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天的理想人是独立、自我控制和勇敢的人,那么学校就得作出相应调整,以培养接近这种理想的人。
也就是说,学校作为培养人的一方不能把自身视为目的。学校必须清楚,它是在为社会而不是在为自己教育学生?!安皇俏约憾邮陆逃?,这就要求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太自私,不能站在自己眼前的私利一面去教育和培养学生。比如,因为班级的各种评比而各种方式逼迫“后进生”;因为有碍于自己的常规教学而打击和挖苦教学班级的“后进生”等。
因此,学校不应该忽视任何一个放弃成为理想学生、模范学生的儿童。其实,这些学生追求优越感的心理并不必然弱于那些正常的儿童,他们只不过把注意力转移到去做其他不需要太多努力的事情上去了。他们相信,不管这种相信是对还是错,这些事情比较容易获得成功。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早年曾无意识地在这些领域进行过摸索,并获得过成功。也就是说他们以不太费力的方式去获得自己的优越感和满足感,以安慰自己也“很正?!薄?br>
但是,我们作为老师、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虽然他们不能在数学上取得优异成绩,不过,他们可以成为运动场上的健将。
教师千万不要轻视孩子在这些方面的成绩,而是要把这种成绩当作教育的突破口,鼓励学生在其他领域追求同样的进步。
如果教师一开始就从孩子某方面的长处出发 ,鼓励他们,相信他们可以在其他领域取得同样的成绩,那么,教师的任务就大为轻松了。这犹如把孩子从一个硕果累累的果园引入到另一个硕果累累的果园。因此,既然所有的孩子(弱智儿童除外)都具备取得学业成功的能力,那么,学校所要做的只是克服那些人为设置的障碍。这些人为的障碍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学校把抽象的学业成绩,而不是把教育的最终目的和社会目的作为评判标准。从学生方面来看,这些障碍还反映了学生缺乏自信,因此,他们对优越感的追求便偏离了对社会有益的活动,因为在这些对社会有益的活动中,他们难以获得他们所孜孜以求的优越感。
在这种情况下,儿童会怎么做呢?他会想到逃避,我们经?;岱⑾?,这些孩子会做出一些特别的行为,如顽固和无礼,这些行为自然不会赢得教师的赞扬,但却可以吸引教师的注意和其他孩子的崇拜。他们因此会把自己视为了不起的英雄人物。
明白了这类学生的这一心理问题,或者说他们有这些“反?!钡木俣颐蔷筒荒芊牌?,或者交由家长,甚至于让他们离开学?!胺此肌薄U庋?,正中他们的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