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的心理学课本周讲的是最难面对的平实之物,自体的虚弱和恨意的表达。
所谓的自体的虚弱,就是指个体感觉自己没有力量很虚弱,这会让人产生无助感,羞耻感和恐惧,会使人们千方百计的逃避这种感觉。
而恨意的表达,就是人们无法对自己爱的人或者爱自己的人,主要指家人或亲人,表达自己的恨意,转而攻击自己自身。
这两种情绪,真的太常见了,一下子就击中了我。
我周围有很多优秀的朋友,但是我一直无法很好的跟人家交流合作,每次聚会也感觉多少有点不自在,时不时会跳出自卑的感觉,所以为了逃避这种不好的感觉,我也尽量减少和别人的接触,这样不仅没能让自己进步,反而变得更封闭,更落后了。这周课程学了之后,深深的震撼了我,直击要害,是的,就是因为在优秀的人面前,感觉自己弱爆了,好差劲,特别难受,所以不自觉的就想逃开。
与自体虚弱相对的是自体的坚韧,就是能接受我的强和我的弱,始终相信自己能掌控人生。我感觉我之所以觉得自己弱,是因为难以接受自己的弱,更难以面对它。而朋友们相聚,并不是因为你以为的强或者弱,其实是因为其他的方面,大家有相似或者相同的情感链接或者爱好,聚会基本也是分享交流和资源交换。既然大家愿意叫你一起玩,说明你肯定也有别人欣赏的地方。而我自己恰恰在情感上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所以才会有深深的虚弱感。了解道理容易,要从身体上和情感上来彻底接受,却需要长长的时间。但是只有身体记住了,才算是真正理解了这个道理。
而恨意的表达,这在中国的家庭中太难了。因为大部分的父母都是任劳任怨,奉献牺牲型的,为了子女可以付出一切。恰恰是这种付出,让子女有了难以承受之重,于是恨意产生了。虽然感受到了自己的恨意,但是面对口口声声说爱自己并且付出一些的双亲,我们常常无法将恨说出口,或者不敢相信自己对挚爱的父母有恨,只能欺骗自己,这是爱,是我不好,是我对不起他们。但是这个难受的感觉是真实,表达不出的恨只能转而攻击自己,或者逃离家庭。
我不知道自己现在离家这么远是不是有逃离的意味,在工作之初,我有可能回家乡的,但是莫名其妙的我还是留了下来,可能也是这么心理在作怪吧。父母的恩情太重了,难以承受,面对他们的唠叨,真的无言以对,所以还是要离得远一点才能更轻松。
真正跟父母感觉亲近,还是在宝宝出生以后,因为他们过来带帮忙宝宝,我们才有了较长时间的相处机会,也正因为是自己当了母亲,才能更理解父母一些。当然也是因为自己成了母亲,感觉自己能摆正心态,把父母当做普通人来沟通,有时候脾气说发就发了,他们也没有记恨,反而能更多的聊天了。而聊天多了,也能更多的了解他们的想法和他们的世界,从他们身上,我也看到了自己跟他们多么相似,他们的很多问题,我自己也有。家庭遗传的力量真的很强大。
其实,不论是什么感觉,虚弱,羞耻,爱与恨,任何情感或感觉,只要是你感受到的,就不要否定它,先承认它,接受它的存在,而后才有机会化解它。正式因为无法面对,心灵才会生出层层保护,让我们离它越来越远,从而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承认它,就是化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