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境界如果很明朗,你看千里之外的事情都会很明朗。——林清玄 ???
人类的努力是没有边界的,而人的境界更是。
每个人若要达到林清玄先生所说的“千里之外的明朗境界”,是需要唤醒自身的深处认知,才能让心智日趋成熟,让自己在人生的每个阶段,看到成长的可能性。
为何会有这样的感慨?源于最近在职场常常陷入对前景的迷惘和对未来的焦虑,伴随着中年时光的到来,面对瞬息万变的时代,不时会在内心深处向自己发问:
想变好,却总是缺乏耐心、急于求成?
想勤奋,却总是心生惰性、自我消耗?
想努力,却总是比拼毅力、苦苦支撑?
想精进,却总是弯路不断、迷茫无助?
这些问题深深困扰自己,让自己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感,当希望改变自己的憧憬过于急切,痛苦和焦虑就在心底深处急切升起。
直到最近看到一位心智探索者——周岭著的《认知觉醒》,才明白,原来自身认知能力的不足,会导致自己无法按照自己的人生节奏,做出正确且适用的选择,也就更谈不上改变自己,改变命运。
那么,如何通过依靠知识,内化出改变自我的认知驱动力,获得终身成长的原动力呢?
我们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周岭的《认知觉醒》是怎样让迫切成长和想改变自我的你,通过了解大脑构造、潜意识、元认知等思维,看清规律和真相,知道方法和路径,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
一、重新认识自己才能重塑自己
每个人都在用梦想经营自己,在这个追梦的过程中,我们其实并不真正了解自己,以致于在成长的阶段中,常常困扰于自身的各种问题,令成长受到限制。
1.周岭的《认知觉醒》让我们了解到,我们的大脑由内到外有三重大脑: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
我们在生活中做出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
因此,我们当前遇到的几乎所有的成长问题都归结于本能脑、情绪脑避难趋易、急于求成的天性,这样,就导致人们陷入“明明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特别想要,但就是得不到”的成长怪圈中,无法自救又无可奈何。
2.成长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
高级的理智脑(理性能力)能使我们富有远见、善于权衡、能立足未来获得延时满足,但它在出生时力量太薄弱,无力摆脱本能脑(运算能力)和情绪脑(行动能力)这两种天性的压制和掌控。
而当我们能主动觉醒和走上科学成长的道路时,加速变强的理智脑则能让我们克服天性,在现代社会占据更大的生存优势,就能做到:
立足长远,主动走出舒适区;
为潜在的风险克制自己,为可能的收益延时满足;
保持耐心,坚持做那些短期内看不到效果的“无用之事”;
抵制诱惑,面对舒适和娱乐时,做出与其他人不同的选择;
一直以来,我们固执地游走在即时满足的边缘,我们希望践行“一万小时定律”提升阅读量就能博学多识;我们希望坚持21天就能成就一个终极目标;我们希望缩小与别人的差距,就在变相的“勤奋”与焦虑中做着无为的抗争,到头来我们与成功无缘,我们依旧没有成长,没有改变。
面对趋易避难急于求成的天性,我们必须要坦然接纳自己,主动改变认知视觉。
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才是坚持的意义,才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
二、认知越清晰,行动越坚定
周岭在《认知觉醒》中把潜意识形象地形容为“生命留给我们的彩蛋”,潜意识一直存在在我们的生命中,它没有思维,只有本能,它能让我们在各个领域中凭借其感性思维的智慧,帮助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1.人生的走向就是在消除模糊中成长
潜意识用感性能力帮助我们选择,但是潜意识也诱导娱乐享受,所以本能通常是阻碍我们学习成长的。
若人们无法克服本能,就会让自己陷入焦虑和迷惘,这就使我们的认知、情绪、行动遭遇各种困扰,以致影响我们的人生走向。
面对困扰自己的认知模糊,周岭教我们的唯一办法就是正视它、看清它、化解它、拆解它。
到底是什么让自己烦躁不安?是上台演讲、会见某人、还是思绪纷乱;
具体是什么让自己恐惧担忧?
是能力不足、准备不够,还是害怕某事发生?
面对困境,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怎样做到应对最坏的结果。
周岭在书中的阐述比较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较接地气的话语让读者不仅能对号入座地反思自己,也能找到解决困扰的规律和方法。
“人生就是一场消除模糊的竞赛,我们比拼的不仅仅是成长的速度,还有成长的模式?!?/b>
如何让自己的认知更清晰,只有“刻意学习”才能提高思考能力,明确核心困难,消除认知、情绪和行动上的模糊,不断精进自己。
2.在自我审视和主动控制中学习最高级别的“元认知”,让你将注意力放在人生目标上,去聚焦、去成长
“元认知”就是人类独有的反思能力,普通人遭遇指责批评时,会被动地反思纠正,而绝少数人即使在没有遭遇困境时也能主动开启第三视角,持续反观自己的思维和行为,这意味着一个人的真正觉醒,和具备了快速成长的可能。
这样的主动元认知才能真正改变我们的命运,元认知的开启,能力的获取,才能让你站在人生的制高点,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
三、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你需要外观世界,借力前行
1.专注力——专注力的高低预示着未来成就的大小
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能成就现在的成功,是他们一致认为“专注”让他们成为了万人瞩目的成功者。
显而易见,“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养成全情投入和界限清晰的专注习惯,那就不仅能获得智力上的聪慧,也能获得情绪上的平和。”
2.学习力——难易适中的地带才是学习的心流通道
练习写作是日更好还是周更好?
一年要读200本书还是边读边写读书笔记?
是视听、阅读这种被动学习的提升高呢,还是通过讨论、实践、教授别人这种主动学习的提升高?
是单纯依靠单一的知识体系,还是建立最适合自己当前状态的认知体系帮助我们判断、选择、行动和改变?
综上均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会碰到的实际问题,周岭在《认知觉醒》书中已成体系地做了详细的介绍,最能触动读者的还是他告诫人们:
“用独特的视角将一些零散的、独立的知识、概念或观点整合成应对这个世界的方法和技巧?!?/b>
总之,好的成长是要游走在学习力恰到好处的舒适区边缘,驱动本能脑和情绪脑输入知识,让理智脑获取反馈,而不是一味努力坚持,这样的低水平勤奋,只能让你投入越多损失越大。
3.行动力
对成长来讲,“道理都是'空头支票',改变才是'真金白银'”。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有这样一句话:“想到”和“得到”之间还有两个字:“做到”。
有很多人天天都在焦虑,其实都是在“想到”和“得到”之间游离,却没有代表行动力的“做到”,而一切只有“做到”才能“得到”。
周岭认为,我们只有把技能学习和认知学习合在一起,才能在“刻意练习”中真正体验到“做到”的快感,达到自我的认知觉醒。
4.情绪力
在《认知觉醒》中,周岭提到“心智带宽”这个成长关键词,他认为它就是我们心智的容量,它支撑我们的认知力、行动力和自控力。
“心智带宽”一旦降低,就很容易丧失判断力,做出不明智的选择,或急于求成,做事缺乏耐心,难以抵挡享乐的诱惑。
原来心智容量的大小决定和影响着我们的选择和决策,只有心智带宽的富足,才能让自己选择多维视角去看待世界,克服局限,为自己解决烦忧,成就自己。
总之,但凡看过“清脑”公众号文章的读者,应该知道作者周岭的文章,在公众号的打开率始终保持在20%-30%(公众号平均打开率2%-5%),其文章被“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等多家媒体转载,这大概是因为:
周岭的文章有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其语言通俗易懂,其思想独特不迎合,常在结合当下生活的笔触中,给人以醍醐灌顶、受益匪浅的明朗观点,堪称时下认知书籍中一股清流。
周岭的《认知觉醒》适合所有希望成长的人用心阅读,如果你缺乏人生目标,或急于在喜欢的领域成功,或在体制内浑浑噩噩混日子,或是只知道用毅力苦苦支撑,想掌握学习方法和成长规律的,那么这本书会给你带来一定的启发,更重要的是,能让你在文章中看到一丝期望升腾的光亮,照亮依然蹒跚而行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