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天早上有一位医生猝死了,在一所于我们这边来说很好的医院里,还未来得及下夜班,就与世长辞了。一时反应最快的便是“朋友圈”——满屏的“逝者安息”之类。而发表者或是转发者,又大多拘泥于从医者自己,有些人似乎表现出更多的是“事不关己”的模样。在他们眼中,此类的事件,无非只是一则新闻,一则报道,除了打打牙祭,消磨些许所谓的“无聊”的时光外,似乎别无他用。安泰的很呐,那些孱头们。
打开微博,又见这件事的报道,令人宽慰的是,很多人还是愿意将同情献于这位已辞世的医生和他悲痛的家人,为何是已逝才会同情呢?因为中国的医生,自古便有些“不入流”的意思,如今在电视剧或者电影倒也多见:对于从医者,向来是不用客气的。古时的王侯将相稍有杂症需医时,便会说:“倘若你医不了,便杀了你”,如今的国产电视剧中的领导也说道:“你要是医不好,你就去喂马”云云??蠢矗搜壑械摹耙健笔峭秸械摹拔堪哺尽崩嗨啤闳梦揖醯盟?,那你就活得安生,你若是让我稍感不快,那就去死或者做回你的奴隶去吧!那并非显贵的平民百姓对于此又是否好些?并不。现实生活中,面对活生生的医生,也大有面红耳赤和大打出手的人物,他们的心理,却尚可以揣摩,一、老子是来消费的,你一个从事服务行业的,就得伺候好老子;二、老子打你就打你了,你敢跟我还一下手试试,让你丢了工作带赔钱!所以,这类事情,与身份什么的倒是无关,说白了,这是他娘老子教的。所以,有些事,无论身份地位如何,国民对此却是强烈的一致“对外”。这次的事也尚不例外,总会有异样的发声让人觉得刺耳:
这是我截的两张评论,我不知这二位,尤其后一位是否中了谁人的毒,抑或是被医术摧残过,以至于发出这样的声音。后来,本着先生“不以最坏的恶意,来向中国人”的态度,姑且认为这样的人,只是为了发声而发声,为博眼球做些自认为“可爱”的动作,跳于梁上搔首弄姿罢了。其余的,便也不敢再往下想了。尤其是同意的他们看法且点赞的那类人所各自有着的想法,实在细思极恐。
还有,这件事过后,便就只是过了么?嗯,大概是的,便也只是过了而已,声讨医生不易者,大多也是从医者,而从医者于亿万民众而言,也只是少数,今天有好友同我说,这件事竟然上了腾讯新闻,怕是会有什么相应的政策解决医生现存之危象吧?我想,许是不会的,很多的悲剧,之所以成为悲剧就是因为单单的漠视。既然是新闻,明日再看时,便已是旧闻,连成为谈资的资格都看似不够了,假以时日,便会忘却,或者只能供老爷先生们喝茶聊天之时,突然想起,作为一个看似关心国家民生而引出的例子,至多,也在最后加上一句“唉...可惜可惜”,随即更关心的则还是眼前的茶水是否余温尚在。如是悲剧的例子,比比皆是,倘若每一个上了“新闻”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那哪还有那么多的黑煤窑,哪还有那么多的无奈的自杀呢?
“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天堂没有苦痛”、“人间自有真情在”,我第一次感觉这类词汇铺天盖地的时候,我还在初中,那年,汶川地震,后来,又用在玉树地震,再后来不论是怎样的悲剧下,依然还是这些词,但不变的,依然还是有那么多的天灾人祸。我们用腻了的这些词汇,是否也该换换形式了?是否该试着用一些其他的方式了?这些又是否让人觉得很难且无从下手呢?
其实,也并不难,对于医务人员,也并不需要冠以“白衣天使”的名号来加以“表彰”,只要单纯的当作是个“人”,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