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第八章? 劫? 难
劫,劫数,劫难。在玄奘与随从车马行进至突阙地带时,遭遇了一场巨大的劫难。突厥的边界时常发生暴乱,东突厥对于周边地区跃跃欲试,时有发生战争的危险。突厥人中有数多劫匪,他们时常在丝绸之路上抢夺商人的财物,并残忍地将其杀害。
当玄奘与随从听到远方传来急速的马蹄声,他们便有所预感,紧接着就看到劫匪的头领带着他的兄弟们,一边吹着口哨,一边挥舞着马鞭,快速地向他们围拢过来。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玄奘与随从就已经被这群劫匪所包围。劫匪的首领看见对方是一位面貌清秀的僧人,便示意手下的人不要取人性命,只要财物即可。
突然在此时,狂风大作,风沙卷动,模糊了所有人的视线。玄奘抬起宽大的衣袖,遮住眼帘,以免沙石吹进自己的眼睛。在巨大的风沙以及人马混乱的时刻,玄奘感受到自己那颗从容淡定、无所畏惧的心。在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之后,眼前所出现的情境,对于玄奘而言,是一次熟悉的心灵考验。
劫难,就是命中要过的关卡。当生命走到此关卡,就必然要使用浑身解数,以及自己所积累的所有技能,来跨越这一道关卡,这样才能顺利过关,进入到下一道关卡。否则,同样的劫难还会再次出现。而这次劫难考验玄奘的是什么呢?是对生死、物质全然地看破和放下,考验他的心是否会在生死劫难出现的时候,有所动摇。
心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他特别容易被其它事物所吸引。前一秒还坚定着自己的决定,后一秒就改变。前一秒决定往左行走,后一秒又南辕北辙。
每个人的心都像在与自己玩一场躲猫猫的游戏。我们永远无法预料下一秒心会躲在哪一个角落,是如此捉摸不透,看不穿也看不破。
将心捶打得更坚定的方法,是在劫难中去不断历练。每一个劫的出现,每一次困难的出现,都可以对境出心之所在。劫难就像找寻心在何方游离的探测器,劫难一旦出现,那颗被隐藏起来的、不为人知的心就立马出现。通过劫难可以看到自己还会有哪些贪、嗔、痴、慢、疑,可以看到自己更深层次的恐惧以及心性上的卡点。
每一次困难和烦恼的出现,都可以看作是一次测验。测验一方面是检测自心;另一方面,通过检测可以知道自己已经跨越的障碍,以及自己还需要突破的卡点。
修行的关卡随之深入,是一阶比一阶高,一次比一次难,切莫掉以轻心。说不定如玄奘一样,在下一个路口便遇到了大的劫难。所幸的是,玄奘在当下找回了那颗从容淡定、视死如归的心。他不再因为失去生命而无法取回经书忧虑,也不再对随从的生命消逝而背负遗憾与自责。他顺应天意、顺应命运的安排,只要在当下去做最大的努力就无怨无悔。当玄奘看到了自己这样的心境,心中竟生出了一丝喜悦。
此时,风沙越来越大,劫匪以为触怒了上天。他们迅速地撤离,并很快地消失在远方。当劫匪渐渐地走远,风沙慢慢地也停了下来,玄奘放下衣袖查看周围的随从是否安好。大家相视一笑,继续默契地向前方走去。
在西行途中,玄奘遭遇劫难无数,每一次劫难几乎都对治着他的五毒与习气。《西游记》中描写西行路上玄奘与徒弟斩妖除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事实上,一路上的斩妖魔、除鬼怪,就是斩断执着,破除障碍。
玄奘一路在外境上所遇到的劫难与内在能量升级的关卡是一一对应的。通过一个关卡,便会来到下一个关卡;度过了一个劫难,便会有下一个劫难。从负面来看,它是一次劫难;从正面来看,它是灵魂成长的助推器,是检测灵魂漏洞的探测仪。
灵魂被包裹在厚重的壳中,深深地熟睡。需要外境的出现与觉察的升起,逐层地拨壳深入,将灵魂唤醒。唤醒的灵魂,会往外传递声音与智慧。但是想要最终与灵魂相见,达到身心灵的合一、全然的灵魂觉醒,还需要跨越一层一层的障碍。
这一层一层的障碍,就是在世间被逐步沾染,逐步包裹的厚重的五毒,除此之外还有业力、习气。
习气就是固有知见,每个人的习气都非常多。在学习、工作和社会中,我们头脑中被建立了一套又一套的准则和规则,包括思维与处事的方式。这些固有的模式,像一个铁环将我们的头脑牢牢地禁锢。比这些禁锢更可怕的是为这些认知而沾沾自喜,自以为是,甚至还用这些标准、规则、框架去对照他人的行为。这一层固有的认知,是与灵魂隔离最大的障碍。
为什么修行一再强调放弃头脑?放弃头脑不是让我们放弃正常的思维,也不是放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放弃的是一些旧有的习气和固有的认知,学会去聆听灵魂的声音。
在生活中修行的人,不一定会遇到像玄奘取经一样的生死劫难,但一定会在生活中遇到对境与摩擦。当对境升起,当矛盾出现,你是否能够观到自己的五毒习气与固有知见呢?看不到自己问题的人,才是最可悲可叹的。
愚痴是最大的障碍。要想破除愚痴,就要放下慢心与疑心,去接纳更多的观点,更多的可能。去看到他人的闪光之处,而不是以自我的标准去衡量他人。
修行路上劫难与考验相伴相生,一次劫难就是一次考验。所以,当生活中的考验出现时,记得想起我曾经给你讲过玄奘的西行故事。希望所有正在成长中的小孩儿们,都能够从容不迫地面对,步步惊心,步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