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我》
陈海贤的自我发展心理学
1.从第一章开始,就让我那啥,不知道咋说。
就觉得它解开了我一直困惑的问题,让我顿时豁然开朗。
那么它解决了我什么困惑呢?
就是我在听了大量的樊登读书和得到里面的优秀课程之后,我知道了大量的对于一件事更好的做法,就好像我走在了一条路上,然后我发现旁边有了一个岔道,那个岔道能让我更快更好的接近我想要成为的那个人,并且那条路铺的已经铺得相当清晰。我本就可以稍转身大跨步的迈过去,但是事实上我发现这件事并不容易,我回头一看发现我仍然是走在那条老路上,并且还在纠结在焦虑,明知正确的道路就在那儿我却始终没有朝那里迈上一步,或者说我迈上了一步又赶紧缩了回来。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就是看了大量的书后,学了很多课程,听了很多优秀演讲,或者明白了真的很重要的道理后,但这些东西对我们的生活却没有产生任何明显可见的有效改变。我们无非又多涨了点知识,而非发生了切实的改变,从而让我们得焦虑真正得到解脱。
一句话来说,明白道理很容易,但发生改变真的很难。
但是这种改变之难其实是有原因的,而这本书的前几章将这个问题解释的相当透彻。我顿时豁然开朗。
2.为什么在宿舍很难去学习?
里面有一点讲“场”的。
“场”具体来说就是:
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操场,小树林。
心理层面来说就是:
我们对某一特定场景的心理假设。
比如对食堂的心理假设就是吃饭的地方,那么小树林就是谈恋爱的地方,操场是运动的地方,同理,宿舍就是休息娱乐的地方,图书馆就是学习读书的地方。
这种心理假设建立在大量过往的现实体验上。在宿舍永远做着跟休息娱乐有关的事,而在图书馆则总做着跟读书学习有关的事。
逐渐的我的大脑根据我能看到的体验到的事实都悄悄的将其进行了归纳总结,然后逐渐形成了这个心理假设,图书馆=读书学习,宿舍≠读书学习。
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在宿舍和在图书馆学习是完全不同的感觉,这不仅仅是环境的问题,更深层次的讲是我们的大脑有了一个固有的心理假设。
在宿舍学习之所以难,是因为大量的现实体验告诉你的大脑,宿舍不是学习的地方,它是睡觉躺尸玩手机打游戏的地方,这个心理假设,会让你一学习便会感到遇到重重阻碍,一是你会不自觉的玩手机,或者搞搞其他无关学习的东西。
因为你的大脑告诉你,你的室友都在做这件事,所以你在在这里做这些事也很正常,并且符合你的心里预期,你感到很舒适。
二是学习会显得很不正常,再加上这本就是一个费脑子的苦活,一旦你在你宿舍的桌边坐下拿出作业来写,这件事就会像坐在厕所里里吃外卖一样如一根刺般触发你的心理防御机制,拒绝、集中不了注意力、没有来头的想出去走走或者想要睡觉,于是你再也不能再好好学习下去。随着时间的积累,这种心理假设便愈发根深蒂固,一直到你觉得根本无法改变这种现状为止。
既然是心理假设,而不是事实,那么改变心理假设就会显得相对容易,就是你要让你的大脑相信在宿舍高效学习也是一件可能的事。
我回想了一下,我能很好的把手机当成学习的工具就归结于我总是能在打开得到或樊登读书的时候就马上能感觉到一大堆新鲜知识即将涌来的感觉。
这说明,这两款软件给已经在我心里建立了心理假设,打开他们就等于开始了学习。
那么知道这个原理后,我们可以怎么去用他呢?
当我们想要改变我们的时候,比如我想在宿舍的时候也能很好的学习。
那么我可以在宿舍去有意识地养一些学习的“场”,比如我们把这个场定在书桌边,那么首先得让我们得大脑获得大量的相关的现实体验,一坐到书桌边就不玩手机,也不玩电脑,如果非要用,也只做跟学习有关的事,让坐在书桌边这一场景逐渐变为专门“学习读书”的场,也就是在心理层面建立一个“ 书桌边是一个学习的地方”的假设。
另外我玩手机的时候就不坐在书桌边,就好好躺在或者坐在床上玩。那么这样一来,当我想要学习的时候我就坐到书桌边,就好像来到了图书馆,而当我要玩要用手机聊天打游戏的时候就到床上去,就好像来到了休闲场所。让他们的区别明显起来就能很好的在我的宿舍建立两个“场”,一个是书桌~“学习场”,另一个是床~“休闲娱乐场”。
这个 场 的心理机制也可用在手机上,比如建一个读书群里,里面不能发与读书学习无关的事,那么以后我的头脑会逐渐建立起“这地方是讨论交流学习心得的场所”这种心理假设。那么当我想要打开手机学点东西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点开这个读书群。
总结一下:改变很难,了解心理假设原理,利用原理进行改变。
欢迎拍砖交流,后期再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