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说起微信朋友圈,很多人似乎已经形成共识:朋友圈是个是非之地,远离它,你才能过得更幸福、更充实、甚至更高级。
人们都在说:越成熟的人越少用朋友圈。
我承认,我的朋友圈里,成熟稳重的人,更新朋友圈的频率是相对较少。
但并不代表他们不用朋友圈,他们只是不会滥用,不会随便发状态吸引别人的关注。相反,他们分享和发布的内容都是经过选择和过滤的,都是优质内容。
正因为这样,我才会需要朋友圈。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的朋友圈里,做微商的、天天煲鸡汤的、无时无刻都在炫富秀爱的、或者见到危言耸听就转发的人,毕竟是少数。
如果只是因为这些少量垃圾内容,就选择退出了整个朋友圈,那岂不是因小失大?
朋友圈就是江湖,你却要退出
记得古龙说过:有人生的地方就有江湖。
朋友圈是人的圈子,它在虚实之间不停转换,本身就是一个江湖。
古龙还说过: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人觉得,朋友圈诸多不是,关了算了。但离开了,就是退出江湖了吗?
你撤出了这个貌似虚拟的江湖,更真实的江湖还在那里。
身在江湖却不知江湖事,才是最大的遗憾。
你在朋友圈,可以选择不发言、不表态、不亮出你的拳脚,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这样至少你还知道江湖中人在忙些什么:比如,谁和谁金兰结义了,谁和谁华山论剑了,谁谁谁称霸武林,谁谁谁又成为后起之秀了······
这些东家长西家短,构成了江湖话题,透着鲜活的世俗气息。如果你置身事外,也就无法参与,而等到了线下朋友同学相聚时,你自然就成了不明所以的局外人。
国内是微信的天下。在国外,很多地方Facebook是社交主角。
比如,我现在的居住地悉尼,几乎人人都用Facebook,它和微信扮演的角色类似,也是一种社交工具。
但也有一小部分人,觉得不需要这种社交途径,要么自始至终都没使用过,要么中途选择退出。
我的本地朋友Kate,她和她先生就是这两种人的代表。她先生从来就没使用过Facebook,而她以前曾是Facebook活跃用户,后来在先生的劝说下,停掉了,理由是浪费时间。
每天都要花费时间关注别人的生活状态,别人的吃吃喝喝,别人的喜怒哀乐,不如多点时间看看书陪陪家人,他的先生如是说。
但Kate停用Facebook半年之后,重新上线了。
她开玩笑说,我先生已经在过“与世隔绝”的生活,如果我也继续加入他,那我们全家都要真的与世隔绝啦!
她的玩笑多少有点夸张,没有Facebook,他们的生活并不至于真的与世隔绝。
但自从她停用facebook,与朋友们的关系越来越疏离,倒是真的。
我们这一群朋友,以孩子一起上学为中心,聚在一起,孩子们的功课交流、playdate安排,课外才艺课程的讨论,假期活动布置等等,几乎都是在Facebook群里进行的,Kate因为没有办法参与,她不得不错过一次又一次的集体活动。
而学校方面,除了正式通知是通过电邮的形式知会家长,其它一些班级的非正式活动也是通过facebook发布的,这样Kate也在不知不觉中错失了很多参与机会。
至于朋友的生日聚餐、home party、度假露营等等活动,她和家人也在不知不觉中缺了席。
挣扎一番后,她决定回归。
让朋友圈为你所用
我想,Kate还是想明白了一点:其实,只要将社交工具准确定位,为社交所用,无论是微信,还是Facebook,都是帮助你和你的朋友,以及周围这个世界,紧密相连的工具而已。
清楚这一点,朋友圈完全可以放松地用,并且很好地为你所用。
我自己对于朋友圈体会比较深的一点是:它借用虚拟手段,拉近了现实世界的距离。
几个月前,我刚刚和几个高中好友重新联系上,全拜朋友圈所赐。
因为出国多年,和国内不少老友都失去了联系。偶尔回国一趟,总是有几个人要么出差要么搬家而难得见面。虽然牵挂彼此,但也受制于现实世界的距离,将我们曾经的友谊和美好岁月,渐变成遥远回忆。
朋友圈将我们重新连接在一起。
微信是个高频交互媒介,对于大家的分享,可以留言、可以评论,在互动中,拉近了彼此距离。
我很庆幸能通过朋友圈找到这些昔日故友??吹剿腔钤驹谌ψ永?,各种生活,各自精彩。这时你会感叹:你和你的朋友,无论身处何方,无论经历了多少生活无常,如今能够吃喝拉撒睡一切如常,便是对彼此牵挂最好的寄托。
还记得去年新西兰基督城大地震时,一位悉尼的小伙伴,恰巧正和老公在震源地附近蜜月旅行。地震的消息传来,我们这些朋友很是担心他们的安危。
正因为有了这些社交媒体,她第一时间便能通过朋友圈和Facebook,及时向家人、朋友和工作伙伴们报了平安。
这都是朋友圈显而易见的好功能,它是社交工具,也是生活媒介。
朋友圈的真实状态,可以为你涨粉
朋友圈使用有度,不仅能够维系与朋友的感情,也可以增进你的立体形象,让你的形象更真实和丰满。
你的分享、留言、嬉笑怒骂、喜怒哀乐,都能让朋友们更加了解你。
有人担心朋友圈会暴露自己的缺点,担心哪天不经意的一句话,不加修饰的一张图片,可能引人非议。
而我想说的是:我们完全没必要活得这么累。在公司、在陌生人面前,我们已经有太多伪装,来到朋友圈,就应该轻松随意,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也欣赏一下别人。
我们交朋友,是互相作伴,是各取所需,并不需要对方是个完美的人;而我们自己,也得在顾及体面的情况下,保持必要的真实和真诚才是。
想想你粉的某个明星、某个名人,就是因为他或者她能够永远保持一丝不苟的妆容完美无瑕的身材吗?
恰恰相反,我们对他们路转粉的时刻,往往是这个明星说出真话,甚至是无意中出糗的那一瞬间。
不然,大张伟和薛之谦的粉,能涨得这么快吗?
毕竟人无完人。你的缺点,也属于你的一部分,它让你更加真实自然,也让朋友们更容易亲近你。
再说,缺点瑕疵,暴露在朋友圈里,算是自黑,但若藏不住了,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那可就是真的黑了。
朋友圈让你实现自我成长
但是有人会说,朋友圈最让人讨厌的一点就是,很多人脸皮太厚,拿自己的缺点不当缺点,甚至还不自知,专门晒缺点,浪费了你的宝贵时间和心情。
比如自拍族,明明知道自己不够美,还天天拿P得连自己亲妈都不一定认得的自拍,在朋友圈晒九宫格,你真是无话可说。
比如晒娃族,自从有娃后,一天天从早晒到晚,娃吃的穿的玩的学的全部摊在朋友圈的镁光灯下,恨不得连娃不小心撒在地上的一泡尿,也得来个特写,真是让你烦不胜烦。
就更不要说微商族、鸡汤族、深夜失眠族的种种奇葩行为,不胜枚举。
另一位江湖大佬金庸曾经写到:自君子看来,天下滔滔皆是君子;而自小人眼中看来,天下无一不是小人。
盯着别人的缺点看,你只能学到缺点,而关注别人的闪光点,才能让你更加优秀。
自拍族用美颜,说明他至少还有一份同理心,照顾到了观者的情绪。
晒娃族对待育儿和家庭的那一份执着和热忱,不也是值得学习的吗?
至于微商族们,他们这么努力挣钱打拼,为什么看不到他们身上的励志精神呢?
关注优秀人的朋友圈,是一种比较容易实现的自我成长方式。
优秀的人的朋友圈,他们除了偶尔晒晒日常,更多的是分享,分享自己看过的风景、走过的路、想过的事,以及看到的好书好文章。
当今是碎片化信息时代,具有高度黏性的朋友圈,便是碎片化学习的最好工具。
有事没事刷个朋友圈,在了解朋友们动态的同时,也分享了领悟了学习了,作为成年人,还有比这种学习方式更具潜移默化特质的吗?
我们需要朋友圈,就如同我们需要衣食住行,利用好它,它就具有价值。
知乎上有人说,朋友圈现在只有圈,没有朋友;也有人说,朋友圈还有朋友,只是你已经不属于那个圈。
我想说,社会本身就是这个圈那个圈组成的。无论是朋友圈,还是敌人圈,做好你自己,别把自己圈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