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看着父女俩把三菜一汤扫得差不多,我表面波澜不惊,内心山花灿烂,嘴上说:“还担心发挥不好,你们不爱吃呢?!?/p>
女儿接过话:“这次做饭是妈妈的实验?!?/p>
警察先生按捺不住啥一样往女儿那边凑,说他开车回来的路上听到《准备》这本书的一个内容。大致是,孩子刚开始玩某一款手机游戏时,大人在旁边会指手画脚,很担心孩子犯错,失败后孩子却说,游戏就是这样子玩的呀。几天后,孩子学会玩那个游戏。
把这些讲了之后,女儿突然想到一个事情:“就像妈妈在我学……”
我知道她要说什么了,赶紧用眼神提示她,妈丑不外扬,她真的摇摇手对她爸爸笑了笑没往下说。
反倒是我把话接了过来:“是呀,就像宝贝刚开始玩IEnglish里的语法练习闯关游戏时,我太紧张太在意了,在她没选对的时候,大声吼叫,最后还把宝贝弄哭了?!?/p>
她在一旁听着,跟着点头。
警察先生意味深长地看着我,没说话。
“实验”这个词最初出现在我们家,就来自警察先生。他的观点跟《准备》的作者黛安娜·塔文纳一样,很多事情鼓励尝试、允许犯错的,就如游戏一样,GAME OVER了可以再来一局。
就拿做饭来说,我之所以愿意下厨,大都是他鼓励我尝试,允许我犯错的结果。
他换着话语把厨房是一个试验田的观点根植到我心里,“烧锅老婆你好可爱”、“你做的我都爱吃”、“按照你想象力去发挥”、“下一次你就知道怎么做了”、“一个家应该有个会做饭还愿意做饭的老婆”等等。
就拿帮厨来说,女儿之所以喜欢跑厨房,大都是他鼓励她尝试、允许她犯错的结果。
他允许女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洗菜,会示范每种菜要如何摘如何洗;会鼓励女儿拿起小刀慢条斯理地切菜,会指导每种菜如何切更方便炒;会肯定女儿在厨房里所做的努力,哪怕他事后做补救;会在吃饭的时候特别强调哪个来自女儿的手,尊重她的劳动成果……
在他看来,错不怕,就怕因为怕出错,错过掌握某个技能的机会。
在原生家庭,我没有这么幸运。
帮忙拿碗筷打碎碟子被骂,学习洗碗洗太久被骂,洗衣服把身上的衣服弄湿被骂,练习舞蹈回来太晚被骂,骑车摔破膝盖被骂……记得大学暑假回家早起拖地,拖把没拧得非常干,地板湿的,被妈妈骂,爸爸在旁边忍不住说了句:“不做的不骂,做的反而被骂?!?/p>
直至现在回到爸妈家,要帮妈妈打下手时,依然惊心胆战,怕拿错她说的那个大圆盘,怕地板拖的不是时候,怕饭菜吃得不合她意……
不管岁月如何变迁,她认定我还是那个我,从未改变。
在婚姻家庭,我是幸运的。
警察先生不知搭错了哪根筋,傻乎乎地喜欢着我,包容着我的变化多端,留给我空间、时间留去尝试,去犯错。妈妈似乎不愿意去知道,经过不断地尝试、犯错、调整,那个她眼里笨手笨脚的小女儿在自己的小家庭、在婆家、在朋友家,行动利索,干活精炼。
其实,只要没有生命危险,有什么不可以重来呢?生活本来就是一亩试验田呐。
我们正在给女儿一亩原生家庭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