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一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带红了这句话,好多人都觉得这句话说出了做家长的心声,如果爱孩子,那么就应该为孩子做长远的打算,而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的一日三餐嘘寒问暖。
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却很少知道这句话的来历。
这句话并非是小说作者关心则乱的创造,它最早见于《战国策》中《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这篇文章多年前一直都是高中语文的讲读篇目,直到最近的几版才将它从教材中删除。它的本义是颂赞触龙高超的沟通技巧,可是却也阐发了父母如何爱子女的道理。
秦国攻赵,赵国危急,求救于齐,齐国开出的条件是必以长安君为质。而长安君是当前赵国的执政者太后最宠爱的小儿子,平时千珍万宝,此刻她又怎么舍得致儿子以险地呢?
太后当然不答应,这才有了大臣们的强谏,太后的盛怒,情急之下太后发了狠话:再有说让长安君为质的,老太太我“必唾其面”。
此时的她忘记了自己是一国之主的身份,她只是一个爱儿子的蛮不讲理的母亲。
怎么办?国家危难等不得,大臣们只好去搬救兵——告病在家的左师触龙。
老谋深算的触龙当然知道不能与太后硬碰硬,他首先示弱,步履艰难地走到太后面前,说自己有脚疾,无法快行,请太后不要怪罪,让老太太动了恻隐之心,又问老太太最近身体怎么样,走路还好吧?饮食还好吧?
有道是举拳不打笑脸人,这样一番嘘寒问暖之后,老太太放松了戒备,两个人开始闲话家常。这时触龙又很认真地说了自己进宫来的目的,他想趁着自己还在世,给儿子舒祺谋个御前侍卫的工作。
老太太仿佛一下子遇到了知音,当然满口应承,还开玩笑说“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触龙抓住这个契机,郑重其事地说,我们男子疼孩子可比你们女子要厉害多了。老太太忍不住大笑,觉得这是一个笑话,男子疼孩子怎么会比女子更厉害呢!自己爱长安君就是个例子,就像老母鸡护鸡仔,谁要是危及孩子,自己就全身炸毛,抓它啄它!
“我以为太后您老人家疼爱燕后比疼爱长安君还要厉害?!贝チ室馑怠?/p>
“您错了!我最爱的还是小儿子长安君?!蓖笏档眉淙险?。她的话正中触龙下怀,这才有了触龙后面的话。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穹羌凭贸?,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父母疼爱孩子,就应该为孩子谋个长远,您当初在女儿远嫁燕国上车将行之时,抱住她的脚哀哀痛哭,想着她嫁这么远,以后再不能常见面??墒撬吡?,您却祝祷“老天?。∫欢ú灰盟乩窗。。ㄍ鹾蠡啬锛?,只有被废和亡国两种可能)”你不是不想念她,只是更希望她在别的国家能一切安心。这难道不是为她考虑久长,希望她的子孙能世代为王吗?
触龙话锋一转,开始批评太后为长安君却不能像为女儿燕后考虑得那么长远。
您只知道让他地位尊贵,赐给他丰饶肥沃的土地,还有无数重器,却不知道让他有功于赵国,现在您在,一切还都好说,一旦您不在了,无功而拥有这么多,他凭什么在赵国立足呢?我觉得您这是为长安君盘算的太近浅,远没有为燕后盘算得深远啊。
这一番话没有提一句让长安君为质,却让太后连连点头,话完就立即答应派长安君到齐国为质,从而化解了赵国的危难。
解赵国于危难,固然离不开触龙高超的沟通技巧,但也离不开太后的深明大义。这位太后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赵威后。
历史上垂帘听政的太后很多,譬如与她同时期的秦宣太后芈八子(即《芈月传》中的芈月),《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北宋曹太后,汉朝的吕后,清末的慈禧,而在这些太后中口碑最好的则当属这位赵威后了。
赵威后是赵惠文王的王后,赵孝成王的母亲,赵惠文王去世,赵孝成王继位,因为赵孝成王年幼,赵威后开始执政。在她统治赵国期间,赵国国家安定,没有经历什么大的战争,秦国也不敢对赵国轻举妄动。
她最为后人称道的事情还不是让长安君到齐国为质,而是记载于《战国策》中的她和齐国使者的一番对话。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齐王派遣使者出使赵国问候威后,书信还没有来得及打开,她就一连问了使者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依次是:
齐国今年的收成还好吧?
齐国的百姓还好吧?
你们齐王也可还好吧?
作为齐国的使者非常不理解她问问题的这样的顺序,忍不住不高兴地反问:“我奉我们齐王的命令来问候您威后,可您为什么没有先问候我们齐王,却问收成和老百姓的好坏呢?这难道不是颠倒了尊卑贵贱的顺序吗?”
赵威后听了立刻回答:
这不是什么尊卑贵贱的事,如果没有收成,那里有什么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哪里有什么国君?什么最重要?当然是收成最重要!问问题怎么能够舍弃根本而选取末节呢?
这番话威后说的是义正辞严掷地有声,让齐使驳无可驳。没有老百姓的和乐,就没有国家的安定,国家不安定,何谈君主的清明政治?因此,执政者要修明政治,就一定要心怀百姓,而心怀百姓,则必然关心他们的收成,因为国以民为本,而民却以食为天。关心收成,就是关心百姓的和乐,君主的安然无恙。
这段话中的民本思想,可以和后世的英明君主唐太宗的“载舟覆舟”之论相媲美。在《尚书·五子之歌》中,也有阐发这样道理的话:
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它的意思是说,祖先早就传下了训诫,老百姓是用来亲近的,不能轻视他们,以他们为卑贱,他们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
威后的问话和《尚书》中的这段文字暗暗相合,与思想家孟子所主张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说是同出一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钡弁醮蠖嘁晕煜率亲约旱奶煜?,可以任自己肆意妄为,从这一点来看,有这样民本思想的政治家在整个封建社会真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
而这也正是她为后世推重的地方。