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不上学了,天天在家打游戏,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观测这样的孩子,他们的生命状态低迷。我们可以把学生跟麦苗拿来做一个对比,想象在校园里有一群群的学生,麦田里有成片成片的麦苗,在本质上,同样作为生命体,校园里的学生和麦田里的麦苗没有本质的区别。
如果麦苗蔫头耷脑的,无精打采,处在毫无生机的状态,停止了生长,有经验的老农知道麦苗生长受影响了,生命处在阻滞状态,需要找到原因,精心呵护麦苗,帮助麦苗完成生长的过程,才能有好的收成。再愚笨的庄稼人都知道,麦苗生命状态受到影响了,肯定是哪出问题了,是土壤不好?是遭虫害了?是没有施肥?还是浇水不够?老农会根据麦苗的特点,麦苗的需要,帮助这些麦苗,而不会根据自己想象的东西去做。如果自己不懂,会去找专家帮忙。
但是,学生同样作为生命体存在,生命成长被阻滞了,我们看学生的视角,跟看麦苗就不一样了。对待麦苗,不用多高的背景知识就可以轻而易举做到的事情,一到人身上就变了,如果有人对着麦苗说:“你怎么不生长了呢?你每天蔫头耷脑的,该干的事不干,我给你施肥浇水,为你付出那么多,你对得起我们吗?我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在你身上,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呢?人家都抽穗了,你咋不抓紧呢?你太让我失望了”,这个人肯定会被当精神病。
在英国,从达尔文进化学说继承发展过来的一批思想家,像格雷,在他们眼里,人的生命状态和麦苗的生命状态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人如果遇到跟麦苗相似的问题,人就会被这样对待,“我为你做了那么多,我容易吗?你该上学的时间,你不去上学,马上要高考了,不好好学习,还来得及吗?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对得起谁???”当我们对生命状态低迷的学生这么说的时候,跟对着麦苗说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没有人因此进精神病院,因为我们都打着一个好听的名义在做这件事,就是在“教育”。
我们在种麦苗,甚至养猪、养羊的时候,必须按照生命生长规律来,但是当“教育”这个词放到人身上时,就不按科学规律来了。
庄稼人帮助麦苗从低迷状态进入生机勃勃的状态,称之为生命状态的位移。
人其实也是一样的,当一个孩子休学在家,不敢见人,在家玩游戏,或者在大街上瞎混,当一个孩子处在低迷状态的时候,他不再往上生长了,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帮助他们进行生命状态的位移。
我对这个事的理解磕磕碰碰,对于生命状态产生位移。我一开始对这个不理解,认为想办法让孩子从家里进入学校就可以了,这是很简单的事。从家到学校有那么难吗?到学校教室里打开课本就可以了,你基础知识都拉下来,你开始学啊。当我这么想的时候,我就是个精神病,因为事情远不是这么简单。这么想的时候,是盯着他的肉体状态,我们先是希望他的身体状态产生位移,然后就是跟他讲道理,希望他能明白,上学对他有多重要,怎么做才是对的,我们渴望他产生心智状态的位移。
结合马斯洛的理论,人有安全感的需求,当一个人安全感不够的时候,在第三个层面,社会需求就无法形成新的激励。这些需求是描述什么状态呢?这里提出一个概念,叫“心灵状态”。我后来观察到很多孩子慢慢产生转变,从低迷状态进入成长状态,是三个状态同时产生位移,即“心灵状态”,“心智状态”,“身体状态”需要同步发生位移,把这三个状态统称为“生命状态”,我们真正帮助孩子走出家门,只对他的“心智状态”讲道理,只逼着他的身体从家庭到学校是没有意义的,他在学校待不住。
古罗马天主教思想家奥古斯丁对后人有一个伟大的贡献,叫“三位一体”。我们认识一个生命呆在所谓的“舒适区”,认识一个孩子状态的时候,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心灵状态、心智状态和身体状态三位一体,这三者同属于一个人的生命状态。
人在心灵层面,它是一种感觉,由意义感、安全感和价值感组成,就是一个人在跟环境互动过程中获得的感觉。比如一个意义感缺失的人,做任何事都觉得没有意义,学习有什么意义呢?考大学有什么意义呢?人是寻求意义的生物,如果人做事找不到意义,他就不做了。意义感、安全感和价值感,来源都跟妈妈之间的涵容关系有关联,从小取悦不了妈妈的孩子,意义感就弱;家庭经常发生战争,关系不稳定,孩子每天需要对父母察言观色,小时候在妈妈身边呆的时间少,这样的孩子安全感就弱;父母对孩子要求高,孩子取悦不了妈妈,孩子借由取悦妈妈来认识自己,能取悦说明自己有价值,否则就没有价值,这三块构成了人的心灵状态。
我们得检索一下,有些孩子意义感弱,有些孩子安全感差,有些孩子自我价值感很低。这三个合在一起指的是“心灵状态”。孩子在心智层面知道自己需要上学,也能明白跟学习之间的逻辑状态,如果“心灵状态”跟“心智状态”不同步,知道也没用。
譬如,很多孩子知道自己学不好数学,不是学习这块料,需要在心智层面需要扩大他的背景知识,改变孩子的思维方法,改变孩子看问题的角度,让孩子在认知层面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这是心智状态的改变。
身体状态反应肉体的工作能力,当孩子处在低迷状态的时候,我会建议他们动起来,通过运动、健身,来激活肉体。
我在陪伴休学孩子的过程中,慢慢意识到,需要让三种状态同步改变才能真正改变。父母的改变,家庭环境的改变是心灵状态改变的核心来源。心智状态改变,可以通过人生导师,通过某种方式扩大背景知识,改变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包括做心理疏导等。改变身体状态最好的方式就是运动。
这三种状态同步改变,才能实现一个孩子生命状态真正的位移。
去年有个孩子来做辅导,他属于身体状态、心智状态、心灵状态不同步,他什么都知道,也看了很多书,他找了那么多专家,没有一个人能帮助他,孩子很绝望。他知道自己需要好好学习,可就是做不到,严重的自责和自我否定。我首先让他认识到这是怎么回事,然后建议他从三个方面来改变自己的状态,通过运动激活身体状态,掌握好生活节奏。通过跟他的爸妈聊天,爸妈改善夫妻关系,改善家庭氛围,来帮助他意义感、安全感、价值感的改变。后来孩子走出来了,有了明显的变化。
这是生命状态的位移,他来找我,我无非是在心智层面给做一个梳理,在经验层面告诉他要激活身体,然后告诉他怎么在环境中塑造自己的感觉,别人代替不了,需要自己去感受,同时需要爸妈配合。
这是我们对待休学孩子的原则,孩子成长的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