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是俞军老师在PMCAFF上提出的三个问题之一,昨天回答写了一下自己的看法,顺手转发到了简书上欢迎交流沟通
正文
目前可能影响到使用拼车服务的因素,大致有三点,「钱、时间、人」,我从增复购和促转化两个角度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1.增复购(主要针对非第一次选择拼车的用户)
拼车用户通常对「钱」相对敏感,对「时间」相对不敏感。虽然是对时间相对不敏感,但是用户需要知道时间,这里有一个「管理预期」的事情,具体有以下几个问题,括号内是解决方案。
拼友迟到(解决1:增加拼友评分、标签评价;好处:约束乘客,可根据评分作为依据,调整优先权重。解决2:司机到达后,确认已到达,根据拼友迟到时间增加费用,将费用均分给用户和司机,用钱来约束用户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好处:低于预期时,通过补偿安慰用户。)
先送谁(解决:遵照系统自动匹配,但要明确预估到达的时间,填充用户预期。)
多段拼车的行驶时间延长和绕路在我看来是一个选择长距离拼车必然要承担的问题,但是由于多段拼车中拼友迟到等问题带来的时间延误,需要对用户做补偿及明确说明,补偿及约束方案见上。
2.促转化(主要针对首次选择拼车的用户)
选择拼车最大的因素是价格因素,然而价格低带来的问题是时间长、陌生「人」带给用户的「轻度社交恐惧」。这一块仅从产品功能角度看,至于送优惠券这些更多偏运营,此处不涉及。
但有「社交恐惧」的人毕竟是小众,从平衡效率和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来看,可在拼车前增加对拼友的维度标签优先级要求(目前滴滴用户信息包含的维度有性别、年龄、行业等,可根据前文说的拼友评分,增加评分这个维度)。但也仅限是提高优先级,并不确保一定拼到要求的拼友,如在一定时间内(如3分钟)没有找到,则自动去掉优先级,正常匹配。
其次,可针对新用户做特殊策略,为用户在发出拼车动作后提供更良好、更顺利的体验,以完成第一次使用。新用户在第一次使用时,更是一个熟悉新事物的过程,在熟悉新事物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坎坷,可能会出现加倍的负面情绪,从而之后放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