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门当户对”,是指结亲的双方和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对等。出自于《西厢记》。一直以来,对人们过度强调“门当户对”的这种思想观念不免为后人无数诟病。但在我看来,“门当户对”绝对不是思想封建之类的一无是处,相反,有时它体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美。至少在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里,我深刻感受到了这种美。
以下,我想主要通过三个人的爱情之路阐明我的观点。
首先,孙少平与田晓霞。农民子弟孙少平在原西县高中毕业后,被迫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教师。但在挣扎与痛苦中他并没有消沉,他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田晓霞建立了友情,在田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面的世界。后来,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始终刺激着他,他读过的书和看过的风景无法让他能够心安理得地生活在农村里,他终于决定走出去。从漂泊的揽工汉到正式的建筑工人,到最后的煤矿工人,他算是在肉体上受尽了折磨,却不让灵魂贫瘠。而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他与田晓霞相知相爱,从普通朋友到恋人,跨越了门第、学历等的距离,看起来似乎让人羡慕。
可是,为什么就在孙少平与田晓霞产生强烈感情的时候,作者安排田晓霞在抗洪采访中为抢救灾民牺牲了呢?我想,田晓霞牺牲也许是最好的结局,要不然读者们在孙少平身上寄托的那些希望与美好就会无处安放。田晓霞为什么要牺牲?我们都知道,孙少平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即使他百折不挠,也不能够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而田晓霞却是县革委副主任的女儿,有学历,有才识,毕业后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很明显,两个人是“门不当,户不对”,我认为,他们在那样的年代里很难冲破这层层的阻隔走到一起,所以作者便安排了田晓霞死去,否则对孙少平更残忍。他一路历经磨难,忍受痛苦,最后却连心爱的女人也无法拥有,那么,他对生活的反抗又有多大的意义呢?后来,同样拥有高学历,有才华的他的朋友金波的表妹深情向他表白,但他丝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为什么呢?因为他与她同样“门不当,户不对”。在小说里,孙少平似乎冲破了“门当户对”这一屏障,其实,他从来没有。
其次,孙少安与贺秀莲。
孙少安一直在家劳动,虽然与村支书田福堂的女儿,县城教师田润叶青梅竹马,且互有爱慕之心,却因“门不当,户不对”而遭到田福堂反对。经过痛苦的煎熬,理性的少安清楚地知道他与田润叶的距离,于是忍痛割爱,到山西与勤劳善良且“门当户对”的贺秀莲相亲并结了婚。即使他与贺秀莲的生活清苦,也在不断的接受着生活的各种考验,但他们相亲相爱,携手并进,生活在不断向好。两人虽有时也会有思想的碰撞和分歧,但他们都能够克服,生活算是幸福和圆满。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当初孙少安一根筋,誓死非田润叶不娶,那后果又是怎样的呢?恐怕不会比现在有多幸福。
最后,金波和藏族姑娘。
在整本书里,相对于孙少平,孙少安的存在,金波的存在似乎就显得不足轻重,但他却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他对孙少平的友情,他对藏族姑娘的爱情,都让我深深地感动。
那么,金波和草原上的只有几面之缘的藏族姑娘又何以扯上“门当户对”呢?我认为,这里的“门当户对”就跳出了传统观念上的“门当户对” ,讲究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门当户对” ,是族别、身份与地域上的“门当户对”。
因为一个几乎可以说是陌生的少数民族姑娘,因为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歌曲,金波触犯了军纪,被复员?;乩春?,原本爱说爱笑的他多了几分沉默。在苦苦思念了七八年,他不远万里的去当年的草原上寻找她,结局不出我们的意料,自然是人去楼空,物非人非,增添了几分遗憾。我想,如果当初金波不是军人,姑娘不是远在草原上的藏族姑娘,结局又会是怎样的呢!
在《平凡的世界》里,我看到了一种《门当户对》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