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朋友圈在过生日的时候,在旅游景点的时候,在毕业的时候,总要拍一下集体照。如果留心注意的话,大家会很自然地把相机递给团体中的某个人,那个人刚兴冲冲要去找位置的脚步只能嘎然而止。大家摆好造型,他/她成了拍照的人,一个旁观的人,一个局外人。要是有足够的运气的话,他/她能找到一个临时替代他/她的人,这样他/她也能站在照片中一个角落。要是再留意的话,大家分享在社交网络的照片通常是他/她拍的照片,里面没有他/她。要是再花点时间观察的话,会发现这个拍照的人通常是固定的。在生日聚会的时候,他/她是那个拍照的人,同样的情景会发生在旅游景点,更会发生在毕业留念的时候。这就是所谓“拍照的人”。
? ? ? ? 为何会这样?
? ? ? ? 说来,有点残酷,真相就是:朋友圈也是有等级的。这些“拍照的人”就属于在朋友圈等级地位比较低的。人们会讴歌友谊,在想象朋友圈的画面时总是自然切换到日剧的治愈系列??墒率凳桥笥讶ψ苁腔嵊幸涣礁觥芭恼盏娜恕薄T谄绞笔强床怀隼吹?,平时大家是心灵鸡汤里友谊,好喝又暖心。正如一杯水,静止时,干净透明;只有动一动杯子,水里的尘埃才会显现。真相犹如幽灵,即便如此,真相也会在边边角角露出一点线头。这就要我们留心留意,不要对日常事物见怪不怪,天底下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
? ? ? ? ?拍照的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芭恼盏娜恕碧逑衷诤芏嗟胤剑河幸桓鋈俗苁窃诘攘硪桓鋈?;总有一个人手里总是拿着朋友的包包;在几个人商量点菜要去哪里吃总是两三个人说了,其他人就默默地跟在后面。
? ? ? ? ? 等级的存在,使得朋友圈总有那么几个人变成阳光下透明人。沉默,无人倾听,被漠视,被压迫。他们只是朋友圈的装饰品,感觉就像大孩子们当中的小屁孩跟班,带着不会有什么麻烦,还能帮忙跑腿。这些“拍照的人”只能游离在外围,未曾融入其中。他们好似可有可无,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 ? ? ? ? ?要认真地自问一句:我是那个拍照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