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家的自留地只有一亩多地,还分为不同地方的两块,一块在村南面的南涧河北边,一块在我家西北边的一个浅沟里,一般都是一年两季,种植着玉米和小麦。同时,为了能够吃上蔬菜,父亲在我家周围会开垦一些小块的荒地,用来种植西红柿、茄子、豆角等常吃的蔬菜。
我们那里是典型的丘陵地带,那时只能靠天吃饭,所以要是让这些地块的庄稼和蔬菜有比较好的收成,就必须在雨天进行浇地。
那几块小菜地,离家较近,可以说是房前屋后,每当天气下起雨来,我都要披上防水雨具,拿上铁锹,开挖小渠,把路上潺潺小流的雨水引流到菜地里,直到照看到水满为止。长时间的守候,雨水的飘扑,常常使我身上被雨水浸湿,在凉风吹拂中有时出现瑟瑟发抖,但看着浇满水的菜地,雨过天晴后,菜苗会茁壮成长,生长出丰硕成果时,我心里就甜滋滋的、暖烘烘的。
那块南涧河边的自留地,是我们全家一年的主要粮仓,每年都能收获上千斤粮食。在雨季,南涧河时常在雷雨过后出现山洪暴发,此时,我就会跟着父亲或大哥到那里加固引水渠道,让洪水源源不断地哗哗流淌到自留地里。这样,不但满足了当前农作物的生长需水,也能储足底墒,为日后农作物的耕作打好基础。
处于我家西北的那块地比较小,它的优势是处在沟的端边,虽然没有洪水可用,但沟边路上和两边高处的雨水 ,会汇集成溪流,在我们事先修好的小渠中流入田地里。我也在雨天会去看看,生怕雨水渗漏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