味。
贾母的灯谜:
猴子身轻站树梢。?? 打一果名。
谜底是荔枝。谐音“立枝”。
贾母文化不高,但身份贵重,这谜面虽简单,但有位高权重的气派,又叫人有“登高必跌重”的联想,也暗示着贾家日后会有树倒猢狲散的一天。
贾政的灯谜是: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
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打一用物。
谜底是砚台。
这谜语,很合贾政“爱读书”的特征,也合乎他为人端方正派,不多言的人设,这大概也是他对自己的形象设计??梢运?,这是今晚唯一不带不祥征兆的诗谜。贾政作为封建文人,对诗谶的说法,格外敏感,所以今晚的诗谜谶语需要由他来感知和悲叹。
贾环的灯谜是:
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
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
谜底是枕头和兽头。
今晚出谜的人里,贾环最年幼。他能参与,本身就值得鼓励,就算写得不好,也该给个参与奖。
可元春命令太监带话来直接批评,说:“三爷说的这个不通,娘娘也没猜,叫我带回问三爷是个什么?!苯峁爸谌丝戳?,大发一笑”。
元春那样一个谨慎周到的精细人却这样做,摆明是给贾环没脸。其实这诗谜也不过是孩子气、市井气一些,元春自己猜不到,就说人家“不通”,实际还是大房子女欺负排挤庶出子女。
后来,元妃给家人送端午节礼,荣国府里所有与元春有血缘关系的人中,只有贾环和贾琏没有礼物。贾琏毕竟已成人,且娶妻做官,没有礼物也说得过去,可是未成年的、作为元春同父异母弟弟的贾环,过节也得不到姐姐的祝福,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可见“贤孝才德”的元春,并不是那么无条件尊老爱幼的。她的爱心是有利益方面考虑的。
说回贾环这个诗谜,大哥和二哥------贾政家里只有两个少爷,哥哥是宝玉,弟弟是贾环。
清代作家彭养鸥在《黑籍冤魂》中写道:“顶冠束带,居然官宦人家,谁敢说他是个绣花枕头,外面绣得五色灿烂,里面却包着一包稻草?”描述了枕头外表华丽内在空虚的特点。枕头是丝缎绣花的,里边是麸皮。所以绣花枕头常用来比喻表面光鲜但缺乏实际能力的人。
联想到宝玉出场时的《西江月》: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这枕头显然就是用来讽刺宝玉的。
中国宫殿式建筑的房顶构造,包括五条脊和六种兽头。五脊指的是正脊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有龙吻(鸱吻),四条垂脊上排列着五个蹲兽,统称“五脊六兽”。
“六兽”具体指:狻猊、斗牛、獬豸、凤、狎鱼。这些兽头大多是两只角的,具有祈福吉祥、装饰美观和?;そㄖ娜毓δ埽糯ㄖ窘峁?,以兽镇脊,避火消灾,防止雨水渗漏。
枕头没啥实际能力,被宝贝一样安置在舒服的床上帐内。兽头功能更多,却被安装在屋顶经受风吹雨打。这两样东西的待遇,颇像是宝玉和贾环兄弟俩在荣府的现状。
宝玉因为是嫡出,外貌和性格也讨喜,因而更得贾母宠爱,人人趋奉,而贾环就差得远了,所以他极不平衡,借此机会写诗谜发泄一二。他讽刺宝玉华而不实,暗示自己日后才是真正能给贾家光耀门楣的子弟,却被元春看透他的小人之志,批他“不通”。
元春的灯谜是: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打一玩物。
谜底是爆竹。但笔笔都是在写元春自己。这灯谜打的是一个玩物,元春的一生,也就是个光鲜的玩物。
过年的爆竹都是包装鲜艳亮丽,看去华贵又喜庆,宛如封妃后的元春。
放爆竹的风俗是为了辟邪,赶走年兽,所以说“能使妖魔胆尽摧”。这其实也是元春的另一面。多年步步惊心的宫廷生活,把闺中弱女打造成心思缜密杀伐决断的贤德妃。一将功成万骨枯,从宫中小女史到“榴花开处照宫闱”的炙手可热,元春的势力和心机已经今非昔比。雷霆般的气势,令人惶恐的威权,这一切,构成了她的“喜荣华正好”。
可惜荣华太短暂,爆竹巨响之后,就成了炮灰。这也是元春的宿命,为了家族荣华的延续而牺牲个人幸福,自以为取得了巨大成功,最终却在政治斗争中猝然离世。死在了“望家乡路远山高”的地方。
后来的元宵夜,凤姐讲笑话,一群人抬着个房子大的炮仗要去放,上万的人跟着瞧,本打算惊天动地一把,却没等放就散了,这是元春的结局,也是贾家的结局。
迎春灯谜: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 只为阴阳数不通。?? 打一用物。
谜底是算盘。
天运是天数,人功是人做的事。因为算盘珠子需要人手拨动,所以这样比喻。算盘珠分上下排,好像天地阴阳的分别。
迎春喜欢下棋,写诗又写个算盘,感觉她是个理科生的思维。她在文科方面不擅长,猜谜语、行酒令,都会出糗,而且情商也不高,懦弱无能、言语迟慢。所以长辈们都不太疼她,她在姊妹中没啥存在感,连宝玉也觉得她可有可无,仆人也敢欺负她。
在别人看来,迎春是习惯呆在舒适圈,不懂得争取权益,可是她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道理她都懂(“理不穷”),可惜命不好,“有功无运也难逢”。
她是十二钗中世俗欲望最低的一个,如果她生在一个人际环境单纯的小户人家,又能嫁个忠厚老实的丈夫,她也可以平安幸福度过一生。可惜她身处竞争激烈复杂的豪门公府,“恨不得我吃了你你吃了我”的环境。所以她感到身边的人和事,都叫她疲于应付,“镇日纷纷乱”。她的结论是,各人运数不同,如同阴阳一样差距悬殊。而阴阳,在算术上是奇偶数,在人事上,又有男女夫妻的内涵,这里暗示迎春是死于她的不幸婚姻。如太虚幻境判词所说,嫁给“中山狼”,一年就被折磨死了。
探春的灯谜是: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打一玩物。
谜底是风筝。
这个灯谜非常通俗好猜。风筝通常是春天放,因为春天多风,所以“清明妆点最堪宜”。古代放风筝,最后都要剪断风筝线,作为一种祈福,叫“放晦气”。于是“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探春的生日在三月初三,就是放风筝的时节。书里所有涉及风筝的情节,都与探春有关。太虚环境的册子上,写探春那页就画了二人放风筝,判词是“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柳絮诗社之后,大家集体放风筝,探春的凤凰风筝又是主角。
探春曾感叹:
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一番道理。
想来风筝也是她最喜欢的玩具,因为她渴望像风筝一样远走高飞。最终,她应该也是在清明时节,被迫远嫁异国,永别故土亲人。
惜春的灯谜是: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打一玩物。
谜底是海灯。
海灯,是供佛的长明油灯,是照明用具,也是佛案前的一种供器。佛经记载,在佛塔、佛像、经卷前燃灯,能护大功德;又因灯可破暗为明,故佛经中常将佛法与智慧比喻为灯,喻以智慧照破愚痴。
彻夜长明的灯,一种是渔船夜里打鱼用,另一种是供佛的。渔民常唱的是采莲菱歌,“不听菱歌听佛经”,其实是提示猜谜者,这是长明灯,但不是渔民用的那种。乐府诗中菱歌莲曲多描述男欢女爱,这句诗表明惜春对世俗情爱并无兴趣,一心向佛。
投身佛门,断绝人世享乐,在俗人看来有如沉入黑海,而修行者却得以悟道。释迦牟尼又叫“大光明王”。《六祖坛经-决疑品》里说: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
佛教认为人人自带佛性,觉悟了就能成佛。显然,惜春笃信此道。
惜春喜欢跟小尼姑智能一起玩,还说要跟她一起做尼姑,最终结局也是出家为尼,“缁衣乞食”,独卧青灯古佛旁。
下一首灯谜,谜底是更香:
朝罢谁携两袖烟? 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打一用物。
这诗的作者是有争议的,因为第二十二回本身结尾就不齐全。庚辰本和俄藏本两个版本都没有结尾。戚序本、蒙府本、舒序本,都有结尾,将“更香谜”归属于宝钗所作。而甲辰本删除了惜春的谜语,将“更香谜”修改后归属于黛玉,并增补了宝玉的“镜谜”和宝钗的“竹夫人谜”。程高本以甲辰本的结尾文字为底本,同时又合并了戚序本结尾处的部分文字。
程高本被学术界公认为赝品,在糅合两种不同类型文字时,处理过于粗糙,存在自相矛盾的情况。关于戚序本和甲辰本两种版本的结尾文字真伪,学术界存在较大分歧。红学家梅节认为甲辰本的结尾部分文字当是曹雪芹所作,而张爱玲、郑无极则认为戚序本的结尾文字为真。周汝昌和蔡义江则认为这两种类型的结尾文字都是他人的代笔文字。在此,仅说说我个人看法。
有人说,以更香诗的悲切风格,更像黛玉口吻,其实是没有深读细品。这诗明显是宝钗的风格。
宝钗最爱的诗人是“诗圣”杜甫。
《庄子-天下》说:“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内圣”是作者的人格理想,“外王”是作者的政治理想, “内圣”是“外王”的前提和基础,“外王”是“内圣”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靶藜骸弊匀荒堋爸稳恕?,“治人”必先“修己”。
《孟子·万章下》云:“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鬃又郊蟪??!笨杉寮胰衔?,时,是圣人最高境界。宝钗安分随时,审时度势,相时而动,为心善,有原则,但行善手段却灵活多变毫不拘泥,在不同情境下总能作出最妥帖的选择。因此,被曹公定义为一个“时”字。
曹公又以花王牡丹喻宝钗风骨,“除了她,别人原不配作牡丹”??杉?,在曹公心中,宝钗已达到了内圣外王的境界。现实主义,忧国忧民的杜甫,与宝钗的沉慧恰相吻合。
“丛菊两开他日泪”、“红绽雨肥梅”等杜甫名句,常被宝钗谈及。《曲江对雨》是宝钗特别喜欢的一首杜诗,“水荇牵风翠带长”这句,在书中被宝钗多次引用,甚至在酒令中脱口而出。这句是杜甫哀叹杨妃之死、盛唐衰落,是很凄艳的句子。 “荇”字谐音“恨”字,“荇长”谐音“恨长”??杉︻我埠芟不镀嗤竦奈淖?,也能写出“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这种哀愁的诗句。
此诗第一句,就是由杜甫的《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化出来的: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朝罢香烟携满袖,改写成,朝罢谁携两袖烟。去掉了”香“字,暗示谜底跟熏香有关。古人用香,要么是读书或抚琴时点一根,要么用来熏香衣服床帐,既然“琴边衾里总无缘”,那就只能是更香了。
古代没有钟表,就在香上标出刻度,根据燃点后的香的长短,来计算时间。点这种香,并不是为了取悦和陪伴主人的。
“琴边衾里”可解读为夫妻间的亲密,通过夜晚的共寝与白天的弹琴描绘出两人的和谐与快乐,这句也说明,宝钗婚后生活有名无实,从未与宝玉双宿双飞过。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鸡人是宫廷司晨报晓的卫士。晓筹,指的是早晨的计时时刻,更香作为计时工具使用,无需添加香料。这句是明显的宝钗风格,如后边宝钗咏白海棠:“自携手瓮灌苔盆”。
宝钗做事喜欢亲力亲为,她生病时,依然坚持描花样子,新买的丫鬟香菱不用伺候,由她出去玩。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这句是形容更香被火烧以计时的用法。也是暗示了宝钗后来与宝玉分离,日日煎熬思虑的心境??春蟊咚吹摹兑渚铡?,也是这个风格: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最后一句: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将前文的悲戚感转化成了一种淡定和坚强,这是典型的宝钗口吻了。一如她后来写的“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这种看淡一切、接纳命运的态度,正如脂批说的“虽离别亦能自安”。
而黛玉诗里常见是绝望悲壮的“追问命运”的口吻:“何处有香丘?”,“葬侬知是谁”,“偕谁老”,“为底迟”……与宝钗风格大不相同,懂诗的人,应该都能区分出来。
显然,这更香诗,绝对是宝钗的作品了。
宝玉的诗谜是:
南面而坐,北面而朝。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打一用物。
这个诗谜的水平,显然不如前五首,按说宝玉不该写出如此浅显的诗来,但妙在谜底是镜子。这算是抓住了宝玉这个人物的精髓。宝玉喜欢镜子,屋里有大镜子,随身还要携带小镜子,还要了紫鹃的菱花镜,写的诗词里也常出现镜子。
镜子的隐喻就是虚幻,像而不是?!逗炻ッ巍酚置斗缭卤?,说明此书也有镜子警世人、正衣冠的作用。神瑛侍者的瑛,就是像玉的美石。宝玉戴的通灵玉,其实是一块石头。这些都是假的宝玉。宝玉一生都沉湎于美好皮囊色相的享乐,其实都是镜花水月、过眼烟云。荣府上下对他寄托的无限期望,最终也都成了虚幻。如果《红楼梦》里一定要有人吟咏一下镜子,那么宝玉确实是个极恰当的人选。
下一个诗谜的谜底是竹夫人: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
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 打一用物。
竹夫人是民间夏日取凉用具,长约1米,是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物,中空,四周有竹编网眼,热天躺着,竹夫人可抱着或搁脚,根据“弄堂穿风”的原理,供人取凉。
有眼无珠腹内空,是形容竹夫人的外形(也可以理解为,讽刺宝玉没文化不识货,所以看不上宝钗),从荷花出水到梧桐叶落,是使用竹夫人的季节。作为一个诗谜,非常浅显好猜,。
但这不像宝钗做的灯谜,事实上,它能出现在这里,也绝非曹公原笔原意。
首先,此诗措辞粗俗浅陋如俚语山歌,与前几首比较,相去甚远,完全不符合宝钗应有的文字水平。这诗放在这里给贾政看,使得后文香菱说“ 姑娘的学问,连咱们姨老爷常时还夸的呢”,这话就成了天大的笑话。
其次,未婚大家闺秀公开示众的诗文里,竟有“恩爱夫妻”这等字样,叫人瞠目结舌。连香菱跟小戏子们斗草嬉戏,被说“想夫妻”,还要恼羞成怒,宝钗小姐倒要公然写成诗谜来供大家品评猜测,完全颠覆了宝钗稳重娴雅的人设。
再次,谜底是床上用品。在这种场合,也只有贾环那种委琐的未成年小少爷,才可能口无遮拦,出个“枕头”谜语??銮?,婚俗中是把竹夫人作为男性象征,是最具阳气之物,也是传宗接代的神圣之物,如果是云儿那样的妓女,出这种香艳淫俗的诗谜倒是情有可原。宝钗怎么可能在姨妈家的宴会上,出这种诗谜给大家猜呢?
有读者认为,单就内容来说,竹夫人跟扇子一样,属于过季就抛弃的东西,可以暗示宝玉虽娶宝钗为妻,但不久就出家了,夫妻缘浅,也算符合谶语的要求。但是,谶语也要符合人设和情节才行。
稍有诗词修养的人,都该看出此诗不适合作为宝钗作品出现,否则,贾政就不该悲叹“小小年纪作此等言语,更觉不祥??蠢唇苑歉J僦??!倍怯Ω寐难岫瘢胱拧靶∫套釉趺瓷苏饷锤霾恢叩难就?!”
总之,出现在《红楼梦》里的每首诗词,都该在其位、有其该有的样子和作用??吹枚?,才能得其趣,看不懂,就如猪八戒吃人参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