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这样的灵魂? 不容于这样的时代
-1-
对我来说,约翰-福尔斯是一个很陌生的名字,我的手机百度也证实了这一点,因为当我输入“约翰-”时,百度最先推荐的大都是约翰-克利斯朵夫、约翰-施特劳斯、约翰-列侬等等词条,而只有将“约翰-福尔斯”全部输入搜索框时,这位英国当代作家的生平才会展示在我的眼前。
约翰-福尔斯(1926年—2005年),出生于英国埃塞克斯郡,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福尔斯本职是教师,在发表长篇小说《收藏家》成功之后辞去教职,成为专职作家,同时个人还出版了诗集。在长达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约翰-福尔斯留下了六部长篇小说、多部非小说类作品。福尔斯的代表作《收藏家》、《法国中尉的女人》和《魔法师》在英美等国曾荣登畅销书的排行榜,并被作为英美两国各大学文学课的指定教材和必读书籍。
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被认为代表了当代英语文学的发展历程,他既是一位讲故事的大师,又为人们展示了超越时代的非凡写作技巧。这一非凡写作技巧的主要表现就是他独特的叙事理念和手法带来的革新和突破。
《法国中尉的女人》突破了西方小说传统的叙事方式,启用了三个身份、目的和职能不同的叙述者讲故事。三位叙述者,站在不同的立场进行叙述,并不断拆解、推翻其他叙述者的叙述,充分地向读者揭露了该小说的虚构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单维闭合式的空间结构,整个文本呈现多元化、开放式结构,增强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法国中尉的女人》成为了经久不衰的艺术典范。
正式这种不同寻常的技巧,让我在写下这段文字时,仍能清晰的回忆起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多次气急败坏地想要把书扯成碎片的狂躁心情,以至于本篇文字的内容大多引自网络,已经不属于原创……
-2-
约翰-福尔斯在构思《法国中尉的女人》这部作品时也充满了迷幻色彩:1966年秋天的一个早晨,福尔斯半睡半醒,他的大脑中持续不断地浮现出一个孤独女子的形象。该女子久久地伫立在空荡荡的码头上,远眺着大海。约翰-福尔斯想该女子是维多利亚时代受谴责者的形象,是一个被遗弃者的形象。福尔斯不知道她犯了什么错,该女子这一神秘而孤独的形象,强烈地吸引着他,以至于约翰-福尔斯中止了正在进行中的小说创作,而转向《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写作。【陈静《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存在主义解读。外国文学研究,2007-10-25】
约翰-福尔斯在1967年开始创作《法国中尉的女人》这部作品时,刻意地把故事的背景设置在了100年前的1867年。
查尔斯是一位来自伦敦的绅士,他在英格兰南部度假。一天,他和未婚妻欧内斯蒂娜在多塞特郡的菜姆里季斯海滨散步,忽然看到一位带着黑色头饰、身着黑色大衣的女人,她站在码头的尽头,凝望着大海。查尔斯如同骑士精神附体一样,顶着大风,勇敢地爬上防波堤,提醒黑衣女郎这样做太危险。黑衣女郎面带忧郁的一次回眸,深深地印在查尔斯的脑海。查尔斯对黑衣女郎很感兴趣,欧内斯蒂娜告诉他,她的名字叫萨拉-伍德拉夫,是个声名狼藉的女人。据说,萨拉曾经照看过一位因轮船失事而受伤的法国军官,并对其情有独钟,结果却被法国军官始乱终弃。此后,她被人们习惯性地称为“法国中尉的女人”,这绰号当中的“女人”其实是“婊子”的委婉语。
福尔斯在这部小说中对维多利亚时期小说的内容形式、语言文体、风格和对话等进行了惟妙惟肖和逼真的模仿。再现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社会的世间万象和人物风情。小说生动地描述了一个维多利亚时代的下层女性萨拉,如何在一个荒诞、丑恶、冷酷的现实世界中,认识自我、寻求自由、挣脱传统束缚的艰辛历程。
约翰-福尔斯不止一次地采用侵入性的旁白,不断地提醒读者,该小说是被构想出来的,永远不能代表现实。另外,该作品中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自由意志,来设计自己的命运,而不是被他所控制。这一特征在本书的第13章表现的最为彻底,约翰-福尔斯清楚地告诉你,查尔斯、萨拉等等都是他虚构出来的人物,但他并不是全能的上帝,控制不了故事中各个角色。
只有当我们的人物和事件开始不听从我们指挥的时候,他们才开始有了生命。
就像是我们制造的机器人,自己有了自主的智能。
-3-
在评论家的眼里,萨拉是一个追求完美自由的存在主义者,同时,她也具有挣脱世俗、反抗传统的颠覆精神。
我是最怕各种主义的,但还是查询了一下。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从而拥有意义。
如果这么解释,我对存在主义倒抱有了不少好感。
在《法国中尉的女人》小说中,约翰-福尔斯表达了两种类型的自由。其一是主人公在与世俗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获得的身心自由。这是通过讲述故事,交代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而产生的传统的主题意义上的自由。另一种自由,是读者与主人公一道,摆脱传统叙事权威的控制,而获得的自由(原谅这一点本读者未能感同身受)。
萨拉是世人眼中的堕落女人,她离群索居、抑郁成瘾。每天唯一的自在,就算独自眺望大海,仿佛抛弃她的法国中尉随时会回来。
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人与人之间必然是冲突、抗争与残酷,充满了丑恶和罪行,一切都是荒谬的。而人只是这个荒谬、冷酷处境中的一个痛苦的人,世界给人的只能是无尽的苦闷、失望、悲观消极,人生是痛苦的。穷人是如此,富人也如此。
总有这样的灵魂,不容于时代,却拥有穿越时代的力量。
这让我突然想起了约翰-福尔斯1967年创作这部作品的背景:约翰-福尔斯半睡半醒,他的大脑中持续不断地浮现出一个孤独女子的形象……
从100年后穿越回到1867年的女性萨拉,怎么可能被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接受呢?
没错,萨拉是从1967年穿越过来的。
这是一部穿越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