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订阅一些感兴趣的文章
如果只是想读书的时候读想读的书,那么输入电脑的内容一定是有限且程式化的,比如疲劳的时候看随笔,头脑清醒的时候看评论,想要给自己加油打气的时候就看励志类的书籍等,所以我们要通过订购杂志来打破这种设定好的协调关系。这就好比你本来对某件事有偏见,有一天却意外地发现这件事其实很有意思,转变了态度。?订阅就是这样一个“意外”,可以定期带来多角度的视点。?
2.书店里的意外发现
多逛旧书店,旧书除了售价比新书便宜,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能让你遇见意料之外的好书。 我们现在接触的书籍中最多的是近两年发行的,但是在旧书店的货架上能看到很多绝版的、很难入手的书籍,这一点是普通书店无法比拟的。 如今在书店里能接触到的同领域的书籍恐怕都是一模一样的。书籍的查找不只会在种类上受到限制,其内容也会受到时代精神的共同影响,导致每个人获取的信息都大同小异。所以我们需要定期去旧书店转转,去发现出乎我们意料的那本书。那些与现代视角截然不同的思想输入可以让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得到进一步的飞跃。 另外,如果是在旅行途中看到了书店,即使是新书店也一定要进去看看。不要以为只有那些历史悠久或口味独特的书店才值得一逛?;?、车站的商店也会在土特产专柜旁边放一组不起眼的书架。在这里,也许能找到你想要的书。
3.由浅入深吃透难懂图书
欲速则不达,其实读三本好懂的书比读一本难懂的书要简单得多。所以,如果书里的内容太难,实在看不进去,倒不如退一步,看看这些版本: ·漫画版 ·解说版 ·图解版 ·精编版 ·讲演录 ·对谈 ·大字版 ·现代译制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砍树之前要先把斧头磨得锋利无比,砍起树来才能省时省力。所以在遇到难题时,不要勉强自己正面强攻,要先找到一个比较简单的切入点再发起进攻。把理解难题的过程或感想写在笔记本里,也是可以促进理解的。 在简单一些的书里找到线索后再去读稍难的原版书,等完全理解后就可以写在读书笔记里,下次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看看,说不定就能成为解决难题的关键。
4.常带三本书同时阅读
你可以根据心情随时转换目前阅读的书,别让多变的心情影响了读书。只要形成了这样的习惯,即使读到一本非常不好读的书,也可以通过换书来转换心情,轻松地渡过阅读难关。 如果你对读书感到厌烦了,那就开始写笔记吧。
5.有声书
知识的获取途径并不仅限于读书。有时候针对某个领域,听演讲、看视频比读书更合适。所以,有声图书也是一种“软肋”。通过耳朵进行思想输入,得到的刺激一定与看书时不同。 不过最有效果的,还是在现场听到的。去参加研讨会和演讲会是非常主动的行为,所以更容易记住。而且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你会同时用到视觉、听觉和嗅觉,这比只听声音更让人印象深刻。
6.读后感从摘抄开始
写读后感的时候,先摘抄一段文章再写评论会比较容易下笔。这是“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的做法,也是书评的写法。 写文章时遭遇了瓶颈,可以尝试先把喜欢的文章抄写下来。在抄写的同时,想写的东西就会从脑中不断涌出。从引用开始写文章,避免了无话可说的情形,即使抄写不用动脑,也一样可以促进文章的写作。 有位作家说过,“引用是魔杖”。引用文章不仅可以增加说服力,还更容易组织文章,会让下笔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