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当中说: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
韩非子是李斯害死的,原因就是嫉贤妒能,生怕韩非子夺了自己的高位。然而对这个问题,《战国策》另有一种说法,倒与韩非子的身份与当时所处的环境相互吻合,那么,《战国策》是怎么说的呢?
一:优秀的韩非
韩非子是韩国公子,韩王歇的儿子,因为出身尊贵的缘故,导致打小就有机会读书,拜在大儒荀卿门下,和李斯做了师兄弟。
两个人都很好学,很优秀,毕业之后,李斯四处求官,并最终经千辛万苦到了秦国,韩非子呢,则没这方面的困惑,优哉游哉的回到家乡。
一方面父亲驾前参与政事,发表一些富国强兵的想法,一方面,静下心来著书立说,写出了许多爆款文章。
久而久之,偌大的名气就传到秦王嬴政的耳中,嬴政看了韩非子的文章,登时成了韩非子的铁粉,成了铁粉之后怎么办?
喟然长叹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跟他见一面,探讨探讨学问,死都不会后悔。
其实呢,嬴政倒不必这么沮丧,因为他不必死,不久之后,韩非子就到秦国来了,而且还是乖乖来的。
二:韩非子入秦
前233年,秦国攻打赵国,因为历来三晋一体的缘故,韩国就开始非??只牛只攀裁??就怕秦国收拾赵国以后,顺手把他也给收拾了,顺手收拾他怎么办?
当然要防患于未然,出于上述高见,韩非子的哥哥,其时继位仅八年的韩王安,就把韩非子派到秦国了。
派到秦国干嘛?
一则探探风向,二来呢,也借韩非子与李斯的那点友谊,搞好秦韩之间的关系。国与国之间,无可奈何的时候,就经常会公事私办,这也不是多了不起的事。
于是呢,韩非子就到秦国来了。
仰慕已久的贤人终于到了秦国,秦王嬴政当然就像是瞌睡遇到了枕头,遇到枕头怎么办?
当年孟尝君出使秦国,秦昭襄王就将之扣押下来做了人质。
这种事儿秦国也不是干了一两回,有的是经验,所以呢,就把韩非子扣押下来,每天好吃好喝的招待,就是不放你回国。
韩非子怎么办?
好办,因为不久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三:风向又变了
秦国攻打赵国,派出去的主将是后来反叛,逃亡到燕国,并最终献出自己脑袋的樊於期,赵国呢,可了不得,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打的匈奴都望风而遁的李牧。
单从名字上看,小杂鱼碰到了王炸,那还不给打的稀里哗啦,打的稀里哗啦怎么办?
赵国如何牛气暂且不说,反正韩王安是傻眼了。
原本派韩非子出使秦国,前提是怕赵国打败仗,可现而今,秦国打了败仗,赵国气焰正盛,正盛之下呢,赵王迁派出使者,游说列国,打算大伙儿凑一块找秦国的晦气,并且很快得到楚国、魏国以及燕国的响应。
风向变了,原先是西风压倒东风,可现而今,东风压倒西风,韩王安不傻,赶紧顺坡下驴,改变立场,假装想起秦国的种种坏处,立马跟赵、楚、魏、燕结盟。
如此一来,就有五国攻秦,当时局势那个紧张。
秦王嬴政本来就不想放过韩非子,这下更不想了,放回去干嘛,增加敌人的势力吗,现而今,韩非子的事儿放一放,考虑一下怎么消弭五国攻秦之祸先。
四:秦王的大度
事情到了这个份儿上,秦王嬴政还是很大度的,开始把韩非子当自己人,公然允许他参加秦国的国务会议,商讨一下怎么对付五国攻秦之祸。
而且,会上问的很直接,直接就说了:“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
赵、楚、魏、燕四国准备联合起来对付咱,可咱刚打了败仗,国内士气不振,财用不足,该怎么办呢?
秦王嬴政问话的时候,特地避开韩国,估计就是想给韩非子一点面子,不让他的处境更尴尬,这也是不秦王嬴政的大度。
但,对嬴政的大度呢,韩非子来了个视而不见,国务会议上,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老和尚入定,如如不动。
他不动,秦国也不是没人,名不见经传的客卿姚贾就很开心的站出来,拍着胸脯保证:“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
多大点事,交给我,我保证把他们的联盟给搅黄了。
嬴政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舞以其?!?/b>,不但给了很多的钱,还将自己的衣服、帽子、宝剑都赐给了他,提高待遇,任命姚贾为全权大使,出使列国的时候,他就是秦国的王,可以便宜从事。
一介客卿,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得到这样的待遇,那么,姚贾成功了吗?
五:韩非子的报复
姚贾成功了。
四国使者纷纷派使者入秦,着重重申与秦国的传统友谊,并一再表示,所谓“四国为一,将以图秦”说绝对是网络上毫不负责的谣言。
事情到了这个份儿上,秦国的?;驼饷辞崞ィ帜?,秦王嬴政立刻爵为上卿,赏赐千户,使之达到人生巅峰。
姚贾是发达了,韩非子呢?
估摸着是非常气愤的,气愤什么?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居然挽救了大秦,再一次将山东诸国置于危险的境地,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叔不可忍怎么办?
国务会议上一言不发的他,居然主动跑到秦王嬴政身边,开启了最疯狂的报复。
他是怎么报复的?
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且梁监门子,尝盗于梁,臣于赵而逐。取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与同知社稷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
总结下来,总共两点:
一:姚贾出使期间,利用秦国的钱财和列国君王交好,显然,是假公济私,对大王不忠;
二:姚贾是魏国门官的儿子,曾经辅佐赵王,又被赵王赶走,他出身下贱不说,人品还如此卑劣,这样的人登上高位,怎么给诸多臣工做表率?
写过《五蠹》、《说难》,深谙游说之道的智者韩非就是这么的没水平,挑人家工作当中的刺儿以及,拿人家的出身说话。
其目的就是挑拨嬴政与姚贾的关系,让姚贾背上不忠的恶名,杀了他。
那么,韩非子的目的达到了吗。
六:姚贾出手了
韩非子说这些话的时候大约忘了,六国之中,秦最不择手段,最不在乎出身。
他们自秦穆公时设客卿制,连百里奚这样的奴隶都可以加以高官,更何况,门监的儿子,门监怎么了,大小也是个干部啊。
韩非子不愧王族公子,县级以下,就没他看上眼的,秦王嬴政怎么办?
韩非子啊,大小也是个人物,他总不能让捕风捉影吧,不能捕风捉影怎么办?
叫姚贾过来问个究竟。
姚贾一听,那是微微一乐,曰:
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雠不庸,文王用之而王。管仲,其鄙人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鲁之免囚,桓公用之而伯。百里奚,虞之乞人,传卖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文公用中山盗,而胜于城濮。此四士者,皆有垢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使若卞随、务光、申屠狄,人主岂得其用哉!故明主不取其汙,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是以群臣莫敢以虚愿望于上。
什么意思?
出身低怎么了?百里奚、范雎还不如我呢,更何况,列国君王是看在秦国的面子上才与我交好,假如我对秦国不忠,失去君王的宠爱,便什么玩意不是,他们还有必要巴结我吗。
秦王嬴政一听,就是这么回事,原来是韩非陷害忠良,陷害忠良怎么办?
他的心始终向着外人,跟咱尿不到一个壶里,既然如此,留他干嘛,于是:复使姚贾而诛韩非。
对姚贾宠信如故,至于韩非,抓起来杀了。
所以,韩非子:他的死与李斯无关,而是咎由自取,另有其人
从中可以看出,这事儿跟李斯没有半点关系,完全是韩非自己办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也正因为韩非子自己砸自己的脚,人格才高大起来,为什么这么说?
李斯因嫉贤妒能而杀了韩非,就意味着,韩非原本一介王子,居然要背叛母国,投靠母国的敌人,可现在呢,为了母国,离间敌国君臣关系,削弱敌国朝廷的力量,虽然没有成功,但他也总算尽了自己的努力不是,也许这样的韩非子,才是历史上真正的韩非子。
他就是一个永远心念祖国,并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人。
参考资料:《史记》、《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