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从名字上就给人问题。何以为家?家是什么?
我很幸福,我觉得我的家就是家。
看了这部电影:
感觉这位十二岁的孩子懂得太多了。很心疼他。十二岁的年纪,我懂得什么?玩耍,学习上偷点小懒,吵着父母要东西??伤??早就学会生存了。他有多渴望可以幸福地生活??上质堤腥?,他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反抗着。
看着他在法庭上的控诉,多少人会责备他的父母啊,责备他们不好好养孩子,教育孩子,为什么生下他们?
可我却想到。
他的爸爸曾在法庭上反驳,他说有人说他过得不好,有了孩子就会改变,他信了,可最后呢?
却发现,自己的生活一团糟,孩子的人生也尽是悲惨。
可当大多人停留在父母该怎么面对生儿育女这一问题时,我的思绪却不由自主地想到社会阶级,社会最底层的贫穷人们问题。
那些人该怎么生活?该怎么生存?
他们是该挣扎地生存,还是该过着正常人该过着的生活?孤苦伶仃还是生儿育女。
他们的贫穷该剥夺他们生儿育女的机会吗?
如果答案是不该。
那么他们孩子的生活又该怎么保障?
如果答案是不能给他们生儿育女的机会,因为他们连自己都养活不了,不应该再带来一个新的生命来世上受苦。
那么对他们是不是又太残忍了。
这种问题很难说出个准确答案。
这部电影大多数的人可能会在意于十二岁男孩的悲惨,可我也在意一个人的蜕变。
我相信哪怕世界再怎么对待这个男孩,在他的心里曾经会有过阳光的,可能是和妹妹萨哈一起在窗户边看外景。
最后,关于孩子,关于父母,关于生活,我们要学的,要探究的,还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