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从六月份等到十月份。延播的长度,让我快要忘记了这部电影的存在。 前两天无意刷到了电影要上映的消息,临时起意决定去看一看。
《少年的你》。片名是很有吸引力的。很早之前它的预告片也攫住了我想看的心。 影片以倒叙的手法讲述了校园的恶性欺凌事件。女主人公陈念(周冬雨饰)是一名高三的学生,男主角小北(易烊千玺饰)是街头的小混混。 陈念一心一意只想考取北京的大学,所以她拼了命努力学习。她想摆脱自己的处境,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不是同班同学的跳楼自杀,陈念只会继续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内事,两眼不观窗外事。大概她说过一句非常让人心疼的话便是:“我不需要朋友。”
没有人愿意选择孤独,如果不是现实所迫,谁不想快乐前行。 整部电影对我来说,更多的是沉重和压抑。
《少年的你》与《悲伤逆流成河》都是同类型题材,但前者为观众呈现了更多赤裸的伤害,甚至是残酷。我不想去过多的比较,但在这两部影片中,我看到了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的影响,看到了陪伴与爱始终是少年成长的指路牌。 陈念的母亲是卖面膜的,但却只能够躲在外面贩卖这些三无产品。陈念几乎是一个人学习生活。
以前我觉得一个人戴耳机行走于城市是很酷的,但在陈念身上,我看到了机器般的冷寂。了解到了戴耳机的独行者心中也许很多都是住着一个深深的孤独者。 至少在我看来,少年时代,不只是需要学习。
任何一个成长阶段,都需要生活。但是,对于陈念来说,一切都不可能。她来自一个条件不善的家庭,母亲还经常被人上门追债,甚至因为母亲卖假货被同学嘲笑看不起。 陈念的妈妈不是什么坏人,她身为一个母亲,想给女儿更好的生活,想让女儿走出底层,迎来光明。甚至,她把她的未来也寄在了女儿的身上。
“等我考上了大学,你就在我学校的门前开一个小店。我把我的同学都拉来买东西消费。”这是陈念给妈妈设想的图景。一切都甚是可期。
未成年的世界里,包囊了成年世界里的无奈。陈念不想妈妈继续在外逃债卖假货,可是她的妈妈不做这个,她家又能靠什么经济来源支撑她上学,走出这片黑暗呢? 电话这头的陈念隐忍住了啜泣声。她除了努力,除了忍受,别无她法。
母女两人都是坚强的,她们互相鼓励。虽寄身异处,但两颗心都在等待日子着熬出头——陈念考上大学。 但我们明白,越是生活条件不堪的家庭,越是难以改变命运。 陈念想要长大,可是成长的代价太大太大。
我始终觉得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不可替代的。家庭的教育影响始终伴随孩子很长的一段人生,甚至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 可是,陈念在这个过程中,父亲是不明的,母亲是缺失的。她没有陪伴,只有用信念支架起一份远方的爱。
所以,当小北走进她的生活,她铆足力量去祈求了一份?;?。
影片开头就以不明死亡开篇,紧接着胡晓蝶的死亡让陈念成为下一个被欺凌的对象。警方的调查让暴力者感到害怕,于是为首的魏莱带领两个同学对陈念施以恐吓和暴力。 胡晓蝶正是因为校园暴力,心理承受不了这份压力而坠楼自杀??墒窃谒馐苷庖磺械墓讨校挥幸桓鋈宋境隼?,甚至没有一个老师发现。
我想说,她们所在的学校未尝不是充满了黑暗。 影片将高三的紧张感表现得很淋漓尽致,成绩和大学是一切的先行者??墒?,这对于学生来说,何尝不是某种意义上的狭隘的功利性呢?因为高三的重要性,成绩的重要性,健康的成长往往退居其次。 我想说,有时候考大学真的并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高三也并不是一个神话的存在。人生的机遇和转折很多,很多人命运的改变也并不是因为考上了某所大学。当然,对于寒门子弟来说,知识是改变命运最普遍,甚至是最合适的方式。
但我想没人希望,学校是一个考试的机器。对于高三的渲染,有时候过于浓厚,过于刻意,甚至过于沉重。十八岁是青春的好年华,不应该只是奋斗快乐,更应该快乐奋斗。
于未成年而言,学校在成为教育之地的同时,也应该成为他们的?;こ?。至少在我看来,学校是可以带给我安全感的。我尤记得前几年去别的城市考试,进入了学校方我便将心慢慢放了下来。 如果一个学校不能够让阳光普照,试问又还有什么地方更适合升起太阳?
成绩是陈念的命,而被暴力正是在以另一种方式要陈念的命。
富家子弟的凌弱不只是在这一部电影出现,也并不只是在影视中出现。很多所谓的地位都是靠着金钱来踩垫。钱和权让很多恶有了源头。而这部电影所呈现的不仅是出生在有钱家庭的魏莱心理扭曲,亦揭开了她母亲的思想暗处。女儿犯错,她不但不教育,反而助长她的歪风邪气,成为她继续霸道凌弱的双翼。
很多时候,财富的累积,掩埋了人性的善意。
魏莱是可恨的,但也是可怜的。最后的意外死亡,像是对她和她的家庭最好的讽刺或是同情,魏莱,是没有未来的。
面对魏莱的伤害,陈念一直在隐忍,某种程度上说她最大的卑微是魏莱成全的。我想我不能完全对她感同身受。因为在夜晚被半路拦截,然后警告、暴打、羞辱,甚至失去生命该有的尊严?;杌频牡疲贸隽硪灰恢挚志宓耐?,这并不是任何人能够感知的??墒窃谒≡窨砣莸氖焙颍豪骋廊惶癫恢艿卦谒亩咝市首魈?,毁掉她最后的隐忍。 那不过是正常的一推,但却是故事中的一个很大的转笔。
三个少年,背负了生命难以承受的伤痛。而有人,被伤痛跟随了一辈子。 有些结局,始终太残酷。
为什么,陈念不可以通过自己拼命的夜跑像正常人一样考上大学?
为什么,小北不可以因为陪伴与关怀的教化改掉前非,在阳光下成长?
成年与小北的相遇,不就是两个孤独体的惺惺相惜,湘濡成长吗?
那尾随在身后的?;ぃ⒉皇浅履钜桓鋈说男枰?,也是另一个人在感受被需要的幸福。
那嘴角轻轻扬起的笑,是生命重新开出的温暖。
导演曾国祥没有选择一种更美好的青春,所以故事的结局撞出了淤青,满是疼痛。 这也正是我所认为的沉重所在。
在小北和陈念的生命旅程中,阳光的到来转了太多的弯。 陈念太想挣脱生活的枷锁了,所以最初的她选择沉默,选择懦弱。后来,厄运降临到自己身上,混混小北告诉她人只有被欺负和欺负别人,别人打他他就得打回去。妥协的陈念开始有了反击的念头。但势单力薄,弱小的她显然难以抵抗暴力的重击。
而令人心惊的是暴力的中间仍然存在着暴力的桎梏。那天晚上,陈念被魏莱带着其他两个女生追打,陈念躲在垃圾箱中,提着老鼠的女生犹豫过后还是假装离开了。暴力团伙,以一种暴力的方式维系了内部,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剧。
对于未成年而言,这样的暴力欺凌便已足够充满血腥的味道。扭曲的成长环境,自然会对人性有异化的作用。不论被害者怎么挣扎,怎么?;ぷ约?,最后,还是会受伤。 陈念正是因为饱受了凌辱暴力,她才会如此想要逃离这个地方,迎接她内心急剧渴望的光明。所以,她选择了一种错误的方式,让自己成为了一个理性里的逃避者。郑警官明白她所承受的一切,他尝试想尽办法去帮助他们。但是孤独者和孤独者的默契可以强大到让人难以置信,甚至生起怒意。
如出一辙的说辞,让谎言充满了铿锵之力。
陈念的痛和伤,是需要愈合的勇气的。她深感生活的残酷,所以她选择了一种非公平的方式来对待小北。尽管小北有意代过,但成长的责任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逃脱的。 陈念不可以,小北也不可以。
生命的法则就是如此,伤害永远笔被伤害来得更痛。
在观影的过程中,后排的一个女生竟然为魏莱的意外死亡拍手称赞,嘴里言语道魏莱怎么不死得更痛快点。 我不知道她是抱着怎样的心情看这一部电影的。从未成年的角度出发,不论是陈念还是魏莱,她们都不应该以死亡作为最后的因果。更何况,魏莱的死,直接凶手是陈念。报复始终是一种恶性循环。报复不是陈念想要的结局,只是意外总是走在了憧憬的前头。 (所以我真的在心里嫌恶那个称赞的声音。即使你是作为一个粉丝来看电影,也请不要将主观情绪带入到影片中,甚至带到观影中。)
影片最后,是陈念陪伴着自己的学生走在放学的路上,而她的身后,依然跟着一个人,他叫做小北??刹辉偈悄歉龃钡屯返纳倌?,如今的他,一身整洁,光明正大地在陈念的身后随行。
这是影片最后的温柔,也是故事里最大的善意。演员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细腻的表情和心里都可以收获人心的。无论是受害者还是领弱者都将那种张力代入了进来。正是因为演技的真实,方更显残酷。
每一个孤独者和受伤者的身边都需要一个陪伴者,所有的残酷都应该适可而止。
青春少年,有些人成长得顺风顺水,那是幸运;有些人头破血流,付出沉重的代价,方才迎来刻苦铭心的成长。
校园欺凌和暴力不亚于任何一种伤害,少年需要一种保护,它来自家庭,来自学校,也来自社会。我们无法去过多怒斥年少的无知和残暴,成年的世界,应该为他们守护一方天空。暴风雨来临之时,合适的遮挡;阳光的日子,让他们学会迎接一份和煦和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