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采访政治家很容易,采访企业家很难,采访匠人更是难上加难。对此,老刘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日本是一个重声誉、重品质的社会,任何一个污点或做错的一件事,都可能导致“没朋友”。因此,做事先做人是日本社会的一大行为准则和道德要求。
加之,很多企业家本身就是匠人(职人),“一生只做一件事”既是个人的追求,同时也成了企业法人准则。
第二,如果企业家和匠人把自己当成一位艺人,到处表演或展示自己的私生活、技术,那么,总有一部分人会成为你的“粉”,也总有一部分人成为你的“敌”。
纠缠于“敌粉”之间,企业家会疏于企业的管理,对于匠人会失去那份专注。
第三,言多必失是日本许多企业家、匠人铭记的教义。也正因为如此,采访企业家很难,采访匠人更是难上加难。
因为他们认为,你不是学者和评论家,你没有立场说三道四。你最多只能表示某种程度的忧虑。而对于他们擅长的领域,他们更是心存敬畏,终其一生都在求索。
所以,日本成功的企业家与匠人,总是给人许多谜。你看到的只是企业家兢兢业业经营企业的一面,你很难看到他的私生活、政治立场和观点。
而对于匠人,你看到的只是其工坊内的身影和其精致的作品,而不是各大媒体和卖场的买家秀。究其原因,他们的隐世之道便是“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做人准则。
相比而言,一般来讲,缺什么才宣传什么。我国近年来从高层到民间,最常提的是两种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匠人精神。
这两种精神看似不同,但都有其相通之处,即都需要长期专注地干同一件事,在熟能生巧的基础上,才能有新的思维注入进来(创新),才能生产出最高品质的产品来(匠人)。
对于为什么缺乏?不同专家给出过不同的答案,诸如教育体制问题、社会竞争意识问题、国民性问题等等。
这些不能说不对,但忽略了一个基础问题:能否长期干一件事,是能否诞生和传承匠人精神的关键一步。
想想这个道理:如果你隔一段换一个工作,还没熟悉呢就又换了,没时间投入进去仔细琢磨、研究,熟练都谈不上,创新更无从谈起,所谓匠人就更是没边的事了。
中国人缺乏匠人精神,跟不能持续做一个工作,有很大关系。
那么中国人究竟有多爱跳槽呢?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领英(LinkedIn)在2014年发布了《中国职场人士跳槽报告》,称中国职场人士的跳槽频率显著高于美国。
报告数据显示大部分国人不到一年半就准备要跳槽,这样的浮躁心态,基本也就与所谓匠人精神无缘了。
作为对比,美国人在一个公司的平均工作时间是56个月,超过四年半。而日本人呢?事实是,大部分人日本,工作一辈子都不会跳槽,干一份工作直到退休。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日本人不想通过跳槽来涨工资,过上更好的生活,追求更大的分度目标吗?
这就要说到日本奇特的雇佣制度了,即被称为日本企业雇佣制度的“三大支柱”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内工会。
终身雇佣制,顾名思义,就是你不主动辞职,公司不会把你开除,能在这家公司干上一辈子。
所以,日本匠人或职人精神的维持,不是只靠精神,光靠精神委实不能持久,而是从民间到政府,在诸多方面的努力。
总而言之,总归对日本传统的高度重视与由衷的尊重,才有延续不断的日本匠人传统。扩大来说,日本的职人概念,只要有一技之长,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职人。
所以,今天日本各行各业,都敬业乐群,连扫厕所都有高度专业的“职人”精神,更不用说平时一般服务业服务的体贴细腻,如何的稀松平常。
因此,这样的日本社会,同时亦是一个人尽其才,尊重多样化,重视技能技术,真正行行出状元的社会。
刘哥胡(壶)论
大隐隐于市,在日本许多企业家和职人以艺留名以质求利,真正的把自己的追求当作一生的事业去做。
日本的职人精神实际上是既传统又现代,乃是日本自发地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维度与象征。
?END?
本期关键词:匠人、匠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