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一下,想写个悲情的故事,虽说是以感情为主线的故事,但绝不能流于主观意识,不能没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在我看来,逻辑的正确与否关乎故事的美与丑。
大概是什么时间的故事呢?是末日景象,还是朝气蓬勃的景象?我喜欢厚重感,最好让人压抑到喘不过气,若想让这样的厚重感真实可信,需要借助集体的感官,而不是个人的特异感受,比如在地震、海啸威胁之下,恐惧感是共通的人性。
我们的故事应该脱离现实中的琐碎,现实中那些婆婆妈妈的事已经够烦人的了,何必在艺术作品中重现,艺术作品应该是去除粗糙后的精华,但这并不是说精华可以脱离实际,打个比方,从长宽都是一米的画中剪下最让你心动的一小块,这小块代表精华,但它并非独立存在,它的厚重和深度依赖于那张原始的画。回到人类的社会运转中,整个社会就是那张原始画,具体怎么剪下一块精华?这里有个问题,何谓精华?谁来定义?事实上定义权归集体所有,但这只是从理论上来讲,因为一旦涉及操纵舆论的行为,结果就不透明了。
提个问题,为什么电影一定要以人物,或拟人形象为主呢?最直接的答案莫过于电影是给人看的,更确切地说是给喜欢消遣娱乐的人看的,如果摄像机对着一块石头拍两个小时,再拿到宽敞的影院给一群满怀期待的观众放映,会不会被认可呢?大概率会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妥协一点,如果拍摄植物或动物呢?关于动植物的节目大都打着科普的旗帜,如《人与自然》和《动物世界》,但这些节目几乎没有商业元素,这也注定它们不会登上新闻头条。我想说,随着人类物质财富的积累,会投注越来越多的精力关注其他生命,我们称之为圣母心泛滥,但这是文明发展的必然过程,可以大胆猜测,一个世纪后,人与动物的矛盾将成为各种文艺作品的主题。总之,把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拼接到一起,加上一定的修饰技巧,会成为一种全新的影视作品,它绝不是《忠犬八公》那种把动物和人绑到一起,去强调动物的伟大,尤其是站在人类的道德视角对动物的行为加以评判,这本身就是一种情绪化的体现,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愚昧思想。
继续说以动植物为主角的电影,我是这么想的,以猫为例,从出生到死亡,它经历过被收养、流浪、恋爱、生病、被欺负……至于题材,可以幽默,也可以震撼,也可以冷酷,哦,我不喜欢煽情,因为那太情绪化,情绪化意味着不理智,不理智等于愚蠢,而动物世界的规则大都很高效,它们奉行的原则是: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存活下去。人类在故事中扮演什么角色呢?换位思考一下,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但既然是以动植物为主,人类只能是无关轻重的角色,比如以家燕为例,它们见证了人类的家庭生活变迁史,具体而言,可以是一家,可以是几家,可以每年换一家。至于主题,总的来说有两方面,一是从动植物视角,也就是上帝视角揭示人与人之间的隐晦和虚伪;二是通过动植物辛苦但不痛苦的生活状态给压力繁多的人类一点指引。
也许你会说,你不是动植物,怎么知道它们不痛苦?没错,我知道的,但这里的痛苦是精神上的痛苦,而且是压力累积导致的痛苦。植物就不用说了,对于动物而言,它们总是很直接,饿了就吃,饱了就睡,不服就干,怕了就跑,正是由于这种条件反射式的处事方式,让它们没有力不从心的感受,而且它们一生中只有一种状态,那就是解决问题,无论你信不信,动植物无时不刻不在解决问题,根本原因自然是生存的欲望,因为它们没有社保体系,不干活就只能等死。至于生存欲,不仅仅是动植物的事了,人类自身的行为也是以此为根基,再往底层找原因,那就是基因的事了,你可能会问:基因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有些人会说是上帝决定的,那样又有新的问题了,上帝由什么决定?
抛开上帝的问题不谈,就我自己的思考而言,基因由自然规律决定,在这个物质世界中有无穷无尽的规律,比如空气动力让飞机起飞,我们从小被告知某某发明了什么,殊不知人类的发明也只是发现了一种规律而已,至于规律本身,它一直沉寂在人类认知之外,只是在某个时间点碰巧被某些人发现并加以利用而已。同样的问题,规律由什么决定?这是一个大疑问,也是最可疑的地方,我们人类自己就定义了很多规律,比如上班迟到了会扣工资、绿灯过马路更安全、按下手机电源键屏幕会亮……这些规律的共同特征是建立在其他规律之上,比如绿灯过马路,以人类能识别色彩为基础,而色彩又以光的波长为基础,光波又以电子能级跃迁为基础,稍加思考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规律都是建立在别的规律之上,于是我们一路向下推理,很快就到微观领域,比如分子、原子这一水平,虽然这已经不是人类习以为常的生活景象了,但这也远远没有到达规律的根基,有没有终点?目前我们人类的探索设备越来越给力,不断有新的微观结构被认知,但能不能探知终极规律只能作为一个未解之谜在人间传播。
尽管我们尚未知晓根本的规律,但通过规律能被人为设计这件事,我们可以猜测基础规律很可能不是凭空存在的,至于是不是由某些不可想象的“存在”设计的,未知!如果是的话,那样的“存在”相对于人类而言一定具有极简约的特征,而且“它们”的一举一动足以毁灭或创造我们已知的宏观世界,因为我们的世界正是构筑在“它们”创造的规律之上,说到这里,我感到了恐惧,想想吧,人类奋斗了几千年才积攒了一点认知,也不过是在别人的手掌心里跳来跳去而已。恐惧归恐惧,问题还没结束呢,那些未知的“存在”又是基于怎样的规律存在的呢?到这里,我们发现一件有趣的事,规律没有尽头!这也是人类这种智慧生物还能饶有兴致地活下去的原因。
已知的世界由两种东西构成:物质和能量,但还有第三种容易被人忽视的东西,那就是规律。这就好比一台电脑,看得到摸得着的硬件代表物质,插上电源线导入的电流代表能量,这就够了吗?显示不够,它还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没错,就是软件,软件相当于电脑的灵魂,代表着规律。从这里可以看到规律的重要性,甚至,你可以拿规律去解释很多哲学问题,比如人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很简单,当环境满足一定的条件,即环境条件恰好符合有机物合成的规律,进而环境又恰好符合能量以动态平衡的存在形式封装到一组有机物中,于是原始生命诞生了。紧接着规律又告诉我们,基因是不稳定的,不同的基因能够整合的物质又大不相同,于是物种多样性出现了。需要说明一下,最初的生命形态下极可能有不少物种是长生不死的,只是后来被外界环境消灭了,比如一种永不枯萎的植物被食草动物吃光了。再后来,规律又规定了自然淘汰,早期淘汰那些体弱多病的个体,渐渐地淘汰的标准由体质转移到智力,随着高智力基因的筛选,最终铸就了今天的人类。
不得不叹服规律的魅力,通过繁殖这种方式延续种族的生命,这真是艺术中的极品,而且考虑到资源是有限的,规律又支出死亡的高招,从这一点看,死亡也是一种极品艺术。拿人类来说,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口数量将和寿命成反比关系,这样能够始终保持资源的供应,再大胆地猜想一下,今后的某一时代,人类寿命将无限延长,而人口数量的增长会无限接近于零,一切都以物质的量为调配标准。
2019年03月02日 于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