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可以被多大的代价替代,你就值多少钱。
打工的薪酬如此,自己创业,投资人决定给你投多少钱,也是如此。无论你是打工还是创业,你值多少钱,都只取决于替代你的那个代价是多少。
这个有点儿残酷的真相,你看得清么?
【不可替代性】这个词最近很火,但是很少有人能明确定义。
表层解读不可替代性,由三种核心优势定义,分别是“技术碾压” “跨界碾压”、“认知格局碾压”。
这三个层级的不可替代性,也是逐级碾压,越往后,越难以被替代。
老路:【不可替代性】这个词最近很火,但是很少有人能明确定义,老路今天就尝试定义这个词。
不可替代性,由三种核心优势定义,分别是“技术碾压” “跨界碾压”、“认知格局碾压”。
三个维度:技术、跨界、认知格局,原来不可替代性也需要升级打怪。那这套秘籍的第一层,技术型,是说专业性要非常强,要有一技之长是吗?
阿里巴巴有个传说中的人物,花名叫“多隆”,就是鹿鼎记里面被周星驰整的团团转的那个多隆。从2000年加入阿里巴巴以来,他就只做一件事儿:敲代码,解决问题。即使目前他在阿里的层级已经是P11(高级管理),多隆依然坚持在一线写代码。
在阿里,工程师多隆就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被称之为阿里的“扫地僧”。淘宝的第一行代码,就是他敲下的。阿里的工程师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问题,找多隆”。
多隆的不可替代性,就是他的技术碾压。技术碾压很好理解,在一个专业的领域,以五年十年为人生刻度,专注进去,成为专家,别人不会的,你会,别人解决不了的,你能解决。
但是,在技术优势这里,有三个常见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叫做“付出就有回报”:就是我们在商学课第一季的76课讲过的“一万小时定律”。这个概念,坏就坏在这个名字上了??凑飧雒?,很人多会以为,任何事儿,只要专注进去一万个小时,就一定能成为大师。
其实这个概念,最早是《异类》这本书中提出来的,当时的说法就很清楚:“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蹦憧?,人家说了,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换句话说,想成为大师,至少需要一万小时,不是只要投入一万小时,就一定能成为大师。
第二个误区,叫做“天赋是一种能力”:打造自身的技术优势,最难的,不是后期的坚持,而是早期的自我洞见。洞见什么?洞见自身的天赋。
洞见天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因为天赋是隐性的。有一个关于天赋的误区,认为天赋是一种能力,实际上,天赋是一种潜力。天赋不是你做的最好的那个事儿,是你学1个小时,等于别人学10个小时的那件事儿。
第三个误区,叫做:“-----------天赋就只有能力天赋”:老路初入职场,我就发现自己在销售方面缺乏天赋。我自己反思,按道理说销售需要的能力,我都有?。焊怂祷安烩鸢。闾枨?、客户思维、销售技巧,这些我都不差啊。后来我想明白了,我就少了一件事儿,意愿。所以,除了能力天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叫做意愿天赋。
判断一件事儿,你有没有意愿天赋,老路这里说一个词儿叫做“心流--mental flow”你会特别容易进入到这种“心流”的状态吗?什么意思?举个例子,女生逛街、男生打游戏。这就是典型的心流状态,就是你做一件事情以后,一看时间,五个小时已经过去了,一眨眼时间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