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课开场的要点是,我们需要看到时代背景后面的时代坐标,再次回到传统型父母,他们缺乏质疑精神,只在行为模式层面,没有思维模式的反思精神,这其实延伸出两个点:
时代和类型,类型和维度,也就是说时代文明的整体进程决定了人们处在怎样的类型,起码是决定了大多数人的生命形态,直到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的发展开始具有多样性,后现代的孩子不容易被单一路径锁定,他们会退缩,会退化,不被路径锁定就可能有人格弹性,单一路径锁定,人格的僵化程度就会很高。点式人在一元论之中,外国人的一元论源头是基督教,中国人是皇家;二维人容易形成路径依赖,困死在冲突与矛盾中;三维人会跃迁,他们会跃迁到冲突和矛盾之上,进行结构性反思,反思与新自我的发展,硬通过是三维人的策略。维度越高,表现的复杂性越高,这里引入类型与维度是因为能够感受得到里面的一些关联性,但不是很固化的模式,因为类型与维度都有可进化与跃升的空间,早期的启蒙是关键。
接下来就是代际冲突了,这是中国社会的现代性冲突,父母以养我们的方式养育我们的孩子,现在的很多父母处在前现代的结构之中,无法独立养育孩子,却也怨念重重,去对抗与修改,是时间或心智的问题,我常常也觉得做教育更深的也是带动父母启蒙,否则承担代价的,就是是孩子。
如果父母是传统型或前现代,以打压,线性的方式教育,可能是场灾难,父母按照以为的方式教育,孩子绝对不同意,孩子对时间的理解维度不同,不是代际而是深渊,这就看专业人士能否看到这个深渊。
课程ppt回顾:
几个重要的存在性问题
首要存在性问题便是“存在”本身,即对“外在现实”之本体论框架的发现
“存在”就是拥有本体论认知——本质存在反抗非本质存在之斗争。
理性的核心:发现本质与非本质的边界
本质的核心:意义的结构化和建构
在前现代情景中,传统在行动与本体论框架的联结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为社会生活提供了一种专门适应本体论认知对象的组织性媒介,最初进行时间的排序性建构(当传统的行为模式居于主宰地位时,过去会把一系列“已被验证为真实的行为”插入未来之中,时间并非虚空,而是一以贯之的链接过去与未来的“本质存在模式”,此外,传统好创造了事物的固有感,它对认知元素和道德元素的糅合具有典型性。)
传统是困在行为模式;现代性是困在思维模式;道德元素与道德绑架与认知元素——认知的降维;伦理与恶的来源
老T:时间会产生压迫感,因为生命是有限的,在无限的时间格式中生命太脆弱,所以我们需要意义的建构与节奏节律建构,最高维的时间建构就是主体的自旋,主体自旋有不同维度的时空感。
曾经缺乏多样性,没有足够的资源去激活人们的欲望,而资源太丰富,欲望又被激到另外的极端,精神枯萎或精神浩劫,老T打趣的是,可怕的不是油腻,而是枯竭~
课程ppt回顾:
第二类存在性问题涉及外在世界与人类生命之间的关系——时间的维度(时间的无限与生命的有限)
笛卡尔开创了医学的生物性模式,20世纪70年代,大量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等)推动了医学的模式发展,心理—生物医学模式,20世界80年代,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社会自我如何发展?由社会技能开始发展共情的能力,体验到自己之外的世界,去找一个个参照坐标。
在这个层面上老T引入了内在的天空这一说法,孩子喜欢谈论星座,他们希望经由星座去认识自己及自己的内在世界,作为父母,我们知道孩子的参照坐标在哪里吗?带他们去看他们生命中星空,引导孩子看到整个星系和内在天空。找到孩子的坐标系和参照系统,找到一个点而不拘泥于点,带孩子去看点之外的世界,帮助孩子打开内在宇宙的开关,专业人士的介入发展开启与外部世界的链接,在专业人士看来,他们有一定精神病表现(幻想、退缩与隔离),但不代表他们真的生病。
特别有意思的是斯蒂芬.福里斯特写过一本心理占星入门书就叫《内在的天空》,他在书的前言中写到:一个人的出生星盘是一个丰富、充满生命的陈述,它充满了洞见、指导和警示。它描述的不是一种静态的宿命,而是一种流动的生命形态,充满了选择与风险……一个人,一个世界。
课程ppt回顾:
他者认知之维
笛卡尔的身体与精神:分离与切割
胡塞尔的他者与共情
笛卡尔
心身关系也就是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关系
一直就是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这是因为它不仅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的交汇点!而且对它的回答也区分了一元论#多元论和多元论。
所以哲学史上各个哲学派别对这个问题都必然要作出解答。
黑格尔:从笛卡尔起我们踏入了一种独立的哲学!这种哲学明白它自己是独立地从理性而来的自我意识是真理的主要环节。
笛卡尔的二元论归根到底是人的二元论!世界的二元性是在人身上体现出来的!
因为只有人才有灵魂,只有在人这个物种上才能体现出灵魂和身体这两个侧面的结合。
这种二元论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论点:
1、灵魂或心灵(mind)是一个思考着的实体
2、身体(body)也是一个实体,它的本质具有广延性。
最后,以一篇小短文作为结尾,深刻的感受到身心一体的相互激活,两个实体之间由生活中的点滴审美链接,音乐,诗歌,阅读,写作,精神活性激活的状态下,身体给了灵魂践行的容器,去生活中细腻体验,生活总反馈着惊喜~
【思维建构与生活】
我有老师,还有一群小伙伴,他们带我畅游知识的海洋,一直很难建立思维的系统与架构,后来发现里面有错误认知啊,思维训练与知识学习真的不是一码事!
伦理底盘决定了思考的能力以及方式,思考决定了思维的系统能力,接下来才是更加落地的践行,环环相扣,其实也是一个理论与践行的过程。
我走过一个误区,被动学习很多东西装X,“哦,我懂很多,所以我很棒!”现在想来,底层的支撑还是匮乏引发的秀优越感,既是秀,可以说是自恋不足的补偿。
随着主体的自我意识提升,似乎零散的知识开始汇聚,同时由特质引发的系统学习形成了稳固底盘,就像打井一样在有潜力的地带持续用力,总会有打穿的一天,随之就是在生活中妥妥践行,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
今天见识了什么是花瓣雨,心为之跳跃沸腾,生活就是那么真实,无法说它美不美,可就是那一瞬间的心动,让这一整天都神采奕奕,朋友说,最近你精神活性很高呀!
对的!每一种等待都值得。
现在,不沉浸过去,不期待未来
更愿意,在每一个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