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马上就要过去,新的一年又要开始,培训人又要做23年的培训规划了,可以根据去年的情况再抄一回,也可以烧脑想想,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规划,解决真正的问题。
回顾22年的培训项目,我发现去年规划时并没有把事情想清楚,拍着脑袋硬着头皮稀里糊涂做了一些项目,这种情况大家心知肚明。
说好听是是随机应变,实际上可能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培训预算培训人说了不算。本着不虚度光阴的精神,想想怎么样才能做的更好呢?
1、上接战略,下接绩效,有的接吗?
这句话好像是用友大学校长田俊国说的,听了好多年?;笆敲幻?,培训的目的还是服务于公司的战略目标,提升绩效表现。
但在把口号变成可执行的动作,却各有各的不幸。比如,有些公司没有战略规划,一直以来要么躺赢,要么躺平,稀里糊涂的经营着。
有些公司会有战略目标,比如先挣他100个亿,怎么挣?就把数字拆分,A事业部50,B事业部30,C事业部20,一到年底完成不了,就归因于目标太高,或经济形势不好。
以我中小公司的工作经历,战略这个东西还是比较虚,没有清晰的实现路径,不太清楚关键任务是什么,接到培训规划这边就越走越偏了。
正确的做法肯定是推动战略制定,促使战略的细化解码,变成可以使用的作战地图。我不得不承认,我目前没那个认知和推动能力。
既然接不上战略,我们退求其次,下接绩效,寻找绩效差。
2、绩效评估的依据是什么?
每当我拿着绩效结果去访谈培训需求时,经常会陷入僵局,当事人并不认同绩效结果。这也不能怪做绩效评估的同学,毕竟在很多公司,这也不是他能评估的。
绩效目标和结果经常是由当事人和其领导制定和评定,中间经过哪些暗箱操作(任人唯亲、排除异己等)也不得而知,当然我更倾向于只是由于无知,毕竟大家也没学过绩效管理、绩效反馈之类的专业知识。
客观上,知识工作者,不是直接面对客户的员工,绩效不好评估,有太多干扰的相关因素。
听过字节跳动的做法,360°大评估,会涉及服务对象、协同的伙伴、领导及隔代领导一大票人,做群众评估,而且不能凭感觉,评估要有理有据,透明公开。
其中要耗费的时间很多公司就办不到,加上开放的文化,很多家族企业更是望尘莫及。
经历过一些比较好做法,借助外部机构,用测评工具,对比行业基模,找出绩效差距,当然也需要进行沟通和校准。
3、培训需求到底来自谁?
这个问题不假思索,会回答是学员呀,以学员为中心。但真的是这样么?往下再问一个问题,谁决定了学员干什么?是学员部门领导。那听学员部门领导的?
可能也不行,部门领导的领导可能跟他想的也不一样,老板又和大领导想的不一样,培训的领导又和其他领导想的不一样。
而且说实话,病人是不知道自己得什么病,病人工作很忙,没时间自学成才,去成为医生。
这个过程需要专业的需求调研,需求分析,达成需求共识,形成“我们”的培训目标。
此外,培训规划还要结合业务、管理的节奏,和营销节假日(如:金九银十,五一十一)和管理节点(年终总结、人才盘点、夏季招聘等)相匹配。
总的来说培训规划有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1、培训什么,解决什么问题,组织、业务、人才?
2、什么时间培训,任务开始前、开始后、还是进行中?
3、怎么培训效果好,线上还是线下、内生还是外采、集中式是碎片式?
4、谁判定你培训的成败,老板、业务领导、培训部门领导?
5、哪些条件限制了培训的落地,课程讲师、学习平台、培训团队、培训管理机制?
如果是你写年度培训规划,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