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三大天才皆死于水,此三人者,各可代表一千年之中国文艺史——第一千年为屈原,第二千年为李白,第三千年为王国维。
1927年6月2日,王国维在颐和园纵身跳入昆明湖,中国最后一个传统士大夫苍老而悲凉的背影,在一汪碧蓝如玉的湖水中,渐渐的沉没、消失,永不再现,却也牢牢定格。
王国维先生在《〈红楼梦〉评论》中明确地表示过,自杀不是真正的解脱?!逗炻ッ巍分械慕馔阎馈按嬗诔鍪溃淮嬗谧陨薄?,在他看来,《红楼梦》中,最后真正解脱的只有三个人——贾宝玉、贾惜春、紫鹃。
不赞同以自杀求解脱的他,最终却还是走上了这一条路,让人在扼腕叹息之际,又多了些许思考。
1877年12月3日,也就是清光绪三年,王国维出生于浙江海宁。王家是一个书香门弟,家学渊源深厚,其父王乃誉博学多才,在诗词文赋、书画篆刻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唯一遗憾的是,王国维的母亲在他三四岁时便去世了,他后来说自己“体素羸弱,性复忧郁”,也与此有关。
少年时代的王国维不喜欢科举那一套,却对《汉书》等历史著作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两次到杭州参加乡试,都没有考中。
1894年甲午战争以后,王国维来到上海,为《时务报》当书记校对,并且用业余时间入了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因扇面上一首咏史诗得到罗振玉的赏识,此后王国维终生依庇于罗。
1906年年,王国维随罗振玉来到北京,任学部图书馆编译,这时的他对康德、尼采哲学颇有兴趣,尤其是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思想对他触动很大。
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一种痛苦,一个人所感受的痛苦与自己生存意志的深度成正比。意志就是生活的欲望。所以悲观主义哲学认为,生命因意志而存在,对人生的终极理解就是求得一种解脱。
“人生之问题,日往复于吾前”,叔本华的哲学理念和他的人生感悟不谋而合,于是他日日思考,忧虑的都是人生的终极问题。
他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与此同时,他还在西方伦理学、心理学、逻辑学、教育学等方面颇多建树,他自称这一时期为“兼通世界之学术”之“独学”时期。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王国维随罗振玉侨居日本期间,王国维又“尽弃前学、专治经史”,他研究甲古文,又以古文字学为基础,研究古史,从古器物到古代书册、服装、建筑,所涉甚广,在戏曲研究方面亦有重大的突破,所著《宋元戏曲考》,被誉之为“戏曲史研究上一部带有总结性的巨著”。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美学和文学思想家,他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和他学术上辉煌的成就相比,他最有名的那本《人间词话》看上去更像是正餐之余的“甜点”,可偏偏是这“甜点”却被无数文艺青年和人生导师奉为圭臬,尤其是“三境界”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蛞刮鞣绲虮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p>
王国维用这句话来说明,做学问成大事业者,只有登高望远才能找到自己的目标,只有耐得住孤独寂寞,才能学有所成。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出自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p>
王国维用“伊”字指代理想和追求,意思是说成功不是轻而易举,必须坚定不移,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就算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这句出自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p>
这句的意思是说,当我们反复追寻控究,不懈努力奋斗而无所收获,正当困惑之际,豁然贯通,产生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
“三境界”原本只是对诗词美学上的探讨,却也和人生的道理不谋而合。
佛家也有人生三重境界之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p>
境与境同,妙在同工。
最初,我们用最本真的面貌去看待生活,看山生豪情,观水辨清浊;
渐渐的,当我们越知越多,越走越远,却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在世俗的尘埃中,看山感萧瑟,观水觉凉??;
终有一天,累了,倦了,停下前行的脚步,忽然有了一种洞察世事后的返璞归真,这时候,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明月。这时候,看山又是山,只是偶尔会有山洪暴发,泥石坠落;看水仍是水,只是偶尔风起云涌,泥沙涣起。
这便是解脱。
人生总是在这三重境界中挣扎,时而看山是山,时而看山不是山,时而又看山还是山;时而“衣带渐宽终不悔”,时而“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时而又“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道出“三重境界”的王国维最终没能真正解脱,选择了一种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梁启超在悼词中说:“许多伟大的人物有时以自杀表现他的勇气??鬃铀担骸唤灯渲荆蝗杵渖?,伯夷叔齐欤!’伯夷叔齐的志气,就是王静安先生的志气!王的自杀,完全代表中国学者‘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精神。”
大师已逝,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