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银四”最敏感的求职季来了,HR作为企业和求职者之间的桥梁,经常会听到求职者特别是优秀人才的困惑——心有一匹野马,哪里才是我的草原?这种困惑在互联网圈尤甚,创业公司多,家家都是热门概念,都叫着钱多人好速来,心动,却又不知如何选择。
对于这个利人利己的问题,总结经验+认真思考,在我仅有的认知维度上做些许分享,如有启发,实属荣幸,如有异议,渴盼赐教。
个人投资职业生涯,其谨慎程度应比资本投资企业更甚,每一次选择都影响着人生的方向与质量,而时间是个不回头的情人。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
一家公司是否具有发展潜力,首先取决于自身。
一、战略定位:
1、所属行业:朝阳?夕阳?
互联网公司一定不会夕阳吗?并不是。都说互联网已经到了下半场,其意思是形势已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变,就是我们常说的“互联网+”。相较于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的经验、资源、市场、渠道等具有巨大的价值,也符合国家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旋律?;チ际跤惴河τ茫皇堑吒?,而是创新,要用技术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而非仅局限于做引流、营销等产业链末端的事情。
所以,有这几个问题可供参考。
这家公司面对的是产业or消费者?(当然并非说消费互联网一定没有机会,只是它的阶段已过了“人口红利期”,而产业互联网发展正兴,在此比较的是概率而非绝对值)
它服务于哪个产业?致力于解决什么痛点,如何提升产业效能?
如果它帮助的本身就是夕阳产业,那么技术如何牛叉也没有用。比如,它致力于振兴胶卷、功能手机等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东西;它要解决的痛点并非行业最痛之处,比如对房地产业的主要贡献不在于清库存等。
解决什么痛点?分享一个个人经验的观察角度——公司的愿景和使命是什么?能清晰简洁概括,一眼就看得懂的,说明战略思考清晰,借此可分析是否有广阔的市场应用空间(只是基础,想不代表能做到,能做到也不代表市场就认可,后文会有分析)。
2、所属行业地位:上游?中游?下游?
优选上游并具龙头潜质的公司,同时提防产品本身可替代性风险。
以人工智能为例,我们通常说的人工智能,主要指这四大技术: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其产业链分为芯片层(上游)、数据层(新兴上游)、技术层(中游)和应用层(下游)。我们看到,现在大部分人工智能公司处于技术和应用层的范围,依靠技术提供一些行业解决方案,在此风口上,他们有很好的发展机会,但相比而言,致力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芯片与数据公司,尚是一片蓝海,未来发展可观,非常值得加入。
二、技术与产品:
这个维度比较好把握,从公司网站、新闻报道、面试交谈中很容易获知(注意分辨事实与观点)。大概思路是:
有成型的产品并已被市场检验合格甚至溢价>有成型的产品正应用于市场待完成检验闭环(或先有市场正在开发产品)>有开发成熟产品所需的资源(技术、资金、团队等)正在开发产品>仅有一个Idea正在组建团队……
三、资金与直接资源:
关注公司的背景,是否有金主?是否有自家良田(市?。?/b>
钱不是决定公司成败的核心因素,但没有钱也会慢会谨慎很多,市场上不缺技术人才,谁最快实现谁有先手优势,钱对于公司来说是好东西。
曾遇到过一家公司,本身有产业资本做后盾支持,开发的产品上线到自身系统使用,实现成本最小化的快速迭代,对于抢占先机帮助巨大。有技术没市场的公司太多了,技术宅并不能改变世界,只有市场买单才是王道。
警惕,我看到有些专题推荐“知名VC投资的企业名单”,告诉你这些企业是优先的跳槽选择。在我个人看来,单看这一个维度是远远不够的。要知道VC投资尤其是早期恨不得舍9保1就行,有可能你眼里的“独角兽”只是资本布局中的一颗子,而追热点种盆栽把风险转移给接盘侠也是大家都懂的招,再者,低调着的闷声发大财的公司也不少,这个维度可以参考,但最好全盘多考虑考虑。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除了“打铁还靠自身硬”之外,企业的发展前景与外部环境也是密切相关。
首先是政策,国家、区域、行业是否鼓励,有否限制?有些公司严重生存在宽松政策的温室中,甚至是打政策的擦边球,但凡收紧就缺氧了,这样的企业不足谈长远发展。
外部竞争对手如何?关注直接竞品及可替代品。先手的机会永远大于破局,阻力更小,更易实现目标。
市场是否买单?梦想再好,转化不了源源现金,那就是个梦。市场买单说明已初步探索出盈利模式,市场愿溢价则更理想。
HR的帮助与价值
叨叨完了对公司前景判断的思考,也简单从HR角度延展下,搞定/将搞定产品和市场后的组织,将面临着怎样的需求。
探索出初步商业模式的企业,意味着开始经历从1到10的企业发展阶段。此时,公司具备高速发展潜力,和一定的现金流压力。在组织功能上,需要支撑运营,为公司带来规模化效益的机会,并提高公司抗风险的能力。
这个阶段,要经历人员扩张期,HR的招聘能力需要强大,快速满足业务所需人才需求,并同步进行最优配置,保障人力资源满足产出的同时,合理分配编制。有远见的组织开始同步建设组织能力,使组织拥有共享心智(认知与文化的统一)、建立胜任力模型和领导力品质、制定绩效标准(不一定量化细节,但需界定产出标准并追踪落实)、提升组织治理能力如流程、角色/分工、政策制度与沟通机制等,使组织保有生命力并兼具灵活性,以便适应随时的变革需求。
Whatever,先抬头看路,再努力拉车。祝愿大家都有好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