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行为和知觉模式反映了我们过去学到的生存技能。除非将孩提时发展出来的生存模式加以转化,否则我们将一直沿用它们。这些模式包括我们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其他人,以及我们期望别人如何对待我们自己。
治疗目标
1、改变我们的应对模式,学会表里一致地沟通
2、提升自我价值感
3、将规则更新为指南
4、降低防御
阻碍表里一致的沟通的最大障碍,就是我们过去经历中存在缺陷的方面至今仍然控制着我们。
过程
1、我听到和看到了什么?
2、我做出了怎样的解释?
很多我们赋予事件、人物和体验的意义都建立在我们过去的习得经验,以及自身具有的自我价值感水平的基础之上。要想将我们的解释转而建立在当前的现实基础上,我们需要认识到和区分出,我们是怎样对“那是什么”赋予意义,或者当它们以某种方式表现的时候,意味着什么。
3、我对这种解释的感觉如何?
4、我对自己的感觉有何感受?
我们如何感受自己的感觉,表明了我们对自己的感觉做出的某种决定或是判断,例如“我不应该这样觉得”。
在表里一致的行为和关系当中,我们可以不带任何评判地接纳并拥有自己的感受,并且以一种积极、开放的态度来处理它们。
当处于自我不一致的状态时,我们会决定拒绝接纳或是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如果感到愤怒,我们会对此感觉很糟糕,并决定不让任何人知道我们正在发怒;如果受到伤害,我们也许会对自己这种感觉感到羞耻;如果感到被拒绝,我们会对此感到恐惧。
认识到自己如何感受自己的感觉,可以最为清晰地为我们指明,哪里最需要得到治疗性的干预。人们需要大量的帮助来处理这些反应性的感受,而不是处理他们对所赋予的意义产生的感觉。
5、我运用了什么防御机制?
三种主要的防御机制:投射、否认和忽视。
向他人投射意味着试图将我们自己的责任转嫁到别人身上;
否认是人们熟知的一种防御机制。如果我们否认有问题存在,就不用再关注它或是对它负责;
忽视指我们虽然承认某个情景或模式存在,却避免面对任何可能的改变。拖延常常与忽视相关。
6、我运用了哪些规则来进行评价?
家庭规则影响我们的内部世界,甚至控制我们的言论。
我们如何选择自己的意识范围,往往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内部加工过程:我们赋予的意义,我们对于这些感觉的感受,我们的防御机制,以及我们的评价规则。
我们所处的环境越安全,我们与他人建立的关系越是坚固可信,我们的选择也就越少偏见和歪曲。
应用这一过程
1、呈现问题
2、探索新的含义
3、打破防御性的习惯
4、探索新的选择
5、处理过程还是处理内容
6、在不同水平上进行工作
转化的过程
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应对方式才是问题。
1、体验的六个水平
(1)渴望:每个人对于被爱、被接纳、被确认和被肯定的渴求。当我们渐渐成长时,这些渴望得到满足或是未得到满足的方式,都将会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成熟,以及处理我们自身感受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孩子的渴望得到了满足,孩子就有机会发展出高自尊、表里一致的生存方式、健康的压力应对模式,以及爱自己和爱他人的能力。
(2)预期:卡尔·罗杰斯以及其他人关系“无条件的爱”,提出了人们普遍具有对亲密感、完善、亲密关系、自由、兴奋和创造性的追求和渴望。这些基本渴望往往通过各种期望表现出来。
例如,小明渴望能够亲近自己的父亲,以此来获得亲密感、自我确认和接纳。如果这些预期得到了满足,小明将不会出现任何问题。而如果期望没有被满足,他就需要调整和适应这些未被满足的期望。在整个童年阶段,他可能仅仅是忍受它。而在这之后,那些未被满足的期望很可能进入感觉水平,并转化为受伤、孤独,甚至愤怒的感受。多年之后,小明也许偷偷将这些渴望带入另一段关系当中,或一直由于期望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不适感生活下去。
很多时候人们并没有表达出他们的期望。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接纳自己的期望,并就此放手,然后观察我们如何在此时此地实现自己的渴望:“我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我无法实现过去的期望,但是,我同样拥有机会来选择如何实现当前的期望和渴求。”——去除纠结
(3)知觉:即信念、态度、价值观或印象。我们往往会依据极为有限的知识基础来形成知觉,特别是在我们年幼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对同一个事件产生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知觉,同样家庭中的每个孩子也会用不同的方式来描述相同的事情。
(4)感觉:我们的反应性感受,我们对自己感受的感受,是建立在我们的期望和知觉基础之上的,而它们又与我们自己的自我价值和自尊密切相关。
最普遍的反应性感受包括伤害、恐惧和愤怒。如人们更接受女性感到受伤害和哭泣,而男性则感到愤怒和叫喊。
(5)应对:应对模式是一种所谓的防御或者说生存机制。在压力情境下,应对模式会表现为四种生存姿态(讨好、责备、超理智、打岔)。
(6)行为:行为是我们自尊的一种外部表现。
2、转化过程
过程就是内容的反面,它意味着事情是如何发生的,而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转过过程就像在清理河道,让河水可以更加自在地奔流,在源头和最后的终点海洋之间没有任何地方受到阻碍。萨提亚不鼓励人们将注意的重点放在对问题本身的描述上,而是注重帮助人们了解整个内部加工过程。这样做可以让触及自己内心的渴望,并由此改变:知觉、对事件所赋予的意义、感受、对于这些感受的感受、期望、从渴望衍发出来的动机和行为。
要对已经存在于各个体验水平的内容材料进行转化,我们需要进行以下三个步骤:
(1)探讨每一个水平,寻找那些可能来自我们整个生命历程当中任何时期的功能不良的内容。
(2)转化这些功能不良的内容。去除纠结
(3)以可接受的方式进入现在的生活,积极地确认自我,并且为它所起到的积极贡献而感到光荣。
我们需要鉴别出我们未被满足的期望,这些期望通常会从过去一直保持到现在。通过承认这些预期,我们可以:
(1)放弃那些我们期待或是希望可以达成自身愿望的做法。
(2)回归自己更加普遍的渴望,并且寻找满足这些渴望的方式。
(3)放弃我们未被满足的期望,承认自己再也无法实现这些愿望。
(4)发展出与我们内心渴望和当前现实生活相匹配的期望。
3、知觉重构
(1)在一个安全的、接纳性的环境中,重新体验来自我们过去的感受。
(2)承认并接纳自己这些感受。
(3)运用表里一致来释放感受。
我们要么选择让自己的感觉管理我们、控制我们;要么我们利用它们来维护整个体系,跨越生活的起伏,并增强我们的快乐、兴奋和积极性。
如果能够承认自己的感受,我们也就可以带着正确的意识和评价,朝着管理或是驾驭它们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愤怒的转化 ——处理我们的感受
愤怒是一种反应方式。它并不是指我们会变得愤怒,而是说我们会感受到愤怒。愤怒属于我们,但它并不是我们。
哪些发生在你身外的事情最容易让你陷入愤怒的反应当中?
你在这之后又做了什么?
你是如何让自己摆脱愤怒感的?
当客观地审视自己愤怒感觉的同时,我们将会注意到所有对于自己来说可以采取的选择:
(1)我们可以攻击其他人;
(2)我们可以通过言语的形式承认自己的愤怒,或只是简单地对自己承认我们的感觉;
(3)我们可以责备别人,指责说是他“让我们愤怒”;
(4)我们可以将这种愤怒保持在内心里,并渐渐将它压制;
(5)我们可以在更深层的水平上思考我们的体验,看看究竟是什么激发了我们的愤怒;
(6)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愤怒转化为另一面——伤害或恐惧,并首先面对这些感受。
愤怒会慢慢积累,与愤怒相伴的情感通常是伤害和恐惧。
当人们拥有高自尊水平时,他们很少会对别人的行为做出自动化的反应,因此也较少体验到愤怒的情感。如果可以接受愤怒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自然感受,那么在面对愤怒的感觉时,我们就会多出许多选择。要找到这些选择,我们需要仔细审视自己的期望和知觉,并寻找可以表里一致地处理这两者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