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节后开始写创业日记,一不小心就坚持到第100篇了,给自己点个赞!为了更加圆满,要向这两天被人民想念的我的前老板周鸿祎说一声——
? ? ? ? ? ? ? ? ? ? ? ? 谢谢!
上周刷遍朋友圈的《人民想念周鸿祎》,是【接招】出品的,方浩亲自操刀,这哥们是凯锋和我的朋友,也是之前媒体的同行,在创立【接招】之前是《创业邦》杂志的主编,我很喜欢这家伙,而且因为我的股东很多,我们和【接招】也算是兄弟公司(拥有共同股东的兄弟公司,我们大概有200来个)。
不过这次他写的这篇,纯是评论,没有采访,我估计现在的周鸿祎也是很难采访到的,但我看了看方浩的文章,还是心有戚戚焉。不过我对老周有信心,老王掐指一算,2018年开始,会是360再度雄起的新阶段!
我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将近20年,真正给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两个人,一位叫蔡文胜,一位叫周鸿祎。
蔡文胜是我人生中第一位天使投资人,那次创业还是2004~2005年间的事情,他到现在也是我这次创业做的【缘创派】的众筹股东之一,虽然我从未全职在文胜掌控的公司里工作过,但他于我而言亦师亦友,在2010年他成为微博大V之前,我有长达七年的时间,可以从他身上不断学习到太多的草根智慧。
周鸿祎是我共事时间最长的老板,我把自己年轻时最大的功率输出给了他创立的360这家公司,并从360的IPO过程中也挖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虽然不能说财务自由,但至少老周让我有了可以走向自由的基础。
2013年,就在360发力搜索市值站上100亿美金如日中天的时候,我感觉到整个公司不再聚焦,老周也在战略方向上缺乏深入思考,所以一定会有很大问题,彼时我和老周之间的关系也正因为公司变得越来越大而渐行渐远,我又不是一个习惯于政治正确的围着老板拍马屁的人,所以在一个庞大组织中,我越来越不爽,到2014年初,我成功的撤退了。
刚刚离开360的那段时间,内心深处还是没有能放下,愤懑,不甘,惋惜,遗憾,这些情绪影响了我对老周的看法。后来我才明白,那是因为我对360这家公司太过专情从而期望值过高,在遇到巨大现实落差时的负面情绪。
直到我离开这家公司3年,终于释然,其实,老周一直都没怎么变,360也始终是一家好公司,而这一切,跟我再也没有任何关系。
我发现我们当下做的【投缘帮】是那么的有价值,远比我在360所做的事情有意义,在360我其实也是一个创业者,从零开始创办360的投资部,并坚持4年多,而现在,我重新在一场未来至少要做20年的创业中找回了自己。
谢谢!周鸿祎,是你让我变成了一个彻底的创业者。
下次专门用一篇来写如何向周鸿祎和蔡文胜学习吧,今天因为从济南回到北京,已经是周日的下午,这周需要补的流水账还有好多,今天趁着周末办公室里清静,一气儿写完得了。
2017-07-26 星期三
上午是【白黑板文化传媒】的秦汉擂过来聊了一下,他这天是过来弃暗投明的,临走签了投明状入帮,成为【投缘帮】第108位好汉,也是本帮第一位专业演员出身的污衣派帮友。
首先,秦汉擂是个演员,专业的哦,中国传媒大学表演系,这绝对是科班出身了吧,他就是在著名的《青春期》三部曲中出演那位猥琐的体育老师的家伙。
据说因为他那非常猥琐的本色出演(囧),在网上火了很长一阵子,不过这家伙倒也沉得住气,现在自己创业了。我问他是不是还要经常去拍戏,他说现在除非是朋友叫了去帮忙露一小脸,否则自己不再花太多精力去主动做演员的事情了,还是要专心做自己的公司,我说,怪不得你越来越像个制片人。
其实秦汉擂本人的气质还是挺儒雅的,而且跟他聊一会儿下来我的感觉是,他是非常有自我认知的觉悟,并不是一般人想象中的演艺圈那种浮夸的风格,反倒显得很沉稳,所以我觉得吸收他加入【投缘帮】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后来我们内部专门开会讨论了他这个项目现在的状态,我是比较看好网大的发展趋势,这个没什么太大问题,不过现在线上的发行渠道已经趋于固化,而内容的制作与发行服务方面是否还有一波机会,最终会是什么样的企业从这里杀出来,现在还不太好讲,我个人的判断是需要先把发行这块的一些痛点找出来,我估计这可能会类似游戏发行的过渡阶段,不过后面还是要考虑集中向内容制作能力去靠拢,在任何时候,优质的内容都是稀缺的。
周三下午的【路演360】已经是第34期,这次的几个项目总体质量都不错,六个里面有五个我都有兴趣,这得益于凯锋加入我们之后,在项目质量的把控上有很大的提高,而且最近团队小伙伴们整体战斗力也提升了,随着我们这个活动举办得越来越多,在业内有了一些小小的知名度,主动来投递BP的创业者越来越多了。
路演结束后,我专门给来观摩的从大工过来的师弟师妹们(卓英训练营)介绍了科技寺的情况以及我是如何思考做【路演360】这个活动的,跟他们分享了这个活动品牌从起步的设计到逐步实现和每一轮的进化过程。
2017-07-27 星期四
周四上午首先是接待了一位360的高管,前同事来喝茶,他独立负责一块不小的业务,因为他身份还是比较敏感,我就不公开写是谁了。我在360的时候跟他业务交集不多,但仅有的两三次接触,就可以知道他是产品和运营方面综合能力非常强的。
我和凯锋跟他聊了聊我们做【投缘帮】的方式,他也觉得挺有意思的,最后我把净衣派的思路也说了一下,并邀请他加入我们的净衣派,他满足了我构思净衣派时设定的所有条件——有足够的行业经验,也有意愿帮助早期创业者,也愿意拿出真金白银来做独立的天使投资人。
这一天的【创始人下午茶】,原计划是6~8个创始人过来,后来报名的人越来越多,还有直接杀过来的,最终导致整个会议室充塞了将近20人在里面,我就交给凯锋去主持,我自己躲在自己的茶室里单独见了几个人。
厦门有一位十多年的老朋友,郑小sa,她突然跑过来了,现在她是【玩马旅行】的co-founder,这个项目已经做了快两年,她是来北京建办公室,顺便融pre-A的,去年已经拿到天使轮。
她这次来,是想让我帮她看看BP是否有什么问题,我看了看,因为是已经跑出足够数据的,BP怎么写都对,就跟她讲,问题不大,但我觉得需要加强的是对于未来规划部分的描述,公司越做大,对未来的策略把握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小公司只能活在当下,但要做大就必须有放眼未来的能力。
上海有一家叫做【Ruff.io】的创业公司,创始人叫厉旸,我们加了好友很久,这次他也过来一起喝了茶,并在随后我给一些创业者讲【18个月创业周期论】的时候,他也跟着听了一会儿。他做的这个事情比较特殊,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投入的技术积累的东西——基于物联网的底层开发系统平台及开发者社区。
运气比较好的是,【Ruff.io】起步于资本热度非常高的那个时点,而且厉旸本身的背景也非常好,创业起点就很高,所以一上来融了足够多的钱,已经撑了三年多,在行业内已经有了自己的江湖地位。
最终周四这一天有两个项目加入了【投缘帮】,一位是周二就已经拿了投明状回去签了寄回来的【顶赞珠宝】的李果,另外一位是来参加下午茶的【维乐海亚潜水】的王平。这样算下来,已经累计有110位创业者加入【投缘帮】。
PS:这次讲课稍微控制了一下时间,要不实在是太累了,周二那次一直讲8个多小时太伤身体,以后我要逐渐压缩,每次不超过90分钟来阐述清楚概念,然后让人有更多提问的时间。
2017-07-28 星期五
这个周五是7.28,唐山大地震41周年,向我那些顽强不屈的亲人和同胞们致敬!
上午是【顽+】的李鑫磊过来聊了聊,他是连续创业者,之前做过个人站长,现在是基于自己的爱好,做了一个面向极限运动赛事的社群,初期以滑板等户外活动切入。
最近我们接触过很多类似方向的项目,感觉做极限运动的人似乎越来越多,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可以理解为这些是体育运动领域的消费升级吧,但我觉得这些领域中的社区社群建设总归是第一步,很多创业者上来就想商业化,他们觉得是先解决生存的问题,但我觉得可能生存在团队成本不高的情况下不是问题,发展才是大问题。
下午的周会,比较快就结束了,这周看到的项目普遍质量不够,我们最近打算稍微减缓一点节奏,因为到了【投缘帮】的第一个18个月节点,我们也需要升级一些方法,比如最近把原来的在线私董会改成了我们自己线下的项目会诊,这样进一步降低了创业者的时间成本,而我们讨论的时候也可以更聚焦,当然,牺牲的是午饭时间,现在每周有至少两次的午饭是要在大会议室中在开会中解决了。
晚上赶飞机去了济南,因为周六要在那边参加一个活动。
2017-07-29 星期六
济南的这个活动是【第一创客】把我请过去的,他们在泉城搞的微软云孵化基地启动了,开始预招募,我和其他几位从北京过去的朋友一起作为项目入孵路演的评委,要为10个项目打分。
因为从周二那次连续8小时讲课开始就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这次本该休息的周末这么一折腾,就有点儿要废的感觉!我勉强撑着在下午活动开始之后不久给到场的创业者们讲了讲【18个月创业周期论】的一小部分——没办法,只给了我半小时,有人在下面发消息给我说,不过瘾!
讲完之后,我赶紧跑到一边的休息室里来了个葛优瘫。。。。。。
等我稍微缓过劲来,就被这个活动场地楼下的一家投资机构给带下去喝茶了,也还是挺有意思的,从他们口中我能对济南本地的创业生态有更直接的了解。
再返回楼上的时候,活动已经结束了,我跟现场留下来的几位创业者聊了一会儿,有一位缘创派的老用户跟我详细讨论,让我收获很多。
她是很早之前阿里地推团队的人,但是中间离开了这个行业,去了国外深造5年,再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有点儿要跟不上节奏了,不过毕竟家底还是有些的,就开始操持创业,加盟了一家赛百味(Subway),那是我最喜欢的健康快餐,呵呵,我因此特别有兴趣跟她了解了很多快餐业的事情。
这一聊就到了晚上9点,我是个长期坚持不吃晚饭的人,倒是还好。一对一的沟通,我从她的描述中能看出她是个非常有执行力并且很会找方法的人,而她开的那家赛百味,到现在也是正好18个月了,她跟我提了中间每半年就有一次会想放弃的节点,果然就是我之前提到的18个月的3×6个月节奏。
最终聊完的结果是,我建议她研究一下轻食,她本来想做减肥餐,我觉得可能这个方向还是需要重新思考一下。回北京的路上我就想,为什么我们思考的不一样,后来想明白了,济南其实在很多商业元素的引入方面是比较慢的,所以当我们开始看轻食类项目的时候,济南本地可能连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轻食店都没有。幸好,【投缘帮】在青岛落地的第二个项目就是做轻食的【大黄蜂】,我给他们两个人连线,希望他们做些更深入的沟通,看看彼此能否帮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