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1.神圣之岸,心向往之。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看老了……”
从这有着淡淡的忧伤的第一句话开始,我就喜欢上了《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书,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作家迟子建的长篇小说之一,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在这本书中,作者是以一位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口吻,娓娓道来地讲述了这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民族近百年的故事。
走进故事,厚重的情感扑面而来,有质朴的亲情、纯美的爱情、跨越种群的人与动物之间过命的交情,也有纷繁复杂的人性在这些情感里挣扎,最终,归于风,归于火,归于土。
读这本书时,一直有很多不可言说的情感在流动。有时,那情感像洁白的云朵轻轻地飘荡在这片森林的上空,像芳草和鲜花静静地生长在美丽的河畔,像甘甜的鹿奶流进身体里,每个毛孔都散发着奶香。有时,那情感像在这个秋天里飘下的一片叶子,有种轻悠悠的失落;有时那情感像没了叶子的树,光秃秃的,没了生气,却又坚强挺立,无畏无惧地静静等待下一个四季轮回。
2.情感是生命力,也是牢笼。
“人之初,性本善。”鄂温克人的善良是他们生命的底色,是与生俱来的。
他们的善良不仅给了同伴,给了驯鹿,给了陌生人,也给了大自然。也正因为这样,他们和那里的一切都浑然天成,他们维护着那里的山水,那里的山水滋养着他们。就连驯鹿也是爱惜着那里的,它们吃苔藓和树皮时,不会一次都吃光,而是只吃几下就换个地方,让苔藓和树木还有恢复如初的能量。金德自缢时,选的是一棵干枯的树,为的是不连累一棵好树。他们的善良无处不在。
达玛拉的爱情始于跳舞,也终结于跳舞。
部落迁徙的过程中,达玛拉和林克、尼都萨满两兄弟相遇了,他们都喜欢上了这个爱跳舞的姑娘,达玛拉又对两兄弟都有好感。最终,由两兄弟通过决斗,谁赢了谁取她,林克赢了??墒?,“越想得到的,就越容易失去”,爱她的人,她爱的人早早地走了,永远离开了达玛拉。达玛拉从此失去了欢乐和舞蹈。
林克走后,尼都萨满对达玛拉埋在心底的爱情,悄悄升起,附着在一根根羽毛上,随着羽毛裙子投递到了达玛拉的身上和心上??墒?,氏族的陈规,使这份爱只能深埋心底,变得锈迹斑斑,最终还是成了遗憾,消失在达玛拉最后的舞蹈里。
拉吉米救了被遗弃的马依堪,让她生存了下来,也把她当成了自己的私有物品。拉吉米对马依堪的情感捆绑让她透不过气来,也让她失去了她本该拥有的美好爱情。最终,她觉得生无可恋,却又不能忘恩负义,不得以,只能生了个私生子,代替自己来照顾拉吉米。
依芙琳和马粪包因为自己的情感受伤,而做出了很多伤害别人情感的事,又在最后,让善良显露了光芒。
依连娜,这个部落里唯一的大学生,怀着对外界的向往,走出了山,一段时间后,又因“想念山里的驯鹿、星星和山峦溪流、花朵飞鸟而回到山里”??墒?,“在山里住一两个月后,就会心烦意乱。她嫌山里太寂寞?!痹僮叱龃笊?。最终,她身心俱疲地回到山里。山里留不住她的灵魂,城市里容不下她的肉身。她把这种挣扎的情感画进了画里,然后,静悄悄地随着贝尔茨河走了。
人和人之间的情感是可以通过语言表达的,而动物的情感是通过行动来表达的。达西的猎鹰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向人们证明了它对达西的忠诚和守护。
每一份情感,都是真挚而热烈的,也都是沉重的,罩住了每一个为情所困的人和动物,看似自由,却有一个无形的牢笼,圈禁着彼此。
3.生命是个圆,都在轮回里。
就像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圆的一样,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一切似乎也是圆的。
鄂温克族以亲缘关系为基础,以乌立椤为单位,组成一个个部落。整个部落的人之间大都是亲人,他们关爱着彼此,各有分工。没有人会生分别心,无论做什么,都觉得是那么的自然,他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亲密团结。这对于一个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和同住在一个单元里的邻居可能互不相识的人来说,那是一种圆满,是一种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化的人际关系的圆满。
鄂温克族是游牧民族,他们喜欢围着篝火跳舞,形成一个圆; 他们住的希椤柱是圆的,透过上面的圆孔可以看到夜空里的星星;那里的生死也轮回成一个圆,起点处有终点,终点处也有起点。
萨满是一个神职,能拯救苍生,不论是救人还是救驯鹿,还是求雨来灭火。每一次都是以生命献祭,他们每一次施恩于苍生,挽救一个生命的时候,就会有另一个生命终结。即便是要以自己亲生骨肉的命或是自己的命来换,他们也会一边擦去流在脸上的泪和流在心里的血,一边义无反顾地戴上神帽,穿上神裙,敲响神鼓,跳起一场以命换命的神舞。
尼都萨满救丽娜时,一头小灰鹿倒下了; 妮浩救那个盗鹿的小孩时,自己未出生的孩子还没看到这个世界的光明,就向着黑暗去了。她为了救别人的命,失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最后,为了那片森林上的一切生灵,她跳了她人生中的最后一支舞,来求雨。她唱着:“额尔古纳河啊,你流到银河去吧,干旱的人间……”灭火的雨,下来了,山火熄灭了,众多生灵得救了,她却唱着神歌倒在了雨里,再也没有起来。
一个生命的结束,也是另一个生命的新生,这不也是一个圆吗,一个平等的,不分高低贵贱,不分种群的,生命的轮回。
4.看尽世间风雨,依然淡定从容。
小说里的主人公,那个最后一任酋长的女人,她在那片森林里,像一座山,深深地扎根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树木花草的春夏秋冬,看着她们氏族人们的喜怒哀乐。她拥有过父母的珍爱,也拥有过甜美的爱情,像个无忧无虑的小姑娘; 她失去了多个亲人,也失去了幸福的怀抱。悲伤着亲人的离去,欢喜着新生命的来临,悲伤和欢喜,在她那深深的皱纹里,显得那么稀薄。她走过了近百年的岁月,看淡了得失,她的那颗心在日月光辉的映照下,已经足够强大,足够包容,足够豁达。那是一个人的,也是一个民族的。
5.以事喻理,更动人心。
这本书,初读时,如沐春风,也如清晨初升的太阳,让人觉得明亮又温暖,使人想追着它,有一种激情在涌动。
再读时,体会得更多的是平静中透着焦躁,最后又归为凄婉。像一边晒着正午燥热的阳光,一边走向黄昏,渐渐淡了,渐渐暗了,渐渐融入到那抹昏黄里。
又读时,方觉心境重又开阔,有一种走遍千山万水,又复回到自己小窝的踏实、安适和淡然。
作者在表达情感和观点时,并不是直白地宣讲,而是把哲理蕴藏在日常的生活里,一个个故事中,一个人物身上,从细微处呈现。让人觉得那么自然,在不知不觉中,就润物细无声地流进了心里,被启示到了。
写在最后
初看不知书中意,再看已是书中人。我想我之所以能一遍一遍地读这本书,也和我从农村走到了城市,内心却依然留恋并向往着农村田园生活的心路历程有关。
如果,你和我一样被困在钢筋水泥的尘世里,偶尔觉得累了,那就去读一读《额尔古纳河右岸》吧,让自己从那神圣之岸吸纳些灵气和能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