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至今,我一直被各种小病缠着,先是做了痔疮手术,每天疼的直掉眼泪,持续了两周才有所缓解。然后就是感冒,没当回事。挺了一周后,嗓子肿了,又是一周症状才消退。接着,牙又疼了,昨夜跑去诊所紧急治疗。就这样病怏怏的坚持着,上班还勉强能应付,但下班后身体全无力气,没有了一点斗志。给自己定的一堆目标,均没有毅力完成,脑子里就想着啥时候能不这么难受就好。
就是在这种状态下,读了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思想又一次被洗涤和升华。因生病逐渐倦怠的心再次温暖起来。有时候,一本好书真的堪比一剂良药。
路遥是中国当代知名作家,一生创作众多优秀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本书,是路遥在病床上写就的随笔,记录了巨著《平凡的世界》创作过程。读着书中文字,让我真正的感受到80年代时的作家,是如何呕心沥血,用生命写作的。也暗自检讨自己,总期望在写作上速成的念头实在可笑。于是将读书后的点滴感悟记录于此,希望可以时时提醒自己,对待写作要心有敬畏。
1.“我希望投入一种沉重。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过得更充实”-路遥
80年代,路遥因《人生》一书迅速成名。那个时候IP经济还没有今天这么火爆,但《人生》的轰动却毫不逊色。先后获得众多知名文学奖项,同时被翻译成10几种语言先后出版,后又被改编成电影,一经上映更是好评如潮。80年代的路遥,因《人生》已经走到文学创作的顶峰。但路遥写到,“人们都羡慕我的风光,但我却恨不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人生最大的幸福是过程,而不是这样的结果。我不能这样活了。”这才有了后来的有巨著《平凡的世界》。
看着路遥的这些文字,我有惭愧也有震撼。惭愧于自己对待写作的态度,如果换成是我成功如此,还会有这样的觉悟吗。震撼的是这样的精神,在当代真的少之又少了?毕竟现在大多数人倾其所有想要达到的就是这样的成功啊。
2.“三次阅读《红楼梦》,七次阅读《创业史》,我成了纯粹的书呆子”-路遥
路遥在写作之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其中包括大量的阅读,他在创作之前列出上百本的长篇小说阅读计划,这些书有新的,也有读过的, 譬如第三次阅读《红楼梦》,第七次阅读柳青的《创业史》。同时也读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宗教等书,甚至包括农业,工业,科技能小册子。那些日子,路遥将自己完全沉浸在书中,“是绝对的书呆子”。
我是一个还算经常阅读的人,但从未想过为写作,为写一部小说需要涉猎如此之广。也从未阅读同一本书3次以上,大都是匆匆读过,求数量,不求质量??吹铰芬5恼庑┬卸?,汗颜不已。
3.写作是艰苦的,与之相伴的是生活的艰辛-路遥
读这本书,才知道《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在哪里创作的。第一部是在煤矿写的,第二部是在黄土高原的窑洞中,第三部在小县城的招待所。写作时,十几天见不到外人,说不上一句话。与路遥相伴的有老鼠,有黄土高原,有无尽的孤独。日常生活更是狼狈,有时一天吃一段饭—白水就着馍。
读着《早晨从中午开始》记录的这些内容,我有些心疼这位如此知名的作家。为了贴近生活,保证创作的真实,他将自己也至于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其间的各种苦涩。也难怪自己写的文字有时飘忽,有时晦涩, 试想有多少是自己真正体会过的呢?
4.“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色的落叶堆满我心间,我已经再不是青春少年”-叶赛宁
路遥自述,自己通常是午夜两三点入睡,经常伏案到天亮。第二天午饭前一个小时醒来,所以自己的早晨是从中午开始的。路遥写《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时,身体就已经完全透支。第二部后大病一场,差点死去;到硬撑着完成第三部后,两鬓斑白,双手成了鸡爪子。路遥写到,“倏忽间明白,所谓的青年时代就在这瞬间不知不解的永远消失了?!?/p>
《平凡的世界》于1988年5月25日完成,从最开始有想法到完成历经十年。记录创作过程的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写在病榻上,该书出版后第二年,路遥因肝硬化引起的腹水医治无效而离去,享年42岁。路遥真的是呕心沥血,用生命在写作。
这本书,是我读过的最厚重一本随笔。读的过程,自己的心也跟着上下起伏。我真心佩服路遥能放下光环,重新投入创作;佩服他潜心积淀,对写作倾尽全力;更佩服他无视物质,在艰苦的环境中创造佳作…….
十年磨一剑,他用生命践行着这句话。
反观自己,我被一对小毛病就折磨的自怨自艾,没了斗志。真正写东西时,也全然没有任何厚重的积淀,明确的想法,只盯着word的字数统计,看看能否尽快交稿,这样的心理让人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