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活的苦不堪言,二有人活的如鱼得水?是能力,还是机遇,还是天生基因欠缺,还是常说的“命运”?
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被一些信念束缚,这些信念在我们探索一个新领域或相对生活做出改变时出现,会唤醒我们的恐惧,让我们不能前行或改变,这就是限制性信念。
限制性信念的形成
经验:我们做一件事,会产生一个结果,通过“行动—结果”模式,会得出一个结论:采取什么行为,就会得出什么结果。但忽略了我们往往没有掌握事实的全部。
教育:父母希望孩子的人生顺利,会把自己人生中好的与不好的经验传递给自己的孩子,孩子只会重复父母的老路,不去尝试与创新。
错误的逻辑:关于“投入与产出”的错误估计,并没有真正研究过做某个决定的依据是否真是可靠,就将这个依据泛化。比如:大部分人周游世界、花费巨大,那么旅游达人变现呢?
借口:人们用错误的逻辑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而不去看方法是不是错了,比如:读书无用是真的吗?
恐惧:害怕被批评、被无视、被拒绝,这些恐惧会渐渐演化成限制性信念。
三种典型的“病毒性信念”
无助:别人做的到,而我却做不到。经?;岵奈蘖Ω?,对很多事情没有兴趣,没有目标,不清楚自己要什么,想得多,行动的少。无助源于小时候父母包办过多或强权,剪断了孩子的翅膀。
无望:绝望,不对任何可能性的情况再抱有希望。于是哪怕面对最简单的事情,也不会再做任何努力。无望源于,父母总是打击孩子,告诉他不可能,孩子就会向“现实”低头。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去破除,一切“不可能”都是暂时的,未来充满希望,去行动!
无价值: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父母会责怪孩子“没用”。渐渐地,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就是“没用”,行程了“无价值”的信念。每个人总是要证明自己是对的,有的人会用一生来证明这一点“我不值得拥有”。价值感来自富足的内心,自己富足,孩子才能富足。
破除限制性信念
在生活的某个领域,你感到不满意的地方,这个领域你可能有限制性信念。
第一步:将限制性信念写下来,进入生活中的不如意经验里,充分感受它给你带来的痛苦、悲伤、内疚或其他种种情绪。
第二步:从情绪中抽离出来,用一个成年人的智慧告诉过去的自己,这只是信念,不是事实。
第三步:尝试用积极正面的信念去替代。如果新的信念让你充满力量就是对的。
第四步:采取新的行动,你可能会感到害怕,可以告诉自己,我的行动要符合我的信念,使我成为想成为的人。
第五步:奖励自己。
不管你今天活得如何,你都值得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