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时的时候,春节是最快乐幸福的一段时光。
那个年代,虽然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却是最令人难忘的。父母亲在离春节还有半个月时,就开始置办年货。杀猪宰羊,做豆腐,买糖果,做糍粑……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请村里毛笔字写的最好的父亲写春联,父亲到了年底也是最忙的时候,不辞辛苦为乡亲写,遇到有村民结婚的,写的春联也是最多的。村里的鱼塘,到了腊月也开始集体捞鱼了,每家每户按家里人数分到一定数量的鱼。领到鱼的时刻,则是村民一年中最高兴的时候,有的拿着木桶,有的拿着脸盆满载而归。
对于小孩子,最高兴的是能吃到平时很少吃到的东西。那个年代,就连瓜子这类现在很普通、随时可以吃到的东西,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的到,更不用说各种糖果和羊肉、牛肉了。
小孩子最开心的还有能领到大人发的压岁钱,10元、20元都能高兴好几天;平时都很少玩鞭炮,春节里我们男孩子可以自由的放鞭炮,把其他年幼的孩子吓得到处躲起来;大年初一能穿上新做的衣服,去村里各位长辈和乡亲拜年,也能得到各种各样的“馈赠”:鸡蛋、糖果、水果、糕点、瓜子……
大年初二,我们和父亲一起到外婆家,舅舅家去拜年,后面几天到其他亲戚家拜年,然后其他亲戚也陆续到我们家拜年。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正月都是在吃吃喝喝中渡过的。
上了中学以后,虽然有了作业的负担,但是父母为了让我们寒假里好好的玩,基本也没让我们干活,我们仍是沉浸在过年的快乐中。
到了后来上了大学,基本上每年只能在春节寒假的时候才能回家一次。但是寒假一般比较长,通常能在家休息一个月左右,也能帮父母一起置办年货,开始体验到父母在春节期间为全家幸福团圆的艰辛。
大学毕业工作以后,每年都是春节回家一次。离开喧嚣的大城市,回到安静的家乡,总感觉假期是那样的短暂。外面的菜肴味道再美,总还是感觉家乡菜的记忆最难忘,最深刻,因此,每年假期结束离开家乡的时候,父母总是要给我带上家乡的一些特产带回去。
现在回到家乡,虽然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春节的年味也淡了很多,但是感觉仍是非常的温馨、温暖。尽管下一辈已经有很多不认识了,但一聊以来还是有说不完的家乡话;虽然长辈也有很多离开了,但看到那一处处老房子,过去的时光都如在眼前。
家乡已经建起了一排排整齐漂亮的新房子,道路整洁宽敞,小汽车也越来越多,生活水平也比大城市差不了多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回到了家乡。
虽然已离开家乡在外工作多年,但每年春节必回家,难舍故乡的人,难忘故乡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