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书店里发生的故事,还记得去年带图图在广州跨年经历的书店~那座自由、巨大的城市。
像大兵的阿弥陀佛么么哒一类的书,那个是发生在大兵酒吧里过客身上的故事。还有阿兰德的机场里的小旅行,写发生在机场旅客身上的故事。这本是开书店的人,写在书店读书的人身上发生的故事。
我好像很喜欢这一类,以第三者视角观察的写作,比直接的2人关系更打动我。15篇文章,20几个主人公,有读者、有合作伙伴,都是围绕书发生的故事。
作为24小时书店,这里是一个小的江湖,容纳了许多城市的夜归人。~“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可以巧妙度过一生?!?/p>
15个故事里,有打工仔的随迁儿童、有背井离乡只为追逐梦想的执念背包客、有被疾病折磨夜不能寐的中年女人、有小偷、歌手、义工……
作者说:“温情是不打烊书店的经营理念,既然愿意参与其中,那在这点上所有人都有应遵从?!?/b>
这本一小时从头翻到尾的小书,有很多桥段在读到的当下都让我感觉很暖,
比如流浪汉面对笔者“为什么每晚呆在书店过夜”的疑问,干脆利落的回答:“我在流浪,流浪是我的一个梦“。
比如大学生背包客阿光的故事,”与阿光对谈,不需要事先准备问题,除去他能侃之外,背包客的身份也决定了我们和他之间,只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相逢,没有主流与非主流,没有接纳与被接纳,也不存在着提问和回答的主动被动关系。“
凯鲁亚克《在路上》里写道:“当太阳西沉,他坐在年久失修的破败河堤上,眺望新泽西上方辽阔无垠的天空。夜色即将降临,笼罩河川、山峰,最后将海岸遮掩,给大地带来啊南宁,向草原倾泻余晖。道路向着每一个远方延伸,没有到达的人们无不憧憬着它的富饶和神秘?!?/i>
到达远方,意味着回去的路也越长。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的二战考研生小婕,让我想到二战法考仍惜败的自己。
书店雇佣残障员工小燕,“书店是一个节奏相对缓慢的安静场所,且顾客多数是友善的,这样的工作环境更容易让他们适应。而对书店而言,这也并没有任何不妥之处“
这本书购于石家庄呈明书店,同样是家24小时书店,他不出意外的给了我需要的那个视角。第三者的视角观察,没有短兵相接的直接,保持着安全的距离,这种叙事让我感觉舒服。
被书中的主人公身上的纯粹和执着打动着,同时觉得,毕竟作者是个开了数家连锁书店的老板,兼职写书,终究算个生意人,他利用天然的便利,观察和收集了这些人和故事,利用了他们身上的某种精神,我竟然有一些不该为的局促,和被窥探的不敬,隐隐觉得不安……
此生,我有没有可能拥有一家自己的书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